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动力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使用氢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称PEMFC)具有不错的热效率,大概是内燃机的两倍,电转换效率达到了50%;在剩下的50%热损失里,气冷系统和热辐射只占了不足10%,且无法挽回和再利用,但是剩下的41%的热损失或者说损失的80
‑
90%全部是由液冷(水冷)的热量流失造成的。
[0003]由于电池内温度可以达到80℃,在固定(地面)使用的发电系统中,可以通过热电联供解决热量流失问题,通过对液冷系统的再处理再利用,可以再电效率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热效率,使整体热电联供效率达到80%以上的理想数字。但是作为移动交通使用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热能无法转换为有效动能,存在热效率低的问题,需通过其他创新手段解决热损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从常温到跨240℃的高温反应、减小电池内电阻和电损耗、增加余热再利用装置,提高现有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热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氢瓶、气氢降压通道、去碳整流器和气氢输送通道,气氢瓶用于存储气氢;电堆,电堆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单电池,单电池包括正极双极板、负极双极板、气体扩散层、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正极双极板具有氧化剂通道,负极双极板具有燃料通道,燃料通道和气氢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氢瓶(10)、气氢降压通道(21)、去碳整流器(22)和气氢输送通道(23),所述气氢瓶(10)用于存储气氢;电堆,所述电堆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单电池(30),所述单电池(30)包括正极双极板(31)、负极双极板(32)、气体扩散层(33)、催化层(34)和质子交换膜(35),所述正极双极板(31)具有氧化剂通道(311),所述负极双极板(32)具有燃料通道(321),所述燃料通道(321)和所述气氢输送通道(23)连通,其中,所述正极双极板(31)和所述负极双极板(32)的材料均为纯钛或钛基合金,所述氧化剂通道(311)和所述燃料通道(321)均为拱桥型结构,所述气体扩散层(33)包括纤维毡和电镀在所述纤维毡上的钛基合金或镍基合金,所述催化层(34)为二氧化钛
‑
金/铂核壳纳米结构,所述质子交换膜(35)为长纤维增强的纳米颗粒复合膜;液冷系统(40),所述液冷系统(40)和所述单电池(30)连通以冷却所述单电池(30),所述液冷系统(40)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载泵、中冷器和车载防冻液恒温循环系统;电机(50)和整流变压器(60),所述电堆的输出端、所述整流变压器(60)和所述电机(50)依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双极板(31)包括正极板体(312)和多个正极拱形板(313),多个所述正极拱形板(313)排列设置在所述正极板体(312)朝向所述气体扩散层(33)的一侧,每个所述正极拱形板(313)的腔体形成一个所述氧化剂通道(311),所述正极板体(312)和相邻两个所述正极拱形板(313)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电池液冷通道(36),所述电池液冷通道(36)和所述液冷系统(40)连通,所述氧化剂通道(311)和所述电池液冷通道(36)的容积比值大于4.5;所述负极双极板(32)包括负极板体(322)和多个负极拱形板(323),多个所述负极拱形板(323)排列设置在所述负极板体(322)朝向所述气体扩散层(33)的一侧,每个所述负极拱形板(323)的腔体形成一个所述燃料通道(321),所述负极板体(322)和相邻两个所述负极拱形板(323)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所述电池液冷通道(36),所述燃料通道(321)和所述电池液冷通道(36)的容积比值大于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双极板(31)和所述负极双极板(32)均为表面渗氮的纯钛或钛基合金拱桥型薄片结构,所述薄片的厚度不高于0.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层(33)为表面渗氮的钛基合金或镍基合金泡沫结构,所述气体扩散层(33)的孔隙率大于80%,所述催化层(34)使用直接喷雾沉积法沉积在所述质子交换膜(35)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
‑
金/铂核壳纳米结构包括无氧化物的金纳米核和沉积在所述金纳米核上的单原子层铂壳,且所述金纳米核的边缘和顶点被二氧化钛覆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35)为氧化铝纤维或氧化锆纤维增强的乙酸稳定的纳米纤铁矿复合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温区气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35)包括纳米颗粒基体(351)和设置在所述纳米颗粒基体(351)内的多个经向内芯(352)和
多个纬向内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宗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