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461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该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电机、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反向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连接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输出元件连接第二车轮;所述反向机构传动连接在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之间,反向机构的传动比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车辆驱动
,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四轮驱动系统由四个电机各自独立驱动车辆的四个车轮,四个车轮的转矩和速度可以彼此独立精确控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如实现更小半径转弯、辅助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功能、辅助转向功能及辅助制动功能等,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同时四个电机可以实现更高的动力性和更强的脱困性能。
[0003]然而,现有的四个电机独立驱动的四驱系统与两个电机集中驱动的四驱系统相比,工况效率较低。另外,现有的四个电机独立驱动的四驱系统,由于没有了差速器,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和扭矩的控制是完全独立的。但是,根据电机控制器向左右两个电机发出的扭矩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控制时,实际输出扭矩可能与理论输出扭矩存在偏差,导致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和扭矩与实际需要的存在偏差,导致左右两侧车轮的扭矩一致性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四个电机独立驱动的四驱系统左右两侧车轮的扭矩一致性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驱动总成、四轮驱动系统及车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总成,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电机、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反向机构;
[0006]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第二输入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与第二输出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为同种元件;
[0007]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连接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输出元件连接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中的一个为左侧车轮,另一个为右侧车轮;
[0008]所述反向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之间,所述反向机构的传动比为

1。
[0009]本申请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所述反向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二中间元件之间(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反向机构的传动比为

1。这样,反向机构能够与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差速系统,实现了左右两侧车轮的被动差速,反向机构能够调节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差,吸收左右两侧车轮的理论控制转速与实际需要转速的波动,保证行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左右扭矩一致性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0010]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离时,可以实现双电机联合驱动工作模式,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结合时,可以实现单电机驱动工作模式或双电机集中驱动工作模式,单电机驱动工作模式工况效率更高,解决了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工况效率较低的问题。
[0011]在本申请的电驱动总成设置第一接合部件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连接在所述反向机构、第一中间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中的一个与静止部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反向机构、第一中间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中的一个与静止部件。当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时,反向机构保持静止,不起反向作用。此时,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离时,实现了左右两侧车轮的主动差速(差速又差扭),可以实现双电机独立驱动工作模式,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结合时,实现了左右两侧车轮的差速锁止,可以实现差速锁止工作模式。
[0012]本申请的电驱动总成,通过对第一接合部件的选择性接合或断开,可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可以选择性地进入双电机联合驱动及双电机独立驱动,该电驱动总成工况效率高、工作模式多样,通过工作模式的转化,规避了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左右扭矩一致性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该电驱动系统还具有反向拖滞小、安全冗余高、可以实现工作模式的无感切换及乘坐舒适性高等一系列优点。
[0013]此外,在本申请的电驱动总成设置第一接合部件及第二接合部件时,通过对第一接合部件、第二接合部件的选择性接合或断开,可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可以选择性地进入单电机驱动、双电机联合驱动、双电机集中驱动及双电机独立驱动,该电驱动总成工况效率高、工作模式多样,集合了集中驱动与独立驱动的各自优势,通过工作模式的转化,规避了现有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工况效率较低、左右扭矩一致性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实现了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兼顾。
[0014]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四轮驱动系统,包括前驱动桥及后驱动桥,所述前驱动桥及后驱动桥上均设置有上述的电驱动总成。
[0015]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驱动总成或四轮驱动系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直行工况一时的杠杆图;
[0019]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直行工况二时的杠杆图;
[0020]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行驶转弯工况一时的杠杆图;
[0021]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行驶转弯工况二时的杠杆图;
[0022]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直行工况三时的杠杆图;
[0023]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行驶转弯工况三时的杠杆图;
[0024]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直行工况四时的杠杆图;
[0025]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行驶转弯工况四时的杠杆图;
[0026]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处于差速锁止工况时的杠杆图;
[0027]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28]图13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29]图14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30]图15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31]图16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32]图17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33]图18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总成的示意图;
[0034]图19是本申请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四轮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35]图20是本申请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003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7]10000、车辆;1000、四轮驱动系统;100、电驱动总成;200、第一车轮;201、第一车轮的轮轴;300、第二车轮;301、第二车轮的轮轴;400、静止部件;501、前驱动桥;502、后驱动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电机、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及反向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输入元件、第一输出元件及第一中间元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二输入元件、第二输出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第二输入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与第二输出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为同种元件;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出元件连接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输出元件连接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中的一个为左侧车轮,另一个为右侧车轮;所述反向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之间,所述反向机构的传动比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一接合部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连接在所述反向机构、第一中间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中的一个与静止部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反向机构、第一中间元件及第二中间元件中的一个与静止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机构包括连接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惰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中间元件直接啮合,所述惰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元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机构包括连接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惰轮及第二惰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惰轮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惰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中间元件之间,所述第二惰轮啮合于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元件之间,所述第二惰轮的数量比所述第一惰轮的数量多1个或者少1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速比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第二输入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输出元件与第二输出元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中间元件与第二中间元件结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与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同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始终断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二接合部件,所述第二接合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第三接合部件及第四接合部件;所述第三接合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之间,用于选择
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四接合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之间,用于选择性地接合或断开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元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轴并空套在所述中间轴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麟高缘张鹤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