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99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所述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包括:金属基体、绝缘涂层和吸热涂层;所述金属基体具有空腔部,所述金属基体朝向所述空腔部的一侧为内表面;所述绝缘涂层附着于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吸热涂层附着于所述绝缘涂层上。本申请通过在金属基体的内表面上设置绝缘涂层和吸热涂层,一方面通过绝缘涂层能够将电芯内的电解液与金属基体隔开,避免金属基体被电解液腐蚀。另外一方面,在绝缘涂层上设置吸热涂层,可以吸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稳定了电池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寿命。延长了电池的寿命。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单个电芯可以单做一个电池使用,比如圆柱形的电池,其本身即是电芯,同时也是电池,还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组成更大的电池组。电芯一般有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
[0003]对于铝壳电芯而言,其电解液直接与铝壳接触,长期会有腐蚀引发,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对芯包包裹塑料薄膜进行防腐,但塑料膜极易被划破,安全性能不高。另外,由于塑料薄膜不能有效吸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随着充、放电次数增加,会由于不同区域产生的膨胀不同而产生形变,反作用影响隔膜平整度,影响充、放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包括:
[0006]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具有空腔部,所述金属基体朝向所述空腔部的一侧为内表面;
[0007]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附着于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上;
[0008]吸热涂层,所述吸热涂层附着于所述绝缘涂层上。
[0009]可选地,所述金属基体的厚度为0.4~0.9mm,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的粗糙度为50~200μm。
[0010]可选地,所述绝缘涂层采用粒径为120~180μm的涂料制成。
[0011]可选地,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50~500μm。
[0012]可选地,所述吸热涂层采用粒径为0.5~200μm的涂料制成。
[0013]可选地,所述吸热涂层的厚度为50~1000μm。
[0014]可选地,所述吸热涂层采用固固相变材料制成。
[0015]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壳体。
[0016]可选地,所述电芯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部的芯包和电解液,所述芯包浸泡于所述电解液中。
[001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芯,多个所述电芯之间串联和/或并联连接。
[0018]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在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设置绝缘涂层和吸热涂层,一方面通过绝缘涂层能够将电芯内的电解液与金属基体隔开,避免金属基体被电解液腐蚀。
另外一方面,在绝缘涂层上设置吸热涂层,可以吸收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稳定了电池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00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0]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金属基体;2、绝缘涂层;3、吸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2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8]在现有技术中,电芯一般有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对于铝壳电芯而言,其电解液直接与铝壳接触,长期会有腐蚀引发。另外,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温升较大,容易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其使用寿命。
[002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包括:金属基体1、绝缘涂层2和吸热涂层3。其中,所述金属基体1具有空腔部,所述金属基体1朝向所述空腔部的一侧为内表面;所述绝缘涂层2附着于所述金属基体1的内表面上;所述吸热涂层3附着于所述绝缘涂层2上。
[0030]在现有技术中,所述金属基体1采用铝材质制造形成铝壳,所述空腔部内通常放置有电解液,如果不在电解液与铝壳之间设置绝缘层,铝壳便会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液会对铝壳造成一定的电腐蚀,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0031]为了解决电解液腐蚀铝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在芯包外包裹塑料膜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能够隔绝电解液与铝壳的接触,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塑料膜将电池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和电解液共同包裹住制成芯包后塞入铝壳的空腔内,使电解液与铝壳通过塑料膜分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塑料膜较薄,而铝壳比较锋利,很容易造成铝壳或其他工装划破塑料膜的情况,导致塑料膜漏液的情况发生,造成电池鼓胀,严重时会产生起火,爆炸等危险。并且,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较高,且良品率较低。
[0032]另外,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塑料膜不能有效吸收电池充、
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不同的区域产生的膨胀不同,包裹膜易产生形变,反作用影响隔膜的平整度,进而影响充、放电的效率,导致电池的稳定性差,寿命短,并且安全性能不高。
[0033]本申请通过在金属基体1的内表面上涂覆绝缘涂层2,使得电解液通过绝缘涂层2与金属基体1之间实现完全隔离,杜绝了电解液腐蚀金属基体1的情况发生。并且,设置的绝缘涂层2不易被工装等其他工具破坏,可以避免负极与金属基体1的内表面接触,有效防止腐蚀的发生,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另外,通过进一步在绝缘涂层2上涂覆吸热涂层3,使得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壳体制成的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吸收,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34]在本申请中,绝缘涂层2和吸热涂层3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的应用于电芯的壳体的一种制造方法如下文所述。
[0035]首先,通过冲压或压轧工艺制作金属基体1,使金属基体1具有一个空腔部,用于后续放置芯包。
[0036]金属基体1制作完成后,在空腔部内即金属基体1的内表面涂覆一层绝缘涂层2,涂层的方式可以选用火焰喷涂、流化喷涂、粉末静电喷涂、热熔敷、悬浮液涂覆等方式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其中,绝缘层的材料可以选择塑料,塑料的种类可以选择耐高温又耐酸碱的塑料材料,例如PVC(聚氯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具有空腔部,所述金属基体朝向所述空腔部的一侧为内表面;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附着于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上;吸热涂层,所述吸热涂层附着于所述绝缘涂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的厚度为0.4~0.9mm,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的粗糙度为50~2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采用粒径为120~180μm的涂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50~5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超苏凯门艳茹
申请(专利权)人: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