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796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设有车体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机械臂和假植槽,机械臂包括基础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机械臂还包括起挖机械臂,起挖机械臂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分别安装于翻转轴的左侧和右侧的左臂和右臂,起挖机械臂设有一个或多个垂向关节,其末端设有起挖油缸,垂向关节为其旋转轴线垂直于翻转轴且垂直于所连接的臂体延伸方向的单自由度关节,起挖油缸的活塞杆从缸体前端伸出,其前端固定安装有起挖槽,起挖槽呈槽型,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采集机械臂将树木挖出后,直接送入假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有利于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减少移植对树根系土壤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移植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树木的存活和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树木从繁殖至定植的过程中,会涉及一次或多个移植,移植可以作为定植前的一种栽培措施,为植物改变种植距离或生长环境,使生长到一定阶段的树木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光照与空气,或逐渐适应于定植的环境条件,同时在移植时还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切断了幼苗的主根,促使苗株产生更多的侧根,形成发达的根系,以利于树苗生长并为以后的移植/定植提供有利条件。
[0003]现有树木移植常采用铁锹等简单工具进行人工起挖和栽植,为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用工量,用于移植的机械装置也不断开发出来,以机械动力替代人力,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单纯的以机械动力替代人力,以类似于铁锹的机械设备进行移栽依然存在缺陷,会使树根附近的土壤破碎,使树根与土壤分离,改变树根已经适应的土壤环境,同时在土块剥离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毛根和细根被撕断,造成根系损伤,即使在新的树穴填入与相同性质的土壤,也会给树的生长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明显降低移植树木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采用这种装置进行乔木树苗等树木移植,不仅有利于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减少移植对树根系土壤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移植树木的存活和生长。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设有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基础机械臂和起挖机械臂,所述起挖机械臂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左臂和右臂,通过横向的翻转轴枢接于所述基础机械臂的末端,所述左臂和右臂采用相互对称的构造,分别安装于所述翻转轴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起挖机械臂设有一个或多个垂向关节,其末端设有起挖油缸,所述垂向关节为其旋转轴线垂直于翻转轴且垂直于所连接的臂体延伸方向的单自由度关节,所述起挖油缸的活塞杆从缸体前端伸出,其前端固定安装有起挖槽,所述起挖槽呈槽型,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
[0006]优选的,所述起挖槽的侧板的前沿由底至顶向后倾斜。
[0007]优选的,两个起挖槽中一个起挖槽的外侧宽度小于另一个起挖槽的内侧宽度。
[0008]优选的,所述起挖油缸的缸体与相应起挖机械臂的末级臂体之间设有翻挖油缸,用于带动起挖油缸沿起挖槽槽口的朝向旋转,所述翻挖油缸的缸体后端枢接于相应起挖机械臂的末端臂体,所述翻挖油缸的活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起挖油缸的缸体,相关枢接的旋转轴线方向与起挖机械臂上的垂向关节的旋转轴线方向一致。
[0009]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有隐蔽的锯,所述锯采用圆盘锯片,所述圆形锯片设置在U形基板上,所述U形基板的中部设有外端开口的条形缺口,所述圆盘锯片的部分边缘从条形
缺口的内端露出。
[0010]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假植槽,所述假植槽沿车体的延伸方向,多个假植槽相互平行布设。
[0011]优选的,所述假植槽的两侧槽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喷淋嘴,所述喷淋嘴连接配套的喷淋系统的供水管。
[0012]优选的,所述假植槽的槽壁顶部枢接有盖板,左右两侧的盖板宽度之和大于假植槽的槽口宽度。
[0013]优选的,所述假植槽上可以设有盖板限位件或限位结构,两侧盖板限位件或限位结构用于对相应侧的盖板进行限位,位于盖板的盖合方向上,限定各侧盖板的最大盖合位置为两盖板的对合位置。
[0014]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树木移植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任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进行树木起挖和假植,采用两个起挖槽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树木的起挖,起挖方式为平挖或斜挖,将树木连同周围的土壤一同挖出来,然后在起挖槽内依靠机械臂直接送入假植槽,或者,采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任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进行树木起挖和假植,采用单个起挖槽进行树木的起挖,起挖方式为翻挖,将树木连同周围的土壤一同挖出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起挖装置设置了基础机械臂和起挖机械臂,作业灵活,能够有效地扩大作业范围,且通过起挖机械臂灵活地调整起挖槽的位置和角度,实现斜挖、竖挖、平挖、掀挖等多种起挖方式,依据所移植树木及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起挖方式,且左右两侧的起挖槽能够相互配合,形成所有方向上的立体包围,能够较为完整地将树根周围的土壤与树根一同挖出来,明显地降低起挖对根系及根系所在土壤的破坏,对于株距较小的苗圃树苗,采用平挖方式,以一侧起挖槽从树根下方水平插入、另一侧起挖槽从前方竖向插入,将树木所在的土壤切成土块,更土壤得到更为完好地保留,由此明显地减小了起挖过程中对树木根须所在土壤的破坏和对根系的损伤;由于起挖槽成槽型,两边设有侧板,能够经土块完整地挖出来,可以一个起挖槽单独起挖,也可以两个起挖槽协同一起起挖,明显地减小了对土块的破坏;由于在起挖槽底板的前沿中央设置了半圆缺口,两个起挖槽对在一起时,在土块中部形成一个通孔,该通孔恰好对应于乔木的主根,在主根较长时无需切断主根就能够将主根从土中拔出,当需要进行切根移植时,可以将从下面露出的主根切掉,而在需要保留主根完整时也无需下挖过深,在起挖的同时就能够自动将主根拔出,且拔主根的作用力分散在整体土块上,能够减小因拔主根给受力枝干带来的伤害;由于车体上或者在其他车上设置了配套的假植槽,可以由起挖装置将挖出的树木连带土球直接放入假植槽中进行临时假植;由于假植槽设有喷淋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对假植槽中的树木进行喷淋,由于假植槽设置了翻转盖板,且两侧盖板能够搭成中部向上延伸的空间,能够避免暴晒,有利于保持空气湿度,且不会或不会过渡挤压树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起挖机械臂在一种起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起挖槽及其翻转(掀挖)结构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起挖槽前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起挖槽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假植槽的结构示意图(两侧盖板显示为不同状态);图6是隐蔽保护锯在伸出状态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平挖方式下两起挖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

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设有车体10和安装在车体上的机械臂,车体采用现有技术,具有驾驶和行驶功能,车架上设有车板,用于设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各装置及其他物体。所述机械臂包括基础机械臂(或者伸展机械臂)20和起挖机械臂(或称作业机械臂)30,所述起挖机械臂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左臂和右臂,通过横向的翻转轴31枢接于所述基础机械臂的末端(或称前端),所述左臂和右臂采用相互对称的构造,分别安装于所述翻转轴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起挖机械臂设有一个或多个垂向关节,其末端设有起挖油缸(液压缸),所述垂向关节为其旋转轴线垂直于翻转轴(翻转轴轴线)且垂直于所连接的臂体延伸方向的单自由度关节,用于实现相应各臂体32、33、34及其他构件、机构在相应方向上的旋转连接,所述起挖油缸的活塞杆35从缸体34前端伸出,其前端固定安装有起挖槽40,所述起挖槽呈槽型,设有底板41和位于底板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设有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基础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还包括起挖机械臂,所述起挖机械臂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左臂和右臂,通过横向的翻转轴枢接于所述基础机械臂的末端,所述左臂和右臂采用相互对称的构造,分别安装于所述翻转轴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起挖机械臂设有一个或多个垂向关节,其末端设有起挖油缸,所述垂向关节为其旋转轴线垂直于翻转轴且垂直于所连接的臂体延伸方向的单自由度关节,所述起挖油缸的活塞杆从缸体前端伸出,其前端固定安装有起挖槽,所述起挖槽呈槽型,设有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挖槽的侧板的前沿由底至顶向后倾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起挖槽中一个起挖槽的外侧宽度小于另一个起挖槽的内侧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挖油缸的缸体与相应起挖机械臂的末级臂体之间设有翻挖油缸,用于带动起挖油缸沿起挖槽槽口的朝向旋转,所述翻挖油缸的缸体后端枢接于相应起挖机械臂的末端臂体,所述翻挖油缸的活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起挖油缸的缸体,相关枢接的旋转轴线方向与起挖机械臂上的垂向关节的旋转轴线方向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乔木移植技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隐蔽的锯,所述锯采用圆盘锯片,所述圆形锯片设置在U形基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平张燕马建美于成龙鲁晓峰余文舒健骅马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立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