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彬专利>正文

一种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30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A口、P口、T口和B口,所述阀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阀盖,两个所述阀盖上均固定连接有电机;配流盘,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内部;左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左端面相接触;右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右端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利用平面密封将左阀芯和配流盘以及右阀芯和配流盘配合在一起,进而可以利用左阀芯和右阀芯的旋转来改变油路方向,从而使得换向阀整体体积紧凑,且简化了左阀芯、配流盘和右阀芯上的各个流道,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造成本。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液压系统中,控制和改变液压系统液流方向的控制元件统称为换向阀,换向阀是较为常见的阀门类型,现有换向阀对于两个负载油口的控制一般通过一根阀芯来完成;由于两负载口对应的开口关系通过阀芯的设计来确定;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对于两负载口处的流量和压力不能进行分开独立控制,但由于工况需要,衍生出了采用两个阀芯分别独立对两个负载口进行控制的方案,该方案确实可以解决两负载口独立控制的问题,但该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技术中双阀芯负载口独立控制的换向阀由两根阀芯分别滑动配合在两个独立的阀孔内,使换向阀整体体积较大,且为了将两个阀孔的相关阀口连通,阀体内流道复杂且阀体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0004]2、现有技术中双阀芯负载口独立控制的换向阀在工作时需要使用电控才能实现对阀的控制;而在停电或电路出现故障时,阀会完全没法操控;增加手动控制的话,则又必须将两个阀芯联动起来,结构复杂,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换向阀,利用左阀芯、右阀芯和配流盘的相配合旋转来改变油路方向,使得换向阀整体体积紧凑,且简化流道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A口、P口、T口和B口,所述阀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阀盖,两个所述阀盖上均固定连接有电机;配流盘,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内部,所述配流盘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P口连通的第一环形槽以及与所述T口连通的第二环形槽,所述配流盘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三角槽和第二三角槽,且所述配流盘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三角槽和第四三角槽,所述第一三角槽和第四三角槽之间连通有第一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第三三角槽与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连通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三角槽和第一环形槽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左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左端面相接触,所述左阀芯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A口连通的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连通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三角槽或所述第二三角槽连通的第四流道;右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右端面相接触,所述右阀芯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B口连通的第四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连通有用于与所述第三三角槽或所述第四三角槽连通的第五流道。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盖分为左阀盖和右阀盖,所述电机分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阀盖上的第一电机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右阀盖上的第二电机。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阀芯的左端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有左凸柱,所述第
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凸柱的中心,所述左阀盖套接于所述左凸柱外侧且与所述左凸柱转动连接,所述左凸柱与所述左阀盖之间安装有左限位机构,所述左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凸柱外侧的左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左阀盖内的左滑动槽,所述左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左活塞,所述左活塞上设置有与所述左齿轮啮合的左齿条,所述左活塞的两端与所述左滑动槽的两内壁之间均安装有第一弹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阀芯的右端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有右凸柱,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右凸柱的中心,所述右阀盖套接于所述右凸柱外侧且与所述右凸柱转动连接,所述右凸柱与所述右阀盖之间安装有右限位机构,所述右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右凸柱外侧的右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右阀盖内的右滑动槽,所述右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右活塞,所述右活塞上设置有与所述右齿轮啮合的右齿条,所述右活塞的两端与所述右滑动槽的两内壁之间均安装有第二弹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流盘与所述阀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换向槽,所述配流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穿出所述换向槽的手柄,通过转动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配流盘与所述阀体发生相对转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流盘和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配流盘转动的定位机构。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配流盘的定位槽、设置于所述阀体内壁的安装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的钢球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用于推动所述钢球卡入到所述定位槽内的定位弹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槽呈半圆环状。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流盘、所述左阀芯和所述右阀芯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密封圈。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平面密封将左阀芯和配流盘以及右阀芯和配流盘配合在一起,进而可以利用左阀芯和右阀芯的旋转来改变油路方向,从而使得换向阀整体体积紧凑,且简化了左阀芯、配流盘和右阀芯上的各个流道,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两个电机分别来控制左阀芯和右阀芯的旋转角度,使得工作油口的流量或压力能进行独立控制,进而更加符合不同工况的实际需求,灵活多用。
[0018]3.本专利技术在停电时,利用手柄克服定位机构进而带动配流盘转动,并利用齿轮齿条配合方式和第一弹簧将左阀芯定位且利用齿轮齿条配合方式和第二弹簧将右阀芯定位,使得配流盘转动而左阀芯、右阀芯不动,来改变换向阀的油路方向,进而实现手动控制,在得电时,则配流盘定位不动,利用电机分别带动左阀芯克服第一弹簧转动以及右阀芯克服第二弹簧转动,两种模式互不影响,实现双重控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D

D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E

E方向的剖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F

F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中,阀体1、左阀芯2、第四流道21、第三环形槽22、右阀芯3、第五流道31、第四环形槽32、配流盘4、第一流道401、第二流道402、第三流道403、第一环形槽404、第二环形槽405、第一三角槽406、第二三角槽407、第三三角槽408、第四三角槽409、定位槽410、左阀盖51、右阀盖52、左活塞61、左齿条611、右活塞62、右齿条621、第一电机71、第二电机72、手柄8、钢球9、定位弹簧10、左齿轮111、右齿轮112、第一弹簧121、第二弹簧1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A口、P口、T口和B口,所述阀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阀盖,两个所述阀盖上均固定连接有电机;配流盘,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内部,所述配流盘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P口连通的第一环形槽以及与所述T口连通的第二环形槽,所述配流盘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三角槽和第二三角槽,且所述配流盘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三角槽和第四三角槽,所述第一三角槽和第四三角槽之间连通有第一流道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第三三角槽与所述第一环形槽之间连通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三角槽和第一环形槽之间连通有第三流道;左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左端面相接触,所述左阀芯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A口连通的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连通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三角槽或所述第二三角槽连通的第四流道;右阀芯,转动连接于所述阀体内部且与所述配流盘的右端面相接触,所述右阀芯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B口连通的第四环形槽,所述第四环形槽连通有用于与所述第三三角槽或所述第四三角槽连通的第五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分为左阀盖和右阀盖,所述电机分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阀盖上的第一电机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右阀盖上的第二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芯的左端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有左凸柱,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凸柱的中心,所述左阀盖套接于所述左凸柱外侧且与所述左凸柱转动连接,所述左凸柱与所述左阀盖之间安装有左限位机构,所述左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凸柱外侧的左齿轮以及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彬陈江延
申请(专利权)人:林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