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629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组件;减振法兰,其能够相对于第一侧板组件转动;和第一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第一侧板组件与减振法兰之间,从而能够在第一侧板组件与减振法兰之间传递扭矩。其中,该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侧板组件,其能够相对于减振法兰转动;和第二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减振法兰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从而能够在减振法兰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传递扭矩,该扭矩能够经由串联布置的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在第一侧板组件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传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具有改进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具有改进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具有改进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减振装置是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的重要部件。减振装置通常安装在车辆发动机的输出轴(曲轴)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以便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传递扭矩,同时吸收和缓冲扭矩振动。
[0003]在现有的减振装置中,盘式双质量飞轮减振器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例如,CN 107542847 A和CN 211009729U等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典型的双质量飞轮减振器。在这种减振器中,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飞轮质量件,飞轮质量件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动来缓冲扭矩振动。在两个飞轮质量件之间设置有弧形弹簧以便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扭矩振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双质量飞轮减振器使用两个飞轮质量件和弧形弹簧,因此体量和重量都较大,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减振装置。
[0005]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减振装置得到解决。该减振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组件;减振法兰,其能够相对于第一侧板组件转动;和第一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第一侧板组件与减振法兰之间,从而能够在第一侧板组件与减振法兰之间传递扭矩。其中,该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侧板组件,其能够相对于减振法兰转动;和第二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减振法兰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从而能够在减振法兰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传递扭矩,该扭矩能够经由串联布置的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在第一侧板组件与第二侧板组件之间传递。在该减振装置中,对于从第一侧板组件向第二侧板组件传递或者反向地传递的扭矩,两组减振弹簧是串联连接的,也就是说扭矩会经过两组减振弹簧的两次缓冲,因此可以提高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减振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二侧板组件抗扭连接的扭矩限制器,该扭矩限制器用于将第二侧板组件与传动轴连接,以便在减振装置与传动轴之间传递有限的扭矩。第二侧板组件作为减振装置的扭矩输出端或输入端经由扭矩限制器与例如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从而可以限制从减振装置输入到变速器中或从变速器输入到减振装置中的扭矩的最大值,防止输入过大扭矩而引发部件损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减振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侧板组件抗扭连接的飞轮。第一侧板组件可以作为与第二侧板组件相对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与例如发动机的曲轴连接,从而可以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递到减振装置中。飞轮作为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转动部件与第一侧板组件抗扭连接,可以缓冲输入到减振装置中的扭矩振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二侧板组件可以具有沿轴向朝向远离飞轮的方
向延伸的轴向部段,扭矩限制器可以与轴向部段连接。轴向部段可以为扭矩限制器的摩擦片组提供安装空间,以便将扭矩限制器的摩擦片组与第二侧板组件抗扭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可以沿周向间隔布置,从而节省径向的安装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优选地可以具有相近或相同的弹簧系数,和/或,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可以具有相近或相同的长度,以便串联连接的两组减振弹簧在传递扭矩时都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扭矩振动。但是,第一减振弹簧和第二减振弹簧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弹簧系数和/或不同的长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一侧板组件可以包括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沿轴向间隔开的两个第一侧板,第一减振弹簧可以在轴向上和/或径向上由两个第一侧板约束,第二侧板组件和减振法兰可以在轴向上位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组件的两个第一侧板可以用于在轴向两侧夹持第一减振弹簧。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二侧板组件可以包括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沿轴向间隔开的两个第二侧板,第二减振弹簧可以在轴向上和/或径向上由两个第二侧板约束,减振法兰可以在轴向上位于两个第二侧板之间。第二侧板组件的两个第二侧板可以用于在轴向两侧夹持第二减振弹簧。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一方面,第一侧板可以具有第一环形部分和从第一环形部分沿径向延伸出的第一凸耳部分,第一减振弹簧可以沿转动方向抵接在第一凸耳部分与减振法兰之间;和/或,另一方面,第二侧板可以具有第二环形部分和从第二环形部分沿径向延伸出的第二凸耳部分,第二减振弹簧可以沿转动方向抵接在减振法兰与第二凸耳部分之间。通过凸耳部分来安装减振弹簧可以省去减振弹簧之间的周向区域的材料,从而为沿周向分布的两组不同的减振弹簧预留了安装和转动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减轻侧板组件的结构重量。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第二环形部分可以沿轴向抵接在第一环形部分与减振法兰之间。例如,第二环形部分可以通过环形的摩擦垫圈抵接在第一环形部分与减振法兰之间,从而在实现轴向定位的同时允许三者之间的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0014]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代表功能相同的元件。其中:
[0015]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0016]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分解图;和
[0019]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转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例如可以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曲轴)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用于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传递扭矩,同时缓冲扭矩振动。
[0022]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主视图,而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经过中心轴线的剖面A

A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减振装置包括两个侧板组件、两组减振弹簧和一个减振法兰4。
[0023]两个侧板组件分别为第一侧板组件1和第二侧板组件2。如图2所示,每个侧板组件分别由形状和尺寸基本相同的两个侧板组成。具体而言,第一侧板组件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1和12。第一侧板11和12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沿轴向间隔开。例如,第一侧板11和12可以通过沿轴向延伸的铆钉13或螺钉等连接装置相互固定在一起。类似地,第二侧板组件2包括两个第二侧板21和22。第二侧板21和22也例如可以通过铆钉23或螺钉等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沿轴向间隔开。第二侧板组件2的两个侧板在轴向上位于第一侧板组件1的两个侧板之间。
[0024]图4示出了该减振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减振法兰4是整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组件(1);减振法兰(4),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组件(1)转动;和第一减振弹簧(9),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一侧板组件(1)与所述减振法兰(4)之间,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侧板组件(1)与所述减振法兰(4)之间传递扭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侧板组件(2),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减振法兰(4)转动;和第二减振弹簧(10),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所述减振法兰(4)与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之间,从而能够在所述减振法兰(4)与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之间传递扭矩;所述扭矩能够经由串联布置的所述第一减振弹簧(9)和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0)在所述第一侧板组件(1)与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之间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抗扭连接的扭矩限制器(3),所述扭矩限制器(3)用于将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与传动轴连接,以便在所述减振装置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传递有限的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组件(1)抗扭连接的飞轮(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组件(2)具有沿轴向朝向远离所述飞轮(8)的方向延伸的轴向部段,所述扭矩限制器(3)与所述轴向部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弹簧(9)和所述第二减振弹簧(10)沿周向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亭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