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677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慧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智控单元、储料筒、饲养槽、搅拌结构和支撑架,所述智控单元、所述储料筒、所述饲养槽和所述搅拌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与所述智控单元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牲畜饲养过程的供食和供水问题,使用过程方便、快捷,提升了牲畜的饲养效率,减少了饲养过程的工作强度,并且,在饲养过程中,饲料始终处于最佳温度状态,能提升饲料口感和牲畜的进食量,还能实现牲畜对某种饲料的喜好程度的检测和收集,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禽类或兽类牲畜的饲养过程,应用范围广,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畜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0003]随着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朝向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牲畜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的饲养和统一的管理,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饲养装置的需求及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牲畜饲养过程中,牲畜饲料的添加是一件反复而又重要的工作,大多数的饲养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饲养人员根据饲养经验,将准备好的饲料,按照一定的分量,分别投放到料槽内,在一定的饲养规模下,人工饲养不仅饲养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粗放的饲料投喂方式还导致饲料的浪费,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市面上一些牲畜饲养装置,其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使用起来不方便,又或者,不能根据需要对饲料进行搅拌及加热,也不能实现差异化喂养,影响了牲畜的进食效果,饲料的投喂量和剩余量情况无法有效获得,同时,在进行喂食时,饲料会附着在饲养装置上,饲养人员对其进行清理较为困难。
[0004]鉴于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
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些牲畜饲养装置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使用起来不方便,进而导致人工饲养饲养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牲畜饲养过程中无法准确、直观地对饲料的投喂量和剩余量情况无法有效获得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牲畜饲养过程中无法实现牲畜对某种饲料的喜好程度的检测和收集,无法对牲畜实现差异化喂养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包括:
[0011]智控单元1、储料筒2、饲养槽3、搅拌结构4和支撑架5,所述智控单元1、所述储料筒2、所述饲养槽3和所述搅拌结构4分别与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4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
[0012]所述储料筒2两端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进料口21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2开口面积,所述饲养槽3位于所述出料口22下方,所述搅拌结构4位于所述进料口21
上方并从所述进料口21伸入所述储料筒2内部。
[0013]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探测器6,所述第一探测器6位于所述饲养槽3上方并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探测器6用于检测所述饲养槽3内部饲料的第一参数值。
[0014]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探测器7,所述第二探测器7位于所述饲养槽3中部并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探测器7与所述出料口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探测器7用于检测所述饲养槽3第二参数值。
[0015]优选的,所述智控单元1包括触控屏11和警报器12,所述触控屏11和所述警报器12电气连接;其中,所述触控屏11用于预设输入警报参数值阈值,所述警报器12用于与所述第一探测器6和/或所述第二探测器7配合,并对所述饲养槽3中饲料参数值进行警报提醒。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所述第一支架51和所述第二支架52呈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架51和所述第二支架52分别位于所述储料筒2两侧。
[0017]优选的,还包括供水结构8,所述供水结构8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供水结构8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51或所述第二支架52,所述智控单元1用于控制所述供水结构8对所述储料筒2或所述饲养槽3开始供水或停止供水。
[0018]优选的,还包括加热结构9,所述加热结构9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加热结构9与所述饲养槽3配合接触,所述智控单元1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结构9对所述饲养槽3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
[0019]优选的,所述搅拌结构4包括电机41、旋转轴42和搅拌叶片43,所述电机41、所述旋转轴42和所述搅拌叶片43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轴42和所述搅拌叶片43从所述进料口21伸入所述储料筒2内部。
[0020]优选的,还包括隔离结构10,所述隔离结构10位于所述储料筒2内部;其中,所述隔离结构10与所述储料筒2内壁配合接触,所述隔离结构10用于所述储料筒2内部饲料的分区。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0022]将所述储料筒2、所述饲养槽3和所述搅拌结构4分别与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搅拌结构4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
[0023]将所述第一探测器6、所述第二探测器7、所述供水结构8和所述加热结构9分别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
[0024]将所述隔离结构10装入所述储料筒2内部。
[0025]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紧凑的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牲畜饲养过程中饮食和饮水两个主要问题,大大的降低了饲养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002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探测器,可以实时检测饲养槽内中饲料的温度、湿度以及剩余量等指标参数,并通过警报器体现饲养人员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对各个栏位的牲畜的饲养情况进行直观的监控。
[002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隔离结构,能分别获得不同种类饲料的单独投放或混合投放时牲畜的进食量,可以收集和统计牲畜对饲料的喜好程度,现更加良好的喂食效果。
[0029]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有效解决了牲畜饲养过程的供食和供水问题,使用过程方便、快捷,提升了牲畜的饲养效率,减少了饲养过程的工作强度,并且,在饲养过程中,饲料始终处于最佳温度状态,能提升饲料口感和牲畜的进食量,还能实现牲畜对某种饲料的喜好程度的检测和收集,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禽类或兽类牲畜的饲养过程,应用范围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控单元(1)、储料筒(2)、饲养槽(3)、搅拌结构(4)和支撑架(5),所述智控单元(1)、所述储料筒(2)、所述饲养槽(3)和所述搅拌结构(4)分别与所述支撑架(5)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结构(4)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储料筒(2)两端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进料口(21)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22)开口面积,所述饲养槽(3)位于所述出料口(22)下方,所述搅拌结构(4)位于所述进料口(21)上方并从所述进料口(21)伸入所述储料筒(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探测器(6),所述第一探测器(6)位于所述饲养槽(3)上方并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探测器(6)用于检测所述饲养槽(3)内部饲料的第一参数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探测器(7),所述第二探测器(7)位于所述饲养槽(3)中部并与所述智控单元(1)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探测器(7)与所述出料口(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探测器(7)用于检测所述饲养槽(3)第二参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控单元(1)包括触控屏(11)和警报器(12),所述触控屏(11)和所述警报器(12)电气连接;其中,所述触控屏(11)用于预设输入警报参数值阈值,所述警报器(12)用于与所述第一探测器(6)和/或所述第二探测器(7)配合,所述警报器(12)用于对所述饲养槽(3)中饲料参数值进行警报提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饲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所述第一支架(51)和所述第二支架(52)呈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架(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园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爱农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