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再制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762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增材再制造方法,该增材再制造方法包括: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获取待修复数据;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发送至增材再制造终端;否则,将所述待修复数据发送至操作体终端。本公开的增材再制造方法可提高产品修复效率,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相关增材再制造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大数据总结,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且实现了增材再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再制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0001]本公开涉及增材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材再制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增材再制造技术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主要对失效零件以及误加工的零件进行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的恢复或提高。增材再制造技术是通过高能密度的能量束,将添加在基材表面的熔覆材料与基体表面薄层熔凝在一起,形成冶金结合。增材再制造和增材制造技术相近,都是逐层堆积的过程,但增材再制造技术是在破损零件的基础上进行离散堆积,是通过损伤的零部件获得破损件模型,达到零件修复的目的。
[0003]增材再制造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舰船、能源化工、重载机械等领域,但是增材再制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增材制造技术针对同种零件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制造工艺方法,而由于破损件的失效种类较多导致增材再制造无法采用增材制造这种单一制造工艺的加工方式,甚至还需要人工进行再制造操作,因而还无法实现再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0004]由于增材再制造生产对象具有种类繁多、材质各异的特点,零件的损伤往往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和随机性,再综合考虑损伤零件快速修复的时效性与经济性等因素,工程实际中很难保证与损伤零件材料的完全同质匹配。市场应用需求对增材再制造系统的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以及对损伤零部件进行增材再制造的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增材再制造方法中各工艺环节融合,提高产品修复效率并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增材再制造的成形机理复杂难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引起成形质量问题(如微裂纹、结合强度低、熔深小等)。因此,有必要对增材再制造方法进行大数据研究,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相关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大数据总结,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现有技术中需要做出大量实验并对各个实验过程中的大量工艺数据进行人工记录,此种方式过于依赖人为操作,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亟需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增材再制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0006]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材再制造方法,包括:
[0007]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
[0008]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获取待修复数据;
[0009]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
[0010]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发送至增材再制造终端;其中,所述历史工艺数据能够
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
[0011]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不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所述待修复数据发送至操作体终端;其中,所述操作体终端用于分析所述待修复数据,得到新增工艺数据;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
[00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包括:
[0013]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存储至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工艺数据,以更新所述工艺数据库;
[0014]将形成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由所述工艺数据库发送至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
[00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包括:
[0016]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存储至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工艺数据,以更新所述工艺数据库;
[0017]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由所述操作体终端发送至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
[00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包括:材料数据、模型数据、熔融温度数据、冷却温度数据、扫描速度数据和扫描轨迹数据;
[0019]所述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包括:
[0020]获取所述产品的所述材料数据和所述模型数据;
[0021]根据所述材料数据,确定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所述熔融温度数据和所述冷却温度数据;
[0022]根据所述材料数据、所述熔融温度数据和所述冷却温度数据,确定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所述扫描速度数据;
[0023]根据所述模型数据,确定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扫描轨迹数据;
[0024]根据所述材料数据、所述模型数据、所述熔融温度数据、所述冷却温度数据、所述扫描速度数据、所述扫描轨迹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
[0025]其中,所述工艺数据库包括多个历史工艺数据。
[00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待修复数据包括:再制造产品的修复模型数据和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所述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获取待修复数据包括:
[0027]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确定所述产品符合再制造标准;
[0028]获取所述再制造产品的实体模型数据和所述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
[0029]将所述实体模型数据与产品设计模型数据进行布尔运算,得到所述产品的修复模型数据。
[00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包括:
[0031]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相对应的所述材料数据;
[0032]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相对应的所述材料数据时,则确定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
[0033]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不存在与所述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相对应的所述材料数
据时,则确定所述工艺数据库中不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
[0034]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增材再制造装置,包括:
[0035]工艺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
[0036]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获取待修复数据;
[0037]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
[0038]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发送至增材再制造终端;
[0039]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不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所述待修复数据发送至操作体终端;其中,所述操作体终端用于分析所述待修复数据,得到新增历史工艺数据;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
[004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
[0041]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存储至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工艺数据,以更新所述工艺数据库。
[0042]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形成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由所述工艺数据库发送至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再制造方法,包括: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基于检测到的产品故障,获取待修复数据;判断所述工艺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发送至增材再制造终端;其中,所述历史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当所述工艺数据库中不包括与所述待修复数据对应的历史工艺数据时,将所述待修复数据发送至操作体终端;其中,所述操作体终端用于分析所述待修复数据,得到新增工艺数据;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包括: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存储至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工艺数据,以更新所述工艺数据库;将形成的所述历史工艺数据由所述工艺数据库发送至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增工艺数据能够指导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工作,包括: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存储至所述工艺数据库中形成历史工艺数据,以更新所述工艺数据库;将所述新增工艺数据由所述操作体终端发送至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历史工艺数据包括:材料数据、模型数据、熔融温度数据、冷却温度数据、扫描速度数据和扫描轨迹数据;所述根据历史工艺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包括:获取所述产品的所述材料数据和所述模型数据;根据所述材料数据,确定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所述熔融温度数据和所述冷却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材料数据、所述熔融温度数据和所述冷却温度数据,确定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所述扫描速度数据;根据所述模型数据,确定所述增材再制造终端的扫描轨迹数据;根据所述材料数据、所述模型数据、所述熔融温度数据、所述冷却温度数据、所述扫描速度数据、所述扫描轨迹数据,建立工艺数据库;其中,所述工艺数据库包括多个历史工艺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待修复数据包括再制造产品的修复模型数据和再制造产品的材料数据,所述基于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迎建刘禹石岩刘振华郝巧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