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设置在变速器的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速器前壳体油道对接的导入油路、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轴承的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的后端轴承油路,转子油路和后端轴承油路分别与导入油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入油路将前壳体中的滑润油导入至后壳体中,通过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轴承中对其进行润滑,通过后端轴承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对两者进行润滑,使后壳体中的轴承均被主动润滑,提升后壳体中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变速器的传动质量。变速器的传动质量。变速器的传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属于变速器润滑
技术介绍
[0002]带主动润滑的三合一新能源变速器中,一般需要电子油泵,提供带油压的润滑油,流经滤清器过滤,再经过热交换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经冷却后的润滑油在分为两路分别对电机定子和转子进行冷却。
[0003]目前三合一新能源变速器本体内的轴承,一般是通过在壳体内腔设计加强筋与导油结构,把高速旋转的齿轮搅动润滑油,对飞溅起来的润滑油进行引流,对轴承进行润滑。一般情况下,飞溅起来的润滑油都偏向于前壳体一侧,前端引流较好,前端的轴承飞溅润滑效果较佳。而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后端轴承存在润滑效果差的情况,容易造成轴承高温烧伤,降低轴承使用寿命,影响变速器传动质量。调节后壳体输入轴轴承安装孔中间连接安装在主轴中导油管的凸台孔直径加大,增加导油管与凸台孔的配合间隙,让流经导油管给转子油冷的主动润滑油,通过该间隙溢出部分润滑油对输入轴轴承进行主动润滑,再在输入轴轴承孔与中间轴轴承孔之间开油槽,把流入输入轴轴承孔的部分主动润滑油引入中间轴轴承孔。但是,无法对差速器轴承进行润滑。同时,其增加后盖板,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通过导入油路将前壳体中的滑润油导入至后壳体中,通过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轴承中对其进行润滑,通过后端轴承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对两者进行润滑,使后壳体中的轴承均被主动润滑,提升后壳体中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变速器的传动质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设置在变速器的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速器前壳体油道对接的导入油路、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轴承的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的后端轴承油路,转子油路和后端轴承油路分别与导入油路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的转子油路包括与导入油路对接的油路一以及连通油路一与输入轴中心孔的导油管,导油管定位在后壳体上。
[0008]优选的,后壳体上设置对导油管进行定位的安装凸台,导油管卡在安装凸台中,油路一上开有与导油管对接的对接端,导油管的一端与对接端对接另一端伸入至输入轴中心孔中。
[0009]优选的,所述的后端轴承油路包括与油路一连通的油路二、连通油路二与差速器后端轴承孔的差速器后端润滑油孔和连通油路二与输入轴后端轴承孔的输入轴后端润滑
油孔。
[0010]优选的,所述的差速器后端润滑油孔倾斜设置,一端与油路二连通,另一端与差速器后端轴承孔底部连通,输入轴后端润滑油孔沿输入轴后端轴承孔轴向开设。
[0011]优选的,还包括连通输入轴后端轴承孔和中间轴后端轴承孔的导油槽。
[0012]优选的,所述的导油槽与输入轴后端轴承孔连通的导入端高于输入轴后端轴承孔的底端。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通过导入油路将前壳体中的滑润油导入至后壳体中,通过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轴承中对其进行润滑,通过后端轴承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对两者进行润滑,使后壳体中的轴承均被主动润滑,提升后壳体中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变速器的传动质量。
[0015]2.转子油路中导油管通过安装凸台定位,将油路一中的油液导入输入轴中心孔中,油液经输入轴中心孔流至输入轴轴承中进行润滑,实现对电机转子的润滑,导油管定位简单可靠,保证对电机转子的有效润滑;后端轴承油路中油路二与差速器后端润滑孔连通,将油液导入至差速器后端轴承孔中,对差速器后端轴承进行润滑,并与输入轴后端润滑孔连通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后端轴承孔中,对输入轴后端轴承进行润滑;在输入轴后端轴承孔与中间轴后端轴承孔之间设置导油槽,导油槽的导入端高于输入端后端轴承孔的底端,在输入轴后端轴承孔底端存余油液时达到一定高度时导油槽将油液导入中间轴后端轴承孔中,保证在输入轴后端轴承被有效润滑基础上对中间轴后端轴承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在后壳体外表面的分布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
‑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3为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在后壳体内表面的分布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B
‑
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图1~4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1]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设置在变速器的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速器前壳体油道对接的导入油路1、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轴承的转子油路2、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的后端轴承油路3,转子油路2和后端轴承油路3分别与导入油路1连通。
[0022]以上所述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通过导入油路1将前壳体200中的滑润油导入至后壳体300中,通过转子油路2将油液导入输入轴轴承中对其进行润滑,通过后端轴承油路3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对两者进行润滑,使后壳体300中的轴承均被主动润滑,提升后壳体300中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变速器的传动质量。
[0023]其中,所述的转子油路2包括与导入油路1对接的油路一21以及连通油路一21与输入轴中心孔100的导油管22,导油管22定位在后壳体300上。导油管22将油路一1中的油液导入输入轴中心孔100中,油液经输入轴中心孔100流至输入轴轴承中进行润滑,实现对电机转子的润滑。
[0024]其中,后壳体上设置对导油管22进行定位的安装凸台23,导油管22卡在安装凸台23中,油路一21上开有与导油管22对接的对接端211,导油管22的一端与对接端211对接另一端伸入至输入轴中心孔100中。导油管22通过安装凸台23定位,导油管22定位简单可靠,保证对电机转子的有效润滑。
[0025]其中,所述的后端轴承油路3包括与油路一1连通的油路二31、连通油路二31与差速器后端轴承孔101的差速器后端润滑油孔32和连通油路二31与输入轴后端轴承孔102的输入轴后端润滑油孔33。后端轴承油路3中油路二31与差速器后端润滑孔32连通将油液导入至差速器后端轴承孔101中,对差速器后端轴承进行润滑,并与输入轴后端润滑孔33连通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后端轴承孔102中,对输入轴后端轴承进行润滑。
[0026]其中,所述的差速器后端润滑油孔32倾斜设置,一端与油路二31连通,另一端与差速器后端轴承孔101底部连通,将油液导入至差速器后端轴承底部并进入至转动面中进行有效润滑,输入轴后端润滑油孔33沿输入轴后端轴承孔102轴向开设,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承端面上从上向下流动进入至转动面中进行有效润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设置在变速器的后壳体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速器前壳体油道对接的导入油路、将油液导入至输入轴轴承的转子油路、将油液导入输入轴后端轴承和差速器后端轴承的后端轴承油路,转子油路和后端轴承油路分别与导入油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油路包括与导入油路对接的油路一以及连通油路一与输入轴中心孔的导油管,导油管定位在后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壳体上设置对导油管进行定位的安装凸台,导油管卡在安装凸台中,油路一上开有与导油管对接的对接端,导油管的一端与对接端对接另一端伸入至输入轴中心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平,刘杰,沈洪军,于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