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活塞块、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盖、第二固定块、第二转动盖和促进装置,所述混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盖,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底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该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通过第二电机、转动盘、连杆、滑动块、轨道板、轨道壳、运动杆、活塞块、第一转动盖、第二转动盖、混合筒、第一电机、螺旋杆、过滤筒和转动扇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絮凝剂与水进行加速混合的目的,从而解决絮凝效果低下的问题。从而解决絮凝效果低下的问题。从而解决絮凝效果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污水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在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同时可运用絮凝剂,絮凝剂溶于水后能使水中的细小微粒和自然胶粒凝聚成大块絮状物。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传统的絮凝装置的使用方式主要将絮凝剂通过抛撒机构撒入到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中的污水沉淀池中,由于絮凝剂是为固定颗粒,使得絮凝剂无法快速与污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絮凝剂与污水无法充分接触,从而造成絮凝效果低下的问题;其二、若采用首先将絮凝剂与水混合再排入到污水池中的方式,但是存在絮凝剂的加入量无法与水流量呈正向关系,进而导致絮凝剂的剂量不能达到适宜状态,从而造成絮凝程度不高或絮凝剂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内部设置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混合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运动装置,所述混合筒的右侧通过矩形块固定安装有动力装置;
[0006]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活塞块、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盖、第二固定块、第二转动盖和促进装置,所述混合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盖,所述混合筒的内部底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盖,所述活塞块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促进装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促进装置的结构包括运动杆、连接环和转动扇,所述活塞块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所述运动杆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扇。
[0008]当活塞块向上运动时,通过压力作用,第一转动盖紧贴活塞块,第二转动盖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将外部的水通过过滤筒过滤抽入到混合筒的内部,当活塞块向下运动时,通过压力作用,第二转动盖紧贴混合筒的内侧壁,第一转动盖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水流入到连接管内,在混合筒内部的水进行流通的同时,由于第一电机被启动,使得第一电机带动螺旋杆
进行转动,在螺旋杆转动的同时将投料斗内的絮凝剂不断运输到混合筒的内部,在运动杆上下运动以及混合筒内部水流动的同时,带动转动扇转动,使得转动扇在转动的同时对絮凝剂与水进行加速混合,与此同时,转动扇转动产生离心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运动框、滑动变阻器、拨动块和第一弹簧,所述转动扇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框,所述运动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变阻器,所述运动框的内部设置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所述拨动块与运动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动变阻器与第一电机为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投料斗、过滤筒、连接管、第一电机、连接架和螺旋杆,所述混合筒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投料斗,所述混合筒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筒,所述投料斗的内部底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下侧传动连接有螺旋杆,所述混合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001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带动拨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进而改变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使得转动扇的转速越大,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越小,由于滑动变阻器与第一电机为电性连接,使得通入第一电机内部的电流与转动扇的转速呈正向关系,进而实现了絮凝剂的加入量与水流量呈正向关系的目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装置的结构包括矩形壳体、直导棒、导向杆、磁力块、连接块、排放管和软管,所述混合筒的左侧通过L形杆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直导棒,所述矩形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向外侧滑动连接有磁力块;
[0013]所述矩形壳体、磁力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与连接管为固定连接。
[0014]在与絮凝剂混合后的溶液通入软管的同时,对直导棒的内部通入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电流,使得直导棒在通入电流后,产生吸引或排斥磁力块的磁场力,进而带动两侧的磁力块与矩形壳体进行来回运动,使得矩形壳体、磁力块通过连接块的作用带动排放管在污水池中来回运动,进而将絮凝剂混合后的溶液均匀的排放到污水池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保护壳、第二电机、转动盘、连杆和转接装置,所述混合筒的右侧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传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左侧设置有转接装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转接装置的结构包括轨道板、滑动块、和轨道壳,所述连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轨道壳,所述轨道壳与保护壳内部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0017]将本装置安装在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池中,将排放管、过滤筒置于水下,将絮凝剂加入到投料斗中,随后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被启动后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使得转动盘在转动的同时通过连杆与滑动块的作用带动轨道板沿轨道壳内部开设的开槽进行来回滑动,由于轨道板上开设有与运动杆相对应的滑槽,使得轨道板在进行来回运动的同时,通过滑槽作用带动运动杆进行上下运动,使得运动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塞块同步上下运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壳体设置有三个,磁力块设置有两个,其它两个所述矩形壳体
在导向杆上滑动,所述矩形壳体与磁力块在导向杆上呈穿插分布。
[0019]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板上开设有与运动杆相对应的滑槽,所述轨道壳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动块相对应的开槽,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与轨道板相对应的方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通过第二电机、转动盘、连杆、滑动块、轨道板、轨道壳、运动杆、活塞块、第一转动盖、第二转动盖、混合筒、第一电机、螺旋杆、过滤筒和转动扇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带动水流在混合筒内不断流动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絮凝剂与水进行加速混合的目的,从而解决了传统的絮凝装置的使用方式主要将絮凝剂通过抛撒机构撒入到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中的污水沉淀池中,由于絮凝剂是为固定颗粒,使得絮凝剂无法快速污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絮凝剂与污水无法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混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的内部设置有混合装置(2),所述混合装置(2)上设置有检测装置(3),所述混合筒(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辅助装置(4),所述辅助装置(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运动装置(5),所述混合筒(1)的右侧通过矩形块固定安装有动力装置(6);所述混合装置(2)包括活塞块(21)、第一固定块(22)、第一转动盖(23)、第二固定块(24)、第二转动盖(25)和促进装置(26),所述混合筒(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块(21),所述活塞块(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2),所述第一固定块(2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盖(23),所述混合筒(1)的内部底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4),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盖(25),所述活塞块(2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促进装置(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装置(26)的结构包括运动杆(261)、连接环(262)和转动扇(263),所述活塞块(2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261),所述运动杆(261)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62),所述连接环(26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扇(2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运动框(31)、滑动变阻器(32)、拨动块(33)和第一弹簧(34),所述转动扇(263)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框(31),所述运动框(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动变阻器(32),所述运动框(31)的内部设置有拨动块(33),所述拨动块(33)在滑动变阻器(32)上滑动,所述拨动块(33)与运动框(3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4),所述滑动变阻器(32)与第一电机(44)为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4)包括投料斗(41)、过滤筒(42)、连接管(43)、第一电机(44)、连接架(45)和螺旋杆(46),所述混合筒(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投料斗(41),所述混合筒(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筒(42),所述投料斗(41)的内部底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架(45),所述连接架(45)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4),所述第一电机(44)的下侧传动连接有螺旋杆(46),所述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跃武,叶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泽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