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31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包括:散热模块框架;散热器,散热器为并排布置的多个,且均置于散热模块框架内部,每个散热器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一减振器组件,第一减振器组件与散热模块框架的上横梁固定连接,每个散热器的底端均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减振器组件,第二减振器组件与散热模块框架的下横梁固定连接。该支撑安装结构中,各个散热器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第一减振器组件和第二减振器组件与散热模块框架柔性连接,能够改善车辆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特性,提高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并且提高各散热器的支撑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散热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特别是非道路移动机械中工程机械或农业机械以柴油机为动力源,车辆要满足作业与行驶等多种功能要求,在车辆能量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车辆系统具有诸多热源,如柴油机冷却系统热源、柴油机增压空气热源、车辆传动系统热源、车辆液压系统热源等,根据主机系统配置不同,车辆热源略有差异。车辆冷却系统由各系统相应的多个散热器组成,柴油机冷却液散热器保障柴油机冷却系统冷却液温度要求、柴油机增压空气散热器(水冷方式或空冷方式)保障增压空气冷却温度要求、车辆传动油散热器保障车辆传动系统传动油温度要求、车辆液压油散热器保障车辆液压系统液压油温度要求。在各系统散热器组成的车辆冷却系统散热模块中,各散热器的支撑安装技术,决定着车辆系统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性能,决定着车辆各系统散热器的承载能力,决定着车辆各系统散热器的可靠工作,决定着车辆各系统散热器适应车辆恶劣的作业与行驶工况下的可靠性能。
[0003]但是,现有的车辆散热器一般是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到车辆上的,散热器与车辆之间为硬性支撑,不仅使得车辆散热器与车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拆装操作繁琐,而且也降低了车辆振动载荷向散热器的传递特性以及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并降低了各散热器的支撑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拆装操作,且能够改善车辆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特性,提高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并且提高各散热器的支撑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的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拆装操作,且能够改善车辆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特性,提高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并且提高各散热器的支撑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的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包括:
[0008]散热模块框架;
[0009]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横向并排布置的多个,且均置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内部,每个所述散热器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一减振器组件,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的上横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散热器的底端均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减振器组件,所述第二减振器组件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的下横梁固定连接。
[001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每个散热器均通过三个减振器组件支撑在散热模块框架上,即散热器采用三点支撑安装结构,不仅简化了散热器与散热模块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易于散热器的拆装操作;而且实现了各散热器的柔性安装、可靠支撑。其中,各散热器底端两个减振器组件承载方式合理、承载能力大,各散热器顶端一个减振器组件柔性支撑,改善了车辆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特性,提高了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器组件结构相同。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结构中便于使用同种结构的减振器组件,无需多种结构的减振器,提高支撑结构中减振器组件的通用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包括:
[0014]支座,所述支座底端与所述散热器顶端固定连接;
[0015]减振套垫,所述减振套垫套设在所述支座上,且穿设在所述上横梁开设的固定孔中。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将减振套垫安装在支座上后插入固定孔中即可,安装非常方便、简单,并且减振套垫实现了散热器与散热模块框架之间的柔性连接,改善了车辆振动载荷向各散热器的传递特性,提高了各散热器承受载荷,特别是动态载荷能力。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
[0018]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底端与所述散热器顶端固定连接;
[0019]套接柱,所述套接柱一端与所述固定底板顶端固定连接;
[0020]所述减振套垫包括:
[0021]承压圆环片,所述承压圆环片底端面置于所述固定底板顶端面上;
[0022]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穿固在所述承压圆环片的内孔内,所述连接筒套接在所述套接柱上,且所述连接筒穿设在所述固定孔中。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振器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承压面积大,承压性好。
[0024]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套垫为橡胶材质。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阻尼减振效果好。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置于多个所述散热器一侧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的两个竖梁固定连接。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导风罩保障冷却空气高效流经各散热器,实现高效冷却散热。
[002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罩的上下侧均抵于多个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上。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导风罩能够对各散热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提高了各散热器支撑稳定性能。
[0030]进一步的,所述竖梁底端固定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与车体固定连接。
[0031]进一步的,所述竖梁的中部或上部与车体固定连接。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车辆散热模块整体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附图为散热器顶端设有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附图为散热器底端设有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附图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5附图为第一减振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附图为第二减振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附图为减振套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模块框架(1);散热器(2),所述散热器(2)为横向并排布置的多个,且均置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1)内部,每个所述散热器(2)的顶端均固定有第一减振器组件(3),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3)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1)的上横梁(1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散热器(2)的底端均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二减振器组件(4),所述第二减振器组件(4)与所述散热模块框架(1)的下横梁(1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3)和所述第二减振器组件(4)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组件(3)包括:支座(31),所述支座(31)底端与所述散热器(2)顶端固定连接;减振套垫(32),所述减振套垫(32)套设在所述支座(31)上,且穿设在所述上横梁(11)开设的固定孔(11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多散热器组合纵流散热器3点式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1)包括:固定底板(311),所述固定底板(311)底端与所述散热器(2)顶端固定连接;套接柱(312),所述套接柱(312)一端与所述固定底板(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四成李克锋郭恩帅宋义猛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德通交通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