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636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5
本公开的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根据多源历史信息和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射程划定靶标建设初勘区域;根据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是否方便弹头挖掘情况确定详勘方案;根据详勘方案对靶标建设详勘区详勘得到岩石参数;对比靶标建设详勘区岩石参数和目标区岩石参数,选取与目标区岩石参数最接近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为靶标区,基于弹靶标区的岩石参数制定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以深侵惰性弹头侵入点为中心对深侵惰性弹头进行挖掘,记录深侵惰性弹头参数和挖掘时间;基于深侵惰性弹头参数、靶标区详勘获取相关参数建立深侵惰性弹头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评估侵彻惰性弹打击靶标区效能。能够统计分析深侵惰性弹打击靶标区的效能,取得可观的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 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在靶场飞行试验中有效检验整体深侵惰性弹侵入以岩石层为主体的目标 地域的能力,就需要建设对应的靶标考核整体深侵惰性弹的钻地效能。
[0003]进行该种靶场飞行试验,需要建设对应的模拟打击目标的靶标,一是需要 检验整体钻地导弹的钻地能力,二是需要考核从目标地下排除该弹头的时效等 指标。上述两方面要求对靶标能够有效模拟打击目标区主体结构的程度、排除 对应弹头所需要的靶标规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后者,这是与以往毁伤 试验靶标设计的关键不同点,也就是说以往毁伤试验靶标规模设计主要考虑导 弹的命中精度和毁伤效应包络范围,而没有考虑过弹头排除的问题。相关要求 如果全部考虑进去,需要考虑弹头排除设备布设、挖掘等诸多因素,势必造成 靶标规模很大,经济性和实用性效果都不好。为此,在综合对比岩石实体靶标 建设、自然岩石区勘选等多种方式的基础上,确定采用自然岩石环境作为飞行 试验靶标并考核整体钻地惰性弹(深侵惰性弹)多项指标的靶场飞行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解决 现有飞行试验靶场人工建靶引起的规模过大,经济性差等问题。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 行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根据多源历史信息和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射程划定靶标建设初勘区 域;
[0007]根据所述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所述深侵惰性弹头落点是否适合挖掘施 工情况确定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
[0008]根据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对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进行详 勘,得到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
[0009]对比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和目标区岩石参数,选取与所 述目标区岩石参数最接近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作为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
[0010]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进行所述深侵惰性弹飞行试验,并基于所述深 侵惰性弹靶标区的自然岩石参数制定所述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
[0011]根据所述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以深侵惰性弹头侵入点为中心,对所述深 侵惰性弹头进行挖掘,并记录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和挖掘时间;
[0012]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靶标区详勘获取参数建立所述深侵惰性弹头 仿真模型,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仿真模型评估所述深侵惰性弹打击所述基于 自然岩石环境的靶标区效能。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源历史信息包括: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 地勘数据、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规划记录数据、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靶标建设 初勘区域的调研数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包括所述靶 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面积,物探点和钻孔点的布局,及钻孔深度;
[0015]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面积满足所述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是否 方便弹头挖掘;
[0016]所述物探点和钻孔点的布局,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和所述深侵惰性弹打 击所述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靶标区效能进行布局;
[0017]所述钻孔深度,不小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的侵入自然岩石的深度。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探点之间的距离为5米,所述钻孔点之 间的距离为15米。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钻孔深度的基准值为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侵 入最大深度的1.5倍。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岩石参数包括岩石的深度、厚度、岩石密 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深侵惰性弹打击所述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 靶标区效能参数包括深侵惰性弹头侵入深度和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时间。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 验中,深侵惰性弹头侵入深度为l
11
,l
12


,l
1m
,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时间为t
11
, t
12


,t
1m
,其中,m为飞行试验次数,在仿真实验中,深侵惰性弹头侵入深 度为l
21
,l
22


,l
2n
,n为仿真试验次数;
[0023]则靶标区效能的深侵惰性弹头侵入深度
[0024]靶标区效能的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时间
[0025]本公开的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通过根据多 源历史信息和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射程划定靶标建设初勘区域;根据所述 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所述深侵惰性弹头落点是否适合挖掘施工情况确定所 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根据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对所 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进行详勘,得到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 对比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和目标区岩石参数,选取与所述目 标区岩石参数最接近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作为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基于所 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进行所述深侵惰性弹飞行试验,并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靶 标区的自然岩石参数制定所述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根据所述深侵惰性弹头 挖掘方案以深侵惰性弹头侵入点为中心,对所述深侵惰性弹头进行挖掘,并记 录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和挖掘时间;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靶标区详 勘获取相关参数建立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仿真模型,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仿真 模型评估所述深侵惰性弹打击所述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靶标区效能。能够用于 深侵惰性弹的多次飞行试验,基于深
侵惰性弹头的侵彻能力和挖掘弹头时间参 数统计分析深侵惰性弹打击靶标区的效能,解决了现有飞行试验靶场人工建靶 引起的规模过大,经济性差等问题,取得了可观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 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 行试验方法流程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物探点的平面布局 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地质结构剖面示意 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钻孔地质柱状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图1示出了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多源历史信息和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射程划定靶标建设初勘区域;根据所述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所述深侵惰性弹头落点是否适合挖掘施工情况确定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根据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对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进行详勘,得到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对比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自然岩石参数和目标区岩石参数,选取与所述目标区岩石参数最接近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作为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进行所述深侵惰性弹飞行试验,并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靶标区的自然岩石参数制定所述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根据所述深侵惰性弹头挖掘方案以深侵惰性弹头侵入点为中心,对所述深侵惰性弹头进行挖掘,并记录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和挖掘时间;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参数、靶标区详勘获取参数建立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仿真模型,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仿真模型评估所述深侵惰性弹打击所述基于自然岩石环境的靶标区效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源历史信息包括: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地勘数据、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规划记录数据、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调研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侵惰性弹靶场飞行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方案包括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面积,物探点和钻孔点的布局,及钻孔深度;所述靶标建设初勘区域的详勘面积满足所述深侵惰性弹的命中概率和是否方便弹头挖掘;所述物探点和钻孔点的布局,基于所述深侵惰性弹头和所述深侵惰性弹打击所述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张凤林张立乾苏剑彬赵玉立柯知非刘鹰李兵郝海峰徐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二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