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距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调距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制造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生产;特别是针对工件的上料、下料以及组装装置,机械化的程度决定着整体生产的效率。
[0003]目前的自动化装置一般通过吸附单元实现工件的拾取,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吸附单元包括多个吸附件,以便于同时吸附多个工件。但由于不同工件的尺寸不同,导致相邻吸附件的间距需要根据工件尺寸进行调整,无形中提高了流水线及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调距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距机构,以根据工件尺寸自适应调节吸附单元间距,降低流水线及生产线的空间布局要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驱动单元;
[0007]调距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距单元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能够随所述驱动单元的推动或拉动发生变化;
[0008]支撑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上,所述调距单元的部分结构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调距单元的尺寸被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部分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及
[0009]吸附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距单元相连接的吸附组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调距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100);调距单元(200),与所述驱动单元(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距单元(2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能够随所述驱动单元(100)的推动或拉动发生变化;支撑单元(300),所述驱动单元(100)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300)上,所述调距单元(200)的部分结构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调距单元(200)的尺寸被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部分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及吸附单元(400),所述吸附单元(400)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调距单元(200)相连接的吸附组件(430),所述驱动单元(100)驱动所述调距单元(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得相邻所述吸附组件(430)的间距变大或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单元(200)包括第一调距组件(210)和第二调距组件(220),所述驱动单元(100)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包括第一连接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2),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一端和所述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包括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中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中段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11)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12)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杆(2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首尾依次铰接,其中一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支撑单元(3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连接,且每组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均与所述吸附组件(43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单元(200)还包括第三调距组件(230),所述第三调距组件(23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调距组件(2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距组件(220)远离所述第一调距组件(210)的一端铰接。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浩帅,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