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4714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淀粉基载体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会引起高血糖、高血脂和乳酸性中毒等人体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者为Ⅱ型糖尿病。膳食干预是针对Ⅱ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专利:一种供糖尿病患者食用含短肽的特殊膳食用食品配方,ZL200810006609.4)。GLP

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道激素,能够缓解胃肠蠕动、刺激胰岛素分泌及降低人体食欲。通过诱导L细胞分泌GLP

1可调控人体胰岛素分泌及血糖平衡,从而实现对Ⅱ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
[0003]L细胞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结肠部位的内分泌细胞。功能性多糖、β乳球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酚类化合物等食品功能因子均能刺激L细胞分泌GLP

1。但是食品功能因子在到达L细胞所在结肠部位前,面临上消化道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胆盐以及消化道粘膜吸收等多重生理屏障,使食品功能因子在上消化道转运过程中被降解和吸收,最终无法到达L细胞表面或到达L细胞表面后丧失刺激L细胞的能力。因此需要构建结肠靶向控释系统将食品功能因子稳态化递送至结肠,并利用其调控L细胞分泌GLP

1,以实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血糖失稳病症的目标。
[0004]消化道细胞表面覆盖有带负电荷、孔径为200

300nm的黏液层。因此,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控释系统首先需要具备:(1)良好的抗消化性能;(2)表面带负电荷,使其不被肠粘膜吸引或穿过肠粘膜被细胞吸收,粒径大于200nm;(3)具有结肠靶向智能响应性,使控释系统特定基团裸露或较好释放能与L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因子。目前,构建装载活性物质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控释系统鲜见报道。Xu等人发现谷氨酰胺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触发GLP

1分泌,但被包埋后,对GLP

1的分泌和葡萄糖耐量没有显著影响。Shrestha等人采用高压均质制备了包埋艾塞那肽或利拉鲁肽的Precirol ATO固体脂质纳米颗粒。体外实验表明脂质载体可以有效诱导GLP

1分泌,但是肠内施用的脂质载体被粘附在黏液层上,没有产生任何降糖效果。因此用于调控L细胞分泌GLP

1控释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仍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找到最佳的封装条件保证食品功能因子缓慢释放和GLP

1持续分泌。
[0005]磷脂不仅具有良好的油水界面稳定性,还可以与L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其分泌GLP

1,因此常常被用作脂质体、胶束、磷脂/功能因子复合物和磷脂螺旋等药物或功能因子结肠靶向递送载体。虽然磷脂载体直接与L细胞培养时,可以有效诱导GLP

1分泌。但是口服之后容易被胃肠道降解,降糖效果不明显,而且当脂质载体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大于2mg/ml时,会产生毒性导致细胞活力降低。Ana Beloqui等人利用表面活性剂协同乳液相温度转变技术构建得到荷载艾塞那肽等的固体脂质纳米颗粒,可有效释放药物刺激L细胞分泌GLP

1。但是离体研究显示脂质纳米颗粒容易被束缚在黏液层,到达L细胞表面的效率较低,而且糖尿病类药物存在潜在副作用。目前,如何制备安全且能将功能因子靶向递送至结肠
刺激L细胞分泌GLP

1的磷脂递送系统仍面临很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递送系统易降解和到达L细胞效率较低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OSA淀粉)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并与游离磷脂分子共同构建递送系统装载食品功能因子。通过调节复合物与游离磷脂的比例,获得不同消化特性、界面性质及控释特性的递送系统,并且通过控释系统释放功能因子及磷脂触发L细胞分泌GLP

1。该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消化、结肠靶向控释性能和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能力;生物相容性好;完全无毒。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具有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所述递送系统由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磷脂制备的复合物与游离磷脂自组装而成,其粒径为230.8nm

256.8nm,电位为

9mV~10.9mV,抗消化淀粉含量为46.80%

52.45%,活性蛋白在结肠的累计释放量为58.75%

76.27%。
[0010]优选地,所述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将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与磷脂混合,制备淀粉/磷脂复合物,将上述复合物加入水中,加热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磷脂复合物溶液;经检测磷脂的含量为24.58

27.41(mg/g淀粉);
[0012](2)向获得的淀粉/磷脂复合物溶液,加入磷脂的乙醇溶液,在35

65℃条件下加热1.0

3.0h,调节溶液pH为2.0

4.0;之后再向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带正电荷的活性蛋白水溶液,进行自组装,得到装载活性蛋白的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
[0013]优选地,步骤(1)所述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分子量为3.98
×
104‑
5.06
×
104g/mol,辛烯基琥珀酸酯取代度为0.0192

0.0197。
[0014]优选地,步骤(1)所述淀粉/磷脂复合物中磷脂的含量为24.58

27.41(mg/g淀粉),所述的磷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和牛奶卵磷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5]优选地,步骤(2)所述淀粉/磷脂复合物和游离磷脂的质量比为(3.75

30):1;更优选地,所述淀粉/磷脂复合物和游离磷脂的质量比为(3.75

25):1。
[0016]优选地,步骤(2)淀粉/磷脂复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10mg/ml;磷脂的乙醇溶液浓度为0.2

1.6mg/ml。
[0017]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系统由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磷脂制备的复合物与游离磷脂自组装而成,其粒径为230.8nm

256.8nm,电位为

9mV~10.9mV,抗消化淀粉含量为46.80%

52.45%,活性蛋白在结肠的累计释放量为58.75%

76.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与磷脂混合,制备淀粉/磷脂复合物,将上述复合物加入水中,加热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磷脂复合物溶液;(2)向获得的淀粉/磷脂复合物溶液,加入磷脂的乙醇溶液,在35

65℃条件下加热1.0

3.0h,调节溶液pH为2.0

4.0;之后再向上述溶液中缓慢加入带正电荷的活性蛋白水溶液,进行自组装,得到装载活性蛋白的调控L细胞分泌GLP

1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分子量为3.98
×
104‑
5.06
×
104g/mol,辛烯基琥珀酸酯取代度为0.0192

0.019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肠靶向控释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淀粉/磷脂复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玺于萌婷池承灯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