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6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包括底座;座板,通过支撑腿连接在底座上;腿部支撑板,其转动连接在座板的前侧;背部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座板的后侧;头部支撑架,转动连接在背部支撑板的上端,且背部支撑板与头部支撑架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头部支撑架角度的角度调控组件;头托,可拆卸连接在头部支撑架上;头部固定件,设在头部支撑架上;扶手,其为两个,两个扶手分别通过支杆转动连接在座板两侧,扶手上设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患者可坐可躺,姿势多样,便于调节患者头部仰角,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方便,使患者感觉更舒适;调节灵活,满足不同术后对不同卧姿的需求,实用性强;避免患者不经意晃动头部,提升康复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

技术介绍

[0002]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眼科手术中的一种。人体的眼角膜共分为五层,角膜内皮移植是移植角膜最下面的一层,即内皮细胞层,由于角膜内皮细胞移植不需要缝线,完全靠气泡顶压使植片帖服;为了防止植片移位,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病人需严格面向上卧位四到六小时;有的病人甚至需要躺三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因此,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患者对辅助器具的要求较为严格。
[0003]目前,现有的病床和躺椅结构单一,在使用时只能头部轻微抬高,而整体上升下降幅度有限,患者躺卧的姿势不能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保持一个姿势易造成患者腰酸背痛、脖子不舒服,使患者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坚持较长的时间;且对于眼科不同病情的患者来说,患者的躺卧姿势可能不同,比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和视网膜脱离手术,二者在术后分别需要患者仰卧和俯卧,即面部朝上和面部朝下两种姿势,但是现有的病床和躺椅并不能灵活调节、满足不同卧位的需求,导致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适用性较差。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包括:
[0007]底座;
[0008]座板,其通过支撑腿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
[0009]腿部支撑板,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的前侧,所述底座上通过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腿部支撑板的下端铰接;
[0010]背部支撑板,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的后侧,所述底座上通过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下端铰接;
[0011]头部支撑架,其转动连接在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上端,且所述背部支撑板与所述头部支撑架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头部支撑架角度的角度调控组件;
[0012]头托,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头部支撑架上;
[0013]头部固定件,其设在所述头部支撑架上;
[0014]扶手,其为两个,两个所述扶手分别通过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两侧,所述扶手上还设有限位组件。
[0015]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6]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上端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头部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0017]所述角度调控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从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空腔内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一侧并连接手摇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支撑架为口字型框架,其靠近所述背部支撑板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套筒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上端通过魔术贴连接有弧形颈垫,所述弧形颈垫盖设在所述凹槽的上端。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固定件包括相互对称设在所述头部支撑架两侧的夹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头部支撑架两侧的滑杆以及连接所述滑杆和所述夹板的倒L型杆;
[0021]所述头部固定件的中间设有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孔,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调节套筒的一端均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两个所述滑杆下端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调节套筒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倒L型杆的竖杆为由两节套筒连接而成的伸缩杆,且二者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
[0023]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为Z字形,其上端与所述扶手靠近座板一侧的后端转动连接,该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座板下端的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扶手外侧远离所述支杆一端的匚型卡件,所述匚型卡件上端与所述扶手的外侧转动连接,该匚型卡件的下端与所述座板下端的第二连接块卡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匚型卡件的下端匹配的第一卡槽;
[0025]所述匚型卡件的上端通过圆盘转动连接在所述扶手外侧的凸型凹槽内,所述凸型凹槽内的所述匚型卡件的外壁套接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盘和所述凸型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两侧下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匚型卡件匹配的第二卡槽。
[0027]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支撑架的两侧分别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头托的下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匹配的螺纹孔。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技术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通过设置座板、腿部支撑板、背部支撑板以及头部支撑板和头托,便于分段调节患者的手术姿势,患者既可以坐着也能躺着,姿势多样,且可以通过头部支撑板上的角度调节组件进行头部仰角的调节,能使患者在手术康复中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角度的躺姿,使患者更舒适,有利于患者坚持较长时间。
[0030]2、本技术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通过在头部支撑板上可拆卸连接头托,可以根据不同的术后需求,更换不同卧位所使用的头托,比如适用于仰卧和俯卧的头托;通过将扶手通过支杆转动设在座板的两侧,可以根据仰卧和俯卧的不同需求,将扶手从座板两侧旋转至背部支撑板的两侧,并设置的限位组件将扶手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患者在不同姿势下对扶手的使用,本技术调节灵活,能满足不同眼科手术后患者对
不同卧姿的需求,实用性强。
[0031]3、本技术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通过在头部支撑架的两侧设置可以调节间距的头部固定件,便于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不经意间抬头、对康复造成影响,提升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部支撑板与头部支撑架连接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扶手与座板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头托与头部支撑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头托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底座;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
[0039]2、底座;21、支撑腿;22、第一连接块;23、第二连接块;231、第一卡槽;
[0040]3、腿部支撑板;31、第一电动推杆;
[0041]4、背部支撑板;41、第二电动推杆;42、凹槽;43、第一转轴;44、弧形颈垫;45、第三连接块;451、第二卡槽;46、空腔;
[004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1);座板(2),其通过支撑腿(21)连接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腿部支撑板(3),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2)的前侧,所述底座(1)上通过第一连接座(11)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3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1)的伸缩端与所述腿部支撑板(3)的下端铰接;背部支撑板(4),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2)的后侧,所述底座(1)上通过第二连接座(12)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4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1)的伸缩端与所述背部支撑板(4)的下端铰接;头部支撑架(5),其转动连接在所述背部支撑板(4)的上端,且所述背部支撑板(4)与所述头部支撑架(5)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头部支撑架(5)角度的角度调控组件(6);头托(7),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头部支撑架(5)上;头部固定件(8),其设在所述头部支撑架(5)上;扶手(9),其为两个,两个所述扶手(9)分别通过支杆(91)转动连接在所述座板(2)两侧,所述扶手(9)上还设有限位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4)的上端中间开设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43),所述头部支撑架(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3)上;所述角度调控组件(6)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43)上的从动齿轮(61)、通过第二转轴(62)转动连接在空腔(46)内的主动齿轮(63),所述主动齿轮(63)与所述从动齿轮(6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62)的一端穿出所述背部支撑板(4)的一侧并连接手摇把(6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架(5)为口字型框架,其靠近所述背部支撑板(4)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套筒(51)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板(4)的上端通过魔术贴连接有弧形颈垫(44),所述弧形颈垫(44)盖设在所述凹槽(42)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件(8)包括相互对称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张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