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85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环化反应: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合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伊布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该药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携带del17p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MCL和CLL均属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难治愈性和易复发性,常用化学免疫疗法不具备靶向性,常发生3或4级不良反应。伊布替尼可与B淋巴细胞形成、分化、信息传递和生存所必需的BTK靶向性结合,不可逆地抑制BTK的活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口服吸收迅速,1~2h达最大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属于1或2级,成为治疗CLL和MCL新选择。
[0003]伊布替尼分子骨架由三个片段组成,苯氧苯基片段、吡唑嘧啶胺片段及光学活性的N

丙烯酰基哌啶环结构。原研路线(WO2008039218A2)主要是通过手性拆分得到单一构型的产物。主要的合成路线如下:
[0004]传统合成路线一
[0005][0006]该路线以4

苯氧基甲酸为起始原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酰氯,再与丙二腈反应得到二氰基化合物,二氰基化合物在TMSCHN2条件下甲基化,再与水合肼高温环合得到吡唑化合物,随后与甲酰胺高温环合得到吡唑并嘧啶环化合物(中间体I),关键中间体I与关学活性哌啶醇经过光延反应得到中间体II,经脱保护,与丙烯酰氯缩合得到伊布替尼。
[0007]总路线经过8步,路线较长,同时存在以下不足:
[0008]1)试剂TMSCHN2易爆炸,大量使用危险性高;
[0009]2)两步环合反应均需要高温,特别是与甲酰胺环合这一步需要180度,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10]3)最终步的酰化反应选择性不强,容易产生大量副产物,造成分离困难。
[0011]传统合成路线二
[0012][0013]路线二以乙氧基亚甲基丙二腈为起始原料,经两次环合、碘化、Suzuki偶合得到中间体I,后续反应步骤与路线一相同,路线二避免了高风险试剂TMSCHN2的使用,但路线二较路线一步骤更多,环合温度未有降低,酰化选择性不强等不足,也不适宜工业化。
[0014]目前,国内研究主要着眼与从中间体I到最后产物的3个步骤,特别是光延反应和最后一步的酰化反应。光延反应对水敏感,对试剂要求比较高,同时后处理复杂,收率较低。丙烯酰氯是一种很活泼的试剂,在酰化反应中会有很多的副产物生成,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尝试用丙烯酸酐或丙烯酸酯替代丙烯酰氯,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0015]综上所述,就目前主要的两条工艺路线均存在很多的问题,都有很多工艺改进的空间,开发一条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副产物少,且适合工业化的新的稳定型晶型生产的工艺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001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副产物少的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步骤如下:
[0019][0020]S1、环化反应:3

氨基
‑5‑
(4

苯氧基苯基)
‑4‑
氰基

1H

吡唑在甲酸铵催化作用以及甲酰胺环化作用反应形成中间体I;
[0021]S2、光延反应:采用一锅法,中间体I通过光延反应得到中间体II,进一步用酸脱保护后得到中间体III;
[0022]S3、成盐反应:将中间体III在盐酸异丙醇中成盐得到中间体IV;
[0023]S4、酰化反应:中间体IV在缚酸剂存在下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到最终产物伊布替尼。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简化反应步骤,且整个工艺中使用的试剂均是低毒性的,杜绝了高毒性溶剂的使用,同时能够提高产品的总收率及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更加环保。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1中,先在反应瓶中加入3

氨基
‑5‑
(4

苯氧基苯基)
‑4‑
氰基

1H

吡唑、甲酸铵和甲酰胺,然后升温至135℃,反应15h,反应完毕后降温至20℃,加水,再继续降温至0℃,离心,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I。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甲酸铵作为催化剂进行环合反应,合成4

氨基吡唑并[3,4

d]嘧啶母核,能够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安全性,且有效减少了杂质产生,改善了中间体的纯度。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体I为3

(4

苯氧基苯基)

1H

吡唑并[3,4

d]嘧啶
‑4‑
胺。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2中,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I、2

羟甲基吡咯烷
‑1‑
羧酸丁酯、三苯基膦和四氢呋喃,搅拌降温至15℃,滴加DIAD,滴加完毕后在15

20℃搅拌反应1h,加入浓盐酸并升温至40℃,搅拌2h,完全反应后减压蒸馏至中间体I重量的3倍体积,然后加入水和二氯甲烷,分液,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

10,降温析出固体,离心,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III。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光延反应得到中间态(R)

N

叔丁氧羰基
‑3‑
[4

氨基
‑3‑
(4

苯氧基苯基)

1H

吡唑并[3,4

d]嘧啶
‑1‑
基]哌啶II、脱保护一锅法反应得到游离碱中间体III,通过对DIAD和PPh3的加料次序和投料量进行研究实验,找到较为合适的反应条件,进而能够提高反应的稳定性,降低物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一锅法又大大简化了操作。
[003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2中,减压蒸馏后的总体积为中间体I含量的3倍体积。
[003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体II为(R)

N

叔丁氧羰基
‑3‑
[4

氨基
‑3‑
(4

苯氧基苯基)

1H

吡唑并[3,4

d]嘧啶
‑1‑
基]哌啶。
[0032]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环化反应:3

氨基
‑5‑
(4

苯氧基苯基)
‑4‑
氰基

1H

吡唑在甲酸铵催化作用与甲酰胺环化形成中间体I;S2、光延反应:采用一锅法,中间体I通过光延反应得到中间体II,进一步用酸脱保护后得到中间体III;S3、成盐反应:将中间体III在盐酸异丙醇中成盐得到中间体IV;S4、酰化反应:中间体IV在缚酸剂存在下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到最终产物伊布替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先在反应瓶中加入3

氨基
‑5‑
(4

苯氧基苯基)
‑4‑
氰基

1H

吡唑、甲酸铵和甲酰胺,然后升温至135℃,反应15h,反应完毕后降温至20℃,加水,再继续降温至0℃,离心,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I为3

(4

苯氧基苯基)

1H

吡唑并[3,4

d]嘧啶
‑4‑
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伊布替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I、2

羟甲基吡咯烷
‑1‑
羧酸丁酯、三苯基膦和四氢呋喃,搅拌降温至15℃,滴加DIAD,滴加完毕后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少龙董金孙祖光周鹏杰卢桂娟
申请(专利权)人:埃斯特维华义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