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17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诱捕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盒,所述诱捕盒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诱捕盒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底板和诱灭组件,所述诱捕盒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盒盖,其中:诱捕盒,所述诱捕盒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逸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诱捕松墨天牛所使用的诱饵进行加热,使诱饵的气味飘散的更远,因此能够吸引更远处的松墨天牛进入到诱捕盒内进行捕杀;通过对进入到容纳盒内的松墨天牛进行加热烘干,加速松墨天牛的死亡速度,不仅能使得容纳盒内容纳更多的松墨天牛,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后续清洁该装置时出现松墨天牛逃逸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且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且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


[0001]本技术涉及诱捕器
,尤其涉及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松墨天牛,别名松天牛或松褐天牛,是一种危险的蛀干类次生性森林害虫,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幼虫钻蛀生势衰弱或新伐倒的树干危害,而成虫是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松材线虫病通过它的传播,造成松林大面积的死亡,严重威胁着林业生产。
[0003]但是,现有的松墨天牛诱捕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捕杀一定数量的松墨天牛,但捕杀几率低,且捕捉后的松墨天牛也容易逃走;还有一些松墨天牛诱捕器在集虫器中放入松墨天牛杀虫剂,如磷化铝等熏蒸剂,以熏死掉入的松墨天牛,防止其逃逸,但这些熏蒸剂是剧毒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也可能对人造成伤害,为此,提出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盒,所述诱捕盒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诱捕盒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底板和诱灭组件,所述诱捕盒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盒盖,其中:
[0006]诱捕盒,所述诱捕盒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逸出孔,且诱捕盒的四周均设有单向进入诱捕盒内的单向进入组件;
[0007]诱灭组件,所述诱灭组件包括顶部为开口并与诱捕盒相互连通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内安装有加热丝和置物网,所述置物网位于加热丝的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盒盖上开设有两个飘散孔,所述飘散孔包括多个矩阵式分布在一起的透气孔。
[0009]优选的,所述盒盖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挂钩。
[0010]优选的,所述诱捕盒的四周内壁上均开设有进入口,四个单向进入组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进入口内,所述单向进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进入口两侧内壁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套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和进入口的内壁滑动连接在一起。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矩阵式分布的减重孔,所述挡板的底部为锯齿状。
[0012]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两侧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和逸出孔侧底部以及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3]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部内壁以及挡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永磁铁,两个永磁铁相互靠近的一侧磁极相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捕,使用范围更广;
[0016]2、本技术能够对诱捕松墨天牛所使用的诱饵进行加热,使诱饵的气味飘散的
更远,因此能够吸引更远处的松墨天牛进入到诱捕盒内进行捕杀;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进入到容纳盒内的松墨天牛进行加热烘干,加速松墨天牛的死亡速度,不仅能使得容纳盒内容纳更多的松墨天牛,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后续清洁该装置时出现松墨天牛逃逸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侧剖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诱捕盒的侧剖图;
[0021]图4为图3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诱捕盒;11、逸出孔;12、进入口;2、底板;3、诱灭组件;31、容纳盒;32、加热丝;33、置物网;4、盒盖;41、挂钩;42、飘散孔;5、单向进入组件;51、挡板;52、转轴;53、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盒1,诱捕盒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诱捕盒 1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底板2和诱灭组件3,诱捕盒1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盒盖4,其中:
[0025]诱捕盒1,诱捕盒1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逸出孔11,且诱捕盒1的四周均设有单向进入诱捕盒1内的单向进入组件5;
[0026]诱灭组件3,诱灭组件3包括顶部为开口并与诱捕盒1相互连通的容纳盒31,容纳盒31内安装有加热丝32和置物网33,置物网33 位于加热丝32的上方。
[0027]进一步的,在容纳盒31的底部内壁上内嵌有可循环充电的蓄电池以及在容纳盒31的底部内嵌有开关,其中蓄电池、开关以及加热丝3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并构成回路,在使用时通过开启开关,使蓄电池对加热丝32进行供能使其发热,将诱饵放在置物网33之后,能够通过发热的加热丝32对诱饵进行加热,使诱饵散发出的味道能够飘散的更远,同时当松墨天牛落进容纳盒31内之后,发热的加热丝32能够加速松墨天牛的死亡速度,避免后续清洁诱捕盒1时出现松墨天牛逃逸的情况,通过设置底板2能够在该装置悬挂在高处时给松墨天牛提供一个着力点,使其便于通过单向进入组件5爬进诱捕盒 1内,而在地面上使用该装置时,将容纳盒31的主体埋在土壤里,并使得底板2露在地面上,从而能够提高该装置处在地面上的稳固性。
[0028]盒盖4上开设有两个飘散孔42,飘散孔42包括多个矩阵式分布在一起的透气孔。
[0029]盒盖4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挂钩41。
[0030]进一步的,通过挂钩41能够将整个装置悬挂在高处,对于捕捉树木上的松墨天牛有着辅助效果,同时两个飘散孔42能够使得诱捕盒1内诱饵散发出的气味向上飘逸,能够增大诱饵的使用有效范围。
[0031]诱捕盒1的四周内壁上均开设有进入口12,四个单向进入组件5 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进入口12内,单向进入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在进入口12两侧内壁上的转轴52,转轴52上转动套设有挡板51,挡板 51和进入口12的内壁滑动连接在一起。
[0032]挡板51上开设有多个矩阵式分布的减重孔,挡板51的底部为锯齿状。
[0033]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减重孔能够减轻挡板51的质量,因此在松墨天牛爬经挡板51下方时能够顺利的推动挡板51以转轴52为圆心转动并向上移动,而挡板51的下方呈锯齿状,当松墨天牛爬经挡板 51下方时,挡板51的锯齿状底部将始终抵在松墨天牛的背部,而挡板5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始终有着向下的引力,因此当向前爬行的松墨天牛向后退时,由于挡板51抵在松墨天牛的背部,且由于挡板51无法反向转动,使得挡板51下方的松墨天牛只能往诱捕盒1爬行而无法后退,提高了装置的捕捉效果。
[0034]挡板51的两侧均设有侧板53,侧板53和逸出孔11侧底部以及侧壁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5]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两个侧板53能够在挡板51的两侧起到阻隔作用,确保进入到诱捕盒1内的松墨天牛不会从挡板51两侧的空隙钻进进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包括诱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盒(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置,所述诱捕盒(1)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底板(2)和诱灭组件(3),所述诱捕盒(1)的顶部可拆卸式安装有盒盖(4),其中:诱捕盒(1),所述诱捕盒(1)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式分布的逸出孔(11),且诱捕盒(1)的四周均设有单向进入诱捕盒(1)内的单向进入组件(5);诱灭组件(3),所述诱灭组件(3)包括顶部为开口并与诱捕盒(1)相互连通的容纳盒(31),所述容纳盒(31)内安装有加热丝(32)和置物网(33),所述置物网(33)位于加热丝(3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4)上开设有两个飘散孔(42),所述飘散孔(42)包括多个矩阵式分布在一起的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4)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挂钩(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福聪廖靖黄超群王杰覃恒梁燕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