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82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包括导光水槽和双面光伏组件,导光水槽包括向阳部和背阳部,双面光伏组件紧密贴合在向阳部上,背阳部的下部转动连接有反光板,背阳部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所述背阳部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向阳部上设有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在背阳部的下部设置反光板,从而巧妙利用导光水槽下部背阳部分的阳光反射,增加光伏板上的光照强度,大幅增加了光伏发电出力,由于背阳部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这样反射可见光至光伏板正面,红外被吸收用于加热流过的热水,增加光照同时不增加温度,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正面的光照出力,大幅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幅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幅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近些年来获得了大力发展,我国政府出于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在积极地发展光伏发电。但在光伏发电大力发展的同时,一些与之相关的负面因素也不断浮出水面,致使企业投资光伏电站的动力减弱,主要问题体现在单位面积发电出力过低、发电效益不高。
[0003]光伏板受制于转换效率,如单晶板目前实验室极限效率28%左右,这使得光伏电站为达到足够出力水平,光伏板的占地面积必须足够大,另一方面,屋顶光伏与光热相矛盾,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后再安装光伏就收到限制,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坡面屋顶的建筑,背阳面的面积不能利用,白白浪费了屋顶太阳能利用的面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太阳能系统发电效率,同时结合光热热水加热,提升光伏单位面积效益,将是改善光伏发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能有效的提升太阳能转换板的发电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包括导光水槽和双面光伏组件,所述导光水槽包括向阳部和背阳部,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紧密贴合在向阳部上,所述背阳部的下部转动连接有反光板,所述背阳部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所述背阳部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向阳部上设有出水口。
[0006]优选的,所述反光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阳部上,所述反光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活塞。
[0007]优选的,所述导光水槽为透明状,且所述导光水槽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0008]优选的,所述导光水槽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四周均设有密封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向阳部的顶端设有压力喷头,当水压大于阀值时压力喷头打开,当水压第一阀值时压力喷头关闭。
[0010]优选的,所述向阳部的底部和背阳部的底部均设有保温膜。
[0011]优选的,所述向阳部和背阳部的下方均设有支架。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通过在背阳部的下部设置反光板,从而巧妙利用导光水槽下部背阳部分的阳光反射,增加光伏板上的光照强度,大幅增加了光伏发电出力,由于背阳部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这样反射可见光至光伏板正面,红外被吸收用于加热流过的热水,增加光照同时不增加温度,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正面的光照出力,并且根据坡面屋顶结构,将导光水槽沿着背阳部分布置,结合反光板的反光,大量吸取背阳部分斜射阳光,使光伏组件背面产生较大受光出力并加热热水;
[0013]2.利用导光水槽反光增加出力的同时,由于导光水槽内部流水的散热效果,使得光伏组件温度大幅降低,在夏季可降温30度以上,从而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率10%以上,也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寿命,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光水槽的导光效果,结合坡面屋顶背阳面的斜射阳光,将正面直射于光伏组件下方的阳光通过光纤原理导向反面,最大化利用了反面的光转换能力,可整体提升单位面积光伏组件发电能力45%以上,大幅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
[0014]3.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光水槽反光增加出力的同时,由于导光水槽内部流水的散热效果,一方面为光伏组件散热,一方面由于自身温度提高,就起到了热水产生的效果,这样也就实现了光伏光热同时化,同时实现了太能发电与热水供应,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单位面积光利用收益达到2倍的提升,
[0015]4.将反光板与背光部设置成转动连接,当太阳高度较高时适当降低水压,反光板转动,反光板的反射倾角增加,当太阳高度降低时只要适当提高水压,反光板反方向转动,反光板的反射倾角减少,起到单轴跟踪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发电出力。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导光水槽、11向阳部、12背阳部、13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14进水口、15出水口、2双面光伏组件、3反光板、31液压活塞、4压力喷头、5保温膜、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包括导光水槽1和双面光伏组件2,所述导光水槽1包括向阳部11和背阳部12,所述双面光伏组件2紧密贴合在向阳部11上,所述背阳部12的下部转动连接有反光板3,所述背阳部12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13,本实施例中的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13为现有技术,所述背阳部12上设有进水口14,所述向阳部11上设有出水口15。
[0021]通过在背阳部12的下部设置反光板3,从而巧妙利用导光水槽1下部背阳部12分的阳光反射,增加光伏板上的光照强度,大幅增加了光伏发电出力,由于背阳部12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13,这样反射可见光至光伏板正面,红外被吸收用于加热流过的热水,增加光照同时不增加温度,从而增加了光伏组件2正面的光照出力,并且根据坡面屋顶结构,将导光水槽1沿着背阳部12分布置,结合反光板3的反光,大量吸取背阳部12分斜射阳光,使光伏组件2背面产生较大受光出力并加热热水,其次,利用导光水槽1反光增加出力的同时,由于导光水槽1内部流水的散热效果,使得光伏组件2温度大幅降低,在夏季可降温30度以上,从而提升光伏电池转换效10%以上,也提升了光伏组件2的寿命,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光水槽1的导光效果,结合坡面屋顶背阳面的斜射阳光,将正面直射于光伏组件2下方的阳光通过光纤原理导向反面,最大化利用了反面的光转换能力,可整体提升单位面积光伏组件2发电能力45%以上,大幅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再次,本专利技术利用导光水槽1反光增加出力的同时,由于导光水槽1内部流水的散热效果,一方面为光伏组件2散热,一方面由于自身温度
提高,就起到了热水产生的效果,这样也就实现了光伏光热同时化,同时实现了太能发电与热水供应,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单位面积光利用收益达到2倍的提升,最后,将反光板3与背光部设置成转动连接,当太阳高度较高时适当降低水压,反光板3转动,反光板的反射倾角增加,当太阳高度降低时只要适当提高水压,反光板3反方向转动,反光板的反射倾角减少,起到单轴跟踪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发电出力。
[0022]所述反光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阳部12上,所述反光板3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活塞31,将反光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阳部12上,本实施例中可在反光板3上设置转轴,保证反光板3的转动效果,通过液压活塞31的升降就可以实现反光板3的倾角变化,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所述导光水槽1为透明导光水槽1,且所述导光水槽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将导光水槽1设置成透明导光水槽1,便于阳光的穿透,提高阳光的吸收质量,其次,将导光水槽1的横截面设置为等腰三角形,能使背阳部和向阳部呈对称结构设置,从而提高了导光水槽1的安装强度,所述导光水槽1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的四周均设有密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水槽和双面光伏组件,所述导光水槽包括向阳部和背阳部,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紧密贴合在向阳部上,所述背阳部的下部转动连接有反光板,所述背阳部上设有红外选择性透过薄膜,所述背阳部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向阳部上设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背阳部上,所述反光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活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屋顶光热光伏一体化太阳能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水槽为透明导光水槽,且所述导光水槽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黄龙安吴博马向东刘文胜王建平宗素洁陈磊吴钦吴轩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电力实业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