一种进笔机构及削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19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8
本公开提出一种进笔机构,包括离合结构、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轴向套接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中相应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转盘之间经所述的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与相应的转轴周向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周向传递动力;所述的进笔机构的进笔力大且较为稳定,传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另外,转轴不易掉出;还提出一种削笔机,采用前述进笔机构。笔机构。笔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笔机构及削笔机


[0001]本技术涉及削笔机
,具体讲是一种进笔机构及削笔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进笔机构主要包括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被第一转轴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被第二转轴带动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位于转盘一侧,支架用来转动支撑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盘上位于所述的转盘一侧设有传动结构,转盘经该传动结构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动连接,即转盘转动可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跟着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分别带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转动并以夹持的形式带动铅笔前进/后退,铅笔前进即进笔,铅笔后退即退笔,因此进笔机构具有进笔和退笔两个功能,而为了简化结构,进笔机构的转动一般由削笔机构转动时带动。
[0003]由于在削笔过程中,进笔到一定位置后,就会被顶住,此时削笔机构进行削笔来使铅笔呈锥形,那么由于顶住铅笔的这一段采用的是锥形,所以铅笔在被削的时候直径在变小,随着直径变小,那么铅笔前端就可以进一步前进,因此,目前的进笔过程大致是无阻挡的快进、然后被阻挡而停止、随着削笔直径变小则再继续前进,直至完成削笔,削好的铅笔前端为锥形,这就使得第一驱动轮和第二橡胶也需要同步适应铅笔的运动状态,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一直转动,而不是跟随铅笔的运动状态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就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比如铅笔无法前进,而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一直在转动,这样,铅笔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之间存在很大的摩擦,从而影响铅笔的稳定性,不利于削笔,另外也产生很大的磨损。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技术是通过设置离合结构来应对这种情况,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59795U所公开的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该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的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之间通过离合器连接,进退笔时第一叶轮旋转并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削笔时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分离,第一叶轮无法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所述的离合器包括设于第一叶轮端面上的抱爪,所述的第一叶轮轴与所述的抱爪相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的抱爪抱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外,所述的抱爪靠近所述的第一叶轮轴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的抱爪的数量与所述的横截面的边数相对应,每个抱爪抱在相应的第一叶轮轴的侧边上,由前述可知,所述的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通过削笔时第一叶轮和第一叶轮轴分离来使第一叶轮无法带动第一叶轮轴转动,分离的方式为所述的抱爪抱于所述的第一叶轮轴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外。
[0005]上述为目前的进笔机构的大致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上述可知,目前主要通过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设置相应结构来改变进笔速度,从而适应削笔过程,但是目前的进笔机构中,一种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抱爪或类似抱爪的结构,进笔力小且不稳定,传动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或者采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的转轴自身径向或轴向运
动的结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6379093B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自动进笔机构及应用有该机构的削笔器,其转轴432向上抬起卡入夹口72中,传动齿轮433与转盘41脱离,笔杆10停止进给),这种结构的转轴可能掉出,并且斜齿轮也比较难以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进笔机构,进笔力大且较为稳定,传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另外,转轴不易掉出;还提出一种削笔机,采用前述进笔机构。
[000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一种进笔机构,包括离合结构、支架、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由支架转动支撑,转盘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传动结构,第一驱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被第一转轴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被第二转轴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用于带动铅笔前进/后退,第一转轴轴向套接所述的离合结构,或者第二转轴轴向套接所述的离合结构,或者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各轴向套接有所述的离合结构,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轴向套接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中相应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转盘之间经所述的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与相应的转轴周向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周向传递动力。
[0008]优选的,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弹性凹凸配合结构,该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传递动力,并且当进笔受阻而作用力增大时,可克服弹性而使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的凹部和凸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凹部和凸部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
[0009]优选的,相邻凹部之间设有过渡段,凸部从一凹部出来后经过过渡段再进入相邻的另一凹部,在经过过渡段时,过渡段与凸部之间弹性抵接并可相对滑动。
[0010]优选的,各凹部设于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各凸部设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
[0011]优选的,其特征在于,凸部包括一端固定、另一端为可弹性摆动的凸部。
[0012]优选的,凸部包括两端支撑、两端之间设置弹性避让空间的凸部,弹性避让空间为周向闭环孔。
[0013]优选的,所述的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摩擦连接传递动力。
[0014]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设于转盘的传动螺旋齿条、设于第一传动件外周的传动齿,传动螺旋齿条与传动齿啮合传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的传动齿为围绕第一传动件外周均匀分布的圆锥齿。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之间周向传递动力,由于第一传动件内周壁和第二传动件外周壁强度较高、连续性较好,同时第一传动件内周壁和第二传动件外周壁之间设置离合部件,所以本技术离合结构的周向传动可传递更大的力,且传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因此,
进笔力大且较为稳定,传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另外,由于通过周向离合传动,即通过周向打滑来改变铅笔进给速度,所以无需转轴做其它运动,所以转轴的转动支撑较为稳定,不容易掉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进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去掉第一转轴的第一传动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进一步去掉第一转轴上的各组件以及去掉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驱动轮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主要展示一种离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为另一种离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所示的离合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笔机构,包括离合结构、支架(5)、转盘(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一驱动轮(6)和第二驱动轮(7),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由支架(5)转动支撑,转盘(1)与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之间设有传动结构,第一驱动轮(6)安装在第一转轴(2)上被第一转轴(2)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轮(7)安装在第二转轴(3)上被第二转轴(3)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轮(6)、第二驱动轮(7)用于带动铅笔前进/后退,第一转轴(2)轴向套接所述的离合结构,或者第二转轴(3)轴向套接所述的离合结构,或者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各轴向套接有所述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结构包括轴向套接在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中相应的转轴上的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0),第一传动件(9)与转盘(1)之间经所述的传动结构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0)与相应的转轴周向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9)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0)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离合件,该离合件被支撑在第一传动件(9)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0)的外周壁面之间,该离合件用于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0)之间周向传递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笔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9)的内周壁面与第二传动件(10)的外周壁面之间设有弹性凹凸配合结构,该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用于第一传动件(9)和第二传动件(10)之间传递动力,并且当进笔受阻而作用力增大时,可克服弹性而使弹性凹凸配合结构的凹部(1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