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89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涉及取暖器的防漏油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取暖器不能检测漏油情况的问题,包括导热架,导热架外表面呈均匀分布固定连通有多个散热片,导热架子内部设有导热管;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严重漏油情况的检测组件设于导热管上;封堵组件,用于配合检测组件对严重漏油处进行封堵的封堵组件设于导热管外表面,当出现轻微渗油,油污通过环形槽的空隙沿着导热管滑落,不会进入转动板上,当出现严重漏油,油污进入转动板接触第一传感器使两个封堵板紧密的贴合在导热管上,从而封堵漏油位置,便于设备继续使用,同时带动转动板转动,当封堵板的封堵效果不佳时,油污与第二传感器接触发出警报,提醒及时更换。更换。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的防漏油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热油汀取暖器简称电热油汀,是一种充油式取暖器,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空间加热器。它主要由密封式电热元件、金属加热管、铁散热片、控温元件、电源开关、指示灯等组成。这种取暖器是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被空气冷却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开始新的循环。
[0003]现有的油汀取暖器一般都灰出现了轻微漏油渗油,渗出的油堆积在底部的用于专门收集漏油的收集盒内,这种情况下使可以继续使用取暖器的,但是也存在出现严重漏油的情况,由于封闭的情况的,难以得知具体漏油位置和漏油情况,但出现轻微漏油而使收集盒堆满,则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严重漏油情况,需要进行不必要的维修,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包括导热架,所述导热架外表面呈均匀分布固定连通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导热架子内部设有导热管;还包括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严重漏油情况的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导热管上;封堵组件,用于配合所述检测组件对严重漏油处进行封堵的所述封堵组件设于所述导热管外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呈倾斜分布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热管的直径,所述转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外表面转动配合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导热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转动板顶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最低点位置连通有用于启动所述封堵组件的第一传感器,所述导热管侧方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封堵组件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封堵组件的防护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连接固定于所述导热架内的线圈和位于所述导热管外表面的两个截面呈半圆形的封堵板,所述线圈位置与所述转动板的最低点位置相对应,所述线圈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顶部抵压配合有配合组件,活动的所述推杆通过所述配合组件使所述封堵板紧密贴合在所述导热管上。优选的,所述配合组件包括与所述封堵板抵压接触的抵压杆,靠近所述推杆的所述抵压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推杆抵压接触的楔形板,所述抵压杆中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热架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抵压杆的侧面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
下方设有与所述导热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挂接配合第一拉簧。
[0008]优选的,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转杆连接固定的齿轮,所述齿轮啮合传动有于所述导热架内滑动的齿板,所述齿板端部与远离所述抵压杆的所述封堵板连接固定,所述封堵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水平对齐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外表面套与所述封堵板和所述导热架挂接配合的第二拉簧。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信号连接的伺服电机和与所述转动板外表面连接固定的多个锥形卡齿,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截面呈凸型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滑动配合有多个与所述锥形卡齿啮合接触的锥齿轮,所述锥齿轮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环,所述第三限位环外表面转动配合有第四限位环,所述第四限位环上铰接有与远离所述抵压杆方向的所述封堵板连接固定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环形槽的最高点位置连通有用于发出警报的第二传感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接触油完成启动,且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线圈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线圈和所述伺服电机之间的信号连接均设有距离限定。
[0011]优选的,所述封堵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封堵圈,避免封堵板贴近导热管过程中挤压导热管上的残留油污,使油污滴落在转动板上,且增加封堵板的密封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当出现轻微渗油,油污通过环形槽的空隙沿着导热管滑落,不会进入转动板上,当出现严重漏油,油污进入转动板接触第一传感器使两个封堵板紧密的贴合在导热管上,从而封堵漏油位置,便于设备继续使用,同时带动转动板转动,使第二传感器转动到底部,当封堵板的封堵效果不佳时,油污与第二传感器接触发出警报,提醒及时更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去导热架和散热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检测组件和封堵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图4中结构拆分示意图;图7为图6中配合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转动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结构拆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转动板结构仰视示意图。
[0014]图中:1

导热架;2

散热片;3

导热管;4

检测组件;5

转动板;6

转动槽;7

第一限位环;8

第二限位环;9

连接杆;10

环形槽;11

第一传感器;12

封堵组件;13

线圈;14

封堵板;15

推杆;16

配合组件;18

抵压杆;19

楔形板;20

转杆;21

第一转轴;22

第二转轴;23

第一拉簧;24

齿轮;25

齿板;26

第一伸缩杆;27

第二拉簧;28

转动组件;29

伺服电机;30

锥形卡齿;31

转动轴;32

锥齿轮;33

第三限位环;34

第四限位环;35

第二伸缩杆;
36

第二传感器;37

弹性封堵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3,图示中的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包括导热架1,导热架1外表面呈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包括:导热架(1),所述导热架(1)外表面呈均匀分布固定连通有多个散热片(2),所述导热架(1)子内部设有导热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严重漏油情况的所述检测组件(4)设于所述导热管(3)上;封堵组件(12),用于配合所述检测组件(4)对严重漏油处进行封堵的所述封堵组件(12)设于所述导热管(3)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多个呈倾斜分布的转动板(5),所述转动板(5)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槽(6),所述转动槽(6)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热管(3)的直径,所述转动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7),所述第一限位环(7)外表面转动配合有第二限位环(8),所述第二限位环(8)与所述导热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9),所述转动板(5)顶面开设有环形槽(10),所述环形槽(10)的最低点位置连通有用于启动所述封堵组件(12)的第一传感器(11),所述导热管(3)侧方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封堵组件(12)的转动组件(28),所述转动组件(28)用于检测所述封堵组件(12)的防护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12)包括连接固定于所述导热架(1)内的线圈(13)和位于所述导热管(3)外表面的两个截面呈半圆形的封堵板(14),所述线圈(13)位置与所述转动板(5)的最低点位置相对应,所述线圈(13)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顶部抵压配合有配合组件(16),活动的所述推杆(15)通过所述配合组件(16)使所述封堵板(14)紧密贴合在所述导热管(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油辐射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16)包括与所述封堵板(14)抵压接触的抵压杆(18),靠近所述推杆(15)的所述抵压杆(1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推杆(15)抵压接触的楔形板(19),所述抵压杆(18)中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斌沈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