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第一纵向炉体依次分为A段、B段、C段、D段和A段,每段第一纵向炉体均代表不同的温度区间,且A段、B段、C段、D段温度依次升高,每段第一纵向炉体的拱顶高度均不同,且A段、B段、C段、D段的拱顶高度依次升高;第二纵向炉体短于第一纵向炉体,第一纵向炉体、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均采用钢构外框架做外支撑,里侧砌筑耐火材料,通过贯穿第一纵向炉体、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后形成的环形轨道作为台车移动轨道,使台车内的产品在炉体内移动实现退火。使台车内的产品在炉体内移动实现退火。使台车内的产品在炉体内移动实现退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属于磁性材料的退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磁性材料退火中由于工艺及成本等因素影响,很少采用隧道炉去完成退火工艺,少数采用隧道炉退火的磁性材料在高保温阶段,热量向低温段流动速率无法控制,高保温阶段空间不足也会导致温度不均匀,烧嘴加热高温段区相比烧嘴加热低温段区间耗能大,同时现有类似隧道炉实现占地面积小及台车连续回转使用后,因需要人员操作,所以无法在出炉后密封横移段,导致环境温度高,工作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包括第一纵向炉体,所述第一纵向炉体依次分为A段、B段、C段、D段和A段,每段第一纵向炉体均代表不同的温度区间,且A段、B段、C段、D段温度依次升高,每段所述第一纵向炉体的拱顶高度均不同,且A段、B段、C段、D段的拱顶高度依次升高;
[0005]还包括,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所述第一纵向炉体、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的截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二纵向炉体平行于第一纵向炉体设置,且所述第二纵向炉体短于第一纵向炉体,所述横向炉体垂直于第一纵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设置,所述横向炉体的一端与第一纵向炉体尾端的A段连通,所述横向炉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炉体的一端连通;
[0006]所述第一纵向炉体、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均采用钢构外框架做外支撑,里侧砌筑耐火材料,通过贯穿第一纵向炉体、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后形成的环形轨道作为台车移动轨道,使台车内的产品在炉体内移动实现退火。
[0007]所述横向炉体和第二纵向炉体作为散热炉体,所述第一纵向炉体内不再设置冷却段。
[0008]所述第一纵向炉体首端的A段顶部设置有排烟风机,通过各段错层式拱顶结构,引导气体向炉头流动,预热炉头刚进入炉内的磁性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磁性材料退火炉加热时气体会从高温向低温流动,高温段通过加大空间,即提高拱顶位置,低温段降低拱顶位置,拱顶设计有高度差的方式,方便高温段聚集热气,使阻碍高温段的热气较快流动,使环境温度更加均匀,减少高温段的燃气用量,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亦即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纵向炉体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沉式炉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为第一纵向炉体、2为横向炉体、3为第二纵向炉体、4为下沉式炉门、41为炉门、42为炉门上车轮、43为炉门下车轮、44为上轮轨道、45为下轮轨道、46为架体、47为炉墙、5为移动式双气氛管道、6为第一炉头拖车、7为第一炉尾拖车、8为第一炉尾旋转机构、9为炉头推车油缸、10为第二旋转机构、11为第二炉尾拖车、12为横窑推车油缸、13为第三推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包括第一纵向炉体1,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依次分为A段、B段、C段、D段和A段,每段第一纵向炉体1均代表不同的温度区间,且A段、B段、C段、D段温度依次升高,每段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的拱顶高度均不同,且A段、B段、C段、D段的拱顶高度依次升高;
[0017]还包括,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的截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二纵向炉体3平行于第一纵向炉体1设置,且所述第二纵向炉体3短于第一纵向炉体1,所述横向炉体2垂直于第一纵向炉体1和第二纵向炉体3设置,所述横向炉体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炉体1尾端的A段连通,所述横向炉体2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炉体3的一端连通,
[0018]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首端的A段入口处设置有下沉式炉门4,所述下沉式炉门4用于在炉体运行过程中密封进口,降低空气流通;
[0019]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上设置有移动式双气氛管道5,所述移动式双气氛管道5用于向第一纵向炉体1的台车内通入不同的氛围气体,且所述台车内的氛围尾气通过回收管路进行回收再利用;
[0020]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均采用钢构外框架做外支撑,里侧砌筑耐火材料,通过贯穿第一纵向炉体1、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后形成的环形轨道作为台车移动轨道,使台车内的产品在炉体内移动实现退火;
[0021]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的台车动力机构上设置有包含位置传感器在内的多种传感器,使得操作人员把入炉口台车操作到位后,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矩形隧道炉自动操作入炉口门和自动回转机构,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
[0022]所述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作为散热炉体,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内不再设置冷却段。
[0023]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首端的A段顶部设置有排烟风机,通过紧闭的下沉式炉门4和各段错层式拱顶结构,引导气体向炉头流动,预热炉头刚进入炉内的磁性材料。
[0024]所述下沉式炉门4的结构为:包括通过皮带轮传输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纵向炉体1进口的架体46顶端(图上未示出),还包括炉门41、炉门上车轮42、炉门下车轮43、上轮轨道44和下轮轨道45,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钢丝绳(图上未示出)连接在炉门41的上端,通过驱动机构的正反转,拉动炉门41上下移动,所述架体4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轮
轨道44和下轮轨道45,且上轮轨道44和下轮轨道45的上部为直线轨道,下部为朝向第一纵向炉体1的弧形轨道,所述炉门上车轮42、炉门下车轮43对应活动设置在上轮轨道44和下轮轨道45内,且所述炉门上车轮42、炉门下车轮43通过轴及连接座连接在炉门41,使得炉门41在下落关闭时,有一个向内压紧的动作,使炉门41紧密贴合在炉墙47上。
[0025]本专利技术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的生产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0026]第一步:第一纵向炉体1的第一炉头拖车6到达第一纵向炉体1的炉口位置;
[0027]台车装料完成后,移动到第一炉头拖车6上,然后将第一炉头拖车6移动到第一纵向炉体1的主轨炉口,同时将第一炉头拖车6的轨道与第一纵向炉体1的主轨轨道对齐;
[0028]第二步:第一纵向炉体1的第一炉尾拖车7移动对接第一纵向炉体1;
[0029]第一纵向炉体1的第一炉尾拖车7在第一炉尾旋转机构8上移动,将第一炉尾旋转机构8调整角度带动第一炉尾拖车7旋转使第一炉尾拖车7上的轨道和第一纵向炉体1的主轨对齐,然后第一炉尾拖车7向前移动使第一炉尾拖车7的轨道端面与第一纵向炉体1的主轨轨道端面接触;
[0030]第三步:第一纵向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质增效的磁性材料矩形隧道炉,包括第一纵向炉体(1),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依次分为A段、B段、C段、D段和A段,每段第一纵向炉体(1)均代表不同的温度区间,且A段、B段、C段、D段温度依次升高,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的拱顶高度均不同,且A段、B段、C段、D段的拱顶高度依次升高;还包括,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所述第一纵向炉体(1)、横向炉体(2)和第二纵向炉体(3)的截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二纵向炉体(3)平行于第一纵向炉体(1)设置,且所述第二纵向炉体(3)短于第一纵向炉体(1),所述横向炉体(2)垂直于第一纵向炉体(1)和第二纵向炉体(3)设置,所述横向炉体(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炉体(1)尾端的A段连通,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宏,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矽能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