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总断路器、副断路器、固定板、横板和接地盒,总断路器和副断路器通过横板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横板设于总断路器和副断路器之间,所述接地盒设于箱体底部,还包括移动块、分接滑座和接地条,所述分接滑座与固定板连接,所述移动块与分接滑座活动连接,所述接地条固定在接地盒和分接滑座之间,所述分接滑座设有铜条,铜条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总断路器和接地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相比原有的安装方式,工作人员在安装副断路器的连接线时,无需区分每组副断路器所需连接线的长度并分类整理,以提高馈电柜的安装效率。以提高馈电柜的安装效率。以提高馈电柜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控制的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
技术介绍
[0002]馈电柜主要是用来分配电荷的装置,通常馈电柜设有总断路器和副断路器,总断路器接入电源后,通过分线盒与多个副断路器连接,从而达到分配电荷的目的,然而通过分线盒与副断路器连接时,因副断路器与分线盒距离不一使其所需的电线长度不一,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电线的长度、颜色线径进行区别安装,这种传统的接线方式极易接错,同时还需要对接后的电线通过扎带捆绑,对后期对馈电柜的维护具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总断路器、副断路器、固定板、横板和接地盒,总断路器和副断路器通过横板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横板设于总断路器和副断路器之间,所述接地盒设于箱体底部,还包括移动块、分接滑座和接地条,所述分接滑座与固定板连接,所述移动块与分接滑座活动连接,所述接地条固定在接地盒和分接滑座之间,所述分接滑座设有铜条,铜条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总断路器和接地条连通,所述移动块设有与铜条相对应的接触端,移动块通过接触端与铜条连通,所述副断路器通过移动块与总断路器连通。
[0004]进一步的,所述分接滑座的两端分别接有第一接线端和地线端,且分接滑座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地线端与总断路器、接地条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分接滑座由上到下分别设有与第一接线端相对应的零端铜条、地端铜条和火端铜条,所述接地条与地端铜条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分接滑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零端铜条、地端铜条固定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火端铜条固定在第二滑槽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与零端铜条、地端铜条和火端铜条相对应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移动块通过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与分接滑座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设有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相连通的第二接线端,所述副断路器通过第二接线端与移动块连通。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相比原有的安装方式,工作人员在安装副断路器的连接线时,无需区分每组副断路器所需连接线的长度并分类整理,以提高馈电柜的安装效率。
[0011]2.可通过所需副断路器的数量放置移动块的个数,并调节各个移动块之间的间隔以达到安装所需,使得连接线安装规整,利于安装及后期维护。
[0012]3.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将火端铜条与零端铜条、地端铜条隔开,避免因分接滑座内掉落异物而发生短接,以保证用电安全。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块7和分接滑座8的主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向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移动块7的仰视图;
[0019]其中:1
‑
箱体、2
‑
总断路器、3
‑
副断路器,4
‑
固定板、5
‑
横板、6
‑
接地盒、7
‑
移动块、8
‑
分接滑座、9
‑
接地条、71
‑
接触端、72
‑
第二接线端、81
‑
铜条、82
‑
第一接线端、83
‑
地线端、84
‑
第一滑槽、85
‑
第二滑槽、711
‑
第一触点、712
‑
第二触点、713
‑
第三触点、811
‑
零端铜条、812
‑
地端铜条、813
‑
火端铜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
4所示,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总断路器2、副断路器3、固定板4、横板5和接地盒6,总断路器2和副断路器3通过横板5固定在箱体1上,所述横板5设于总断路器2和副断路器3之间,所述接地盒6设于箱体1底部,还包括移动块7、分接滑座8和接地条9,所述分接滑座8与固定板4连接,所述移动块7与分接滑座8活动连接,所述接地条9固定在接地盒6和分接滑座8之间,所述分接滑座8设有铜条81,铜条8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总断路器2和接地条9连通,所述移动块7设有与铜条81相对应的接触端71,移动块7通过接触端71与铜条81连通,所述副断路器3通过移动块7与总断路器2连通。总电源由箱体1外侧接入进总断路器2,总断路器2通过分接滑座8的转接与副断路器3连通,使得副断路器3上的连接线长度统一,相比原有的安装方式,工作人员在安装副断路器3的连接线时,无需区分每组副断路器3所需连接线的长度并分类整理,以提高馈电柜的安装效率;可通过所需副断路器3的数量放置移动块7的个数,以及调节各个移动块7之间的间隔达到安装所需,使得连接线安装规整,利于安装及后期维护。
[0021]其中,所述分接滑座8的两端分别接有第一接线端82和地线端83,且分接滑座8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82、地线端83与总断路器2、接地条9连通。所述分接滑座8由上到下分别设有与第一接线端82相对应的零端铜条811、地端铜条812和火端铜条813,所述接地条9与地端铜条812连通。所述分接滑座8设有第一滑槽84和第二滑槽85,所述零端铜条811、地端铜条812固定在第一滑槽84内,所述火端铜条813固定在第二滑槽85内。总断路器2以及各个副断路器3之间的“N”端、“L”端分别接入零端铜条811和火端铜条813,“GND”端通过接地条9与接地盒6连通,通过第一滑槽84、第二滑槽85将火端铜条813与零端铜条811、地端铜条812隔开,避免因分接滑座8内掉落异物而发生短接,以保证用电安全。
[0022]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移动块7上设有与零端铜条811、地端铜条812和火端铜条813相对应的第一触点711、第二触点712和第三触点713,移动块7通过第一触点711、第二触点712和第三触点713与分接滑座8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7设有与第一触点711、第二触点712和第三触点713相连通的第二接线端72,所述副断路器3通过第二接线端72与移动块7连通。副断路器3分别通过连接线与第一触点711、第二触点712和第三触点713连通,使其接线
顺序一致,便于安装避免连接线错接。
[0023]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本技术,任何运用本技术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总断路器(2)、副断路器(3)、固定板(4)、横板(5)和接地盒(6),总断路器(2)和副断路器(3)通过横板(5)固定在箱体(1)上,所述横板(5)设于总断路器(2)和副断路器(3)之间,所述接地盒(6)设于箱体(1)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块(7)、分接滑座(8)和接地条(9),所述分接滑座(8)与横板(5)连接,所述移动块(7)与分接滑座(8)活动连接,所述接地条(9)固定在接地盒(6)和分接滑座(8)之间,所述分接滑座(8)设有铜条(81),铜条(8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总断路器(2)、接地条(9)连通,所述移动块(7)设有与铜条(81)相对应的接触端(71),移动块(7)通过接触端(71)与铜条(81)连通,所述副断路器(3)通过移动块(7)与总断路器(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馈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滑座(8)的两端分别接有第一接线端(82)和地线端(83),且分接滑座(8)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82)、地线端(83)与总断路器(2)、接地条(9)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李忠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