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53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属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汽—水换热器、二次换热结构和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是将高温污水产生的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再利用,水—水换热器是将高温污水进行热交换再利用,二次换热结构包括接水斗、第一扩张室、凝结水分室板和第二扩张室,二次换热结构中接水斗将冷凝下的凝结水接住,流入第一扩张室再加热,经过凝结水分室板中心的连通管流入第二扩张室再加热,凝结水从凝结水出口流入外部回流管中,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解决了现有定期排污扩容器高温污水进行热交换时污水热量利用不充分的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定期排污扩容器方面。器方面。器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定期排污扩容器
,具体为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生产中,定期排污扩容器也称定期排污膨胀器是将锅炉定期排污水或压力比定期排污膨胀器更高的排出的废热水,经过减压、扩容分离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二次蒸汽排入大气或作为热源利用,废热水一般经排污降温池排入下水系统。锅炉排污水具有和锅炉相同的工作压力及其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在定期排膨胀器前设有节流阀降低压力,以便在定期排污膨胀器内扩容、降温,分离出二次蒸汽。所以对二次蒸汽和废热水作为热源加以利用,可以回收部分锅炉排污损失的热量,提高锅炉效率,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是电厂常用设备,通常该设备排放的水是排地沟、蒸汽是对空排放;虽然排放的量不是很大,但核算后一年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急需一种对定期排污扩容器进行污水热量回收来达到减少能源排放同时节能增效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我司提出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包括支腿、壳体、汽—水换热器和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是将高温污水产生的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再利用,水—水换热器是将高温污水进行热交换再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上固定设置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汽—水换热器、二次换热结构和水—水换热器,所述的汽—水换热器右侧通过第一固定架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水—水换热器右侧通过第二固定架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用来排出污水产生的水蒸气,所述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污水出口,换热后的污水从污水出口排到外部污水管中,所述的壳体左侧面分别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水位管,高温污水从污水进口进入壳体底部,水位管用来观察壳体内部污水水位,所述的壳体右侧面设置有凝结水出口,冷凝后的凝结水从凝结水出口流入外部回流管中;
[0005]所述的二次换热结构包括接水斗、第一扩张室、凝结水分室板和第二扩张室,接水斗内部的容积能够接住汽—水换热器当量时间下换热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的接水斗与壳体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接水斗右侧与第一扩张室相连接,冷凝水经过接水斗流入第一扩张室内,所述的第一扩张室与壳体内部右侧固定连接,第一扩张室右侧与高温污水接触,进行二次换热,所述的第一扩张室下方设置有凝结水分室板,所述的凝结水分室板中心贯穿设置有连通管,放慢凝结水二次热交换过程,所述的凝结水分室板下方设置有第二扩张室,第二扩张室右侧与高温污水接触,进行二次换热,冷凝水经过第一扩张室过连通管流入
第二扩张室内,所述的第二扩张室右侧与凝结水出口相连通,凝结水从凝结水出口流入外部回流管中,整体一个排出换热后凝结水的速率合理,不会导致凝结水从接水斗中溢出。
[0006]优选的,所述的壳体顶部两侧设置有一组吊装环,方便吊装设备进行吊装。
[0007]优选的,所述的污水出口与污水进口管径大小相同,即进水出水速率相同使得壳体内部高温污水液面稳定。
[0008]优选的,所述的水位管为透明钢化玻璃管,可以直接观察到壳体内部的水位。
[0009]优选的,所述的凝结水出口上设置有手动阀,它是接通或截断管路中的介质。
[0010]优选的,所述接水斗底部呈斜面,便于凝结水流入第一扩张室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通过设计汽—水换热器、二次换热结构和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工作将高温污水产生的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再利用,水—水换热器工作将高温污水进行热交换再利用,二次换热结构中接水斗将冷凝下的凝结水接住,流入第一扩张室再加热,经过凝结水分室板中心的连通管流入第二扩张室再加热,凝结水从凝结水出口流入外部回流管中,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高效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能将凝结水再加热高效换热输送到需要使用的地方,使得排汽热量及凝结水和排污水热量回收达到最优热交换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图1A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去掉顶部的俯视内部图。
[0017]图中:1.支腿;2.壳体;3.汽—水换热器;4.二次换热结构;5.水—水换热器;6.第一固定架;7.第二固定架;8.排气口;9.污水出口;10.污水进口;11.水位管;12.凝结水出口;13.接水斗;14.第一扩张室;15.凝结水分室板;16.连通管;17.第二扩张室;18.吊装环;19.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包括支腿1、壳体2、汽—水换热器3和水—水换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1上固定设置有壳体2,所述的壳体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汽—水换热器3、二次换热结构4和水—水换热器5,所述的汽—水换热器3右侧通过第一固定架6与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2顶部两侧设置有一组吊装环18,所述的水—水换热器5右侧通过第二固定架7与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2顶部设置有排气口8,所述的壳体2底部设置有污水出口9,所述的
壳体2左侧面分别设置有污水进口10和水位管11,所述的污水出口9与污水进口10管径大小相同,所述的水位管11为透明钢化玻璃管,所述的壳体2右侧面设置有凝结水出口12;
[0021]所述的二次换热结构4包括接水斗13、第一扩张室14、凝结水分室板15和第二扩张室17,所述的接水斗13与壳体2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接水斗13右侧与第一扩张室14相连接,所述接水斗13底部呈斜面,所述的第一扩张室14与壳体2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扩张室14下方设置有凝结水分室板15,所述的凝结水分室板15中心贯穿设置有连通管16,所述的凝结水分室板15下方设置有第二扩张室17,所述的第二扩张室17右侧与凝结水出口12相连通,所述的凝结水出口12上设置有手动阀19。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23]首先凝结水出口12上的手动阀19关闭,高温污水经污水进口10进入壳体2内部,等到高温污水流入水位管11,接入循环系统的汽—水换热器3和水—水换热器5开始换热,同时凝结水出口12上的手动阀19开启,壳体2内部的污水开始流动,进水出水速率相同使得壳体2内部高温污水液面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节能利用定期排污扩容器,包括支腿(1)、壳体(2)、汽—水换热器(3)和水—水换热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1)上固定设置有壳体(2),所述的壳体(2)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汽—水换热器(3)、二次换热结构(4)和水—水换热器(5),所述的汽—水换热器(3)右侧通过第一固定架(6)与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水—水换热器(5)右侧通过第二固定架(7)与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2)顶部设置有排气口(8),所述的壳体(2)底部设置有污水出口(9),所述的壳体(2)左侧面分别设置有污水进口(10)和水位管(11),所述的壳体(2)右侧面设置有凝结水出口(12);所述的二次换热结构(4)包括接水斗(13)、第一扩张室(14)、凝结水分室板(15)和第二扩张室(17),所述的接水斗(13)与壳体(2)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的接水斗(13)右侧与第一扩张室(14)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顾正亮韦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利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