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416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1
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基质容器,该容器的内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放置母苗的培育层,外部为保温层,在基质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用于放置薄膜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高度高于中间的高度,形成两侧凸起呈长方形的手持部,在手持部上设置有手持把柄,方便提取,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多个定位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母苗在生产苗上的生长时间,减少了对生产苗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母苗的感病率;剪取匍匐茎后的母苗无缓苗期,管理简单,成活率高达99%。成活率高达99%。成活率高达9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属于植物培养


技术介绍

[0002]草莓是一种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蔷薇科草莓属。草莓气候适应性广,生产区域广泛,栽培方式多样,既适合露地栽培,又可以设施栽培。目前世界上草莓生产量列前十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墨西哥、土耳其、西班牙、埃及、韩国、波兰、俄罗斯和日本。我国草莓商品规模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深受消费者喜爱和种植效益高,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1985年全国种植面积不足5万亩,1995年增长到55万亩,2001年达到90万亩。2003年我国草莓产量达到170万吨,占世界总草莓总产量的35%,成为世界第一达草莓生产国。2017年全国草莓面积230余万亩,产量400多万吨,均占世界草莓总面、总产量的40%左右。全国各省市均有草莓栽培,目前主产区是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河北、浙江、四川、河南、湖南等省。在东部地区生产面积趋于相对稳定,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面积还在增加,特别是夏季冷凉地区的四季草莓栽培正在扩大。按亩用种苗量6000株算,每年全国草莓种苗的需求量150亿株(按250万亩算),种苗需求量巨大。
[0003]草莓苗质量在大棚草莓促成栽培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莓农中有“七分苗,三分管”之说。草莓栽培过程中,优质的草莓苗是前提。草莓苗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种子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和匍匐茎繁殖四种。分株繁殖,效率低,很少采用。种子繁殖,果实上采集的种子,其基因型高度分离,植株、果实等性状高度不一致,商品性差。组织培养繁殖生产苗,成本高,一般只用于草莓苗脱毒。匍匐茎繁殖,草莓植株在高温、长日照、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会抽生大量的匍匐茎,匍匐茎子苗长至2叶时会长出不定根,新根着地后会长成独立的草莓苗,一般一颗母株可以繁殖30

100棵草莓苗。生产上通常采用匍匐茎繁殖法。目前,用于草莓匍匐茎繁殖法育苗的母苗大部分是通过剪取大田越冬匍匐茎扦插来培养,匍匐茎需要在大田生产苗上留1个多月的时间发根长壮苗,期间易感病,消耗生产苗的营养,影响草莓的花芽分化、产量;另外剪取匍匐茎时,因为是裸根苗,扦插需要较长的时间缓苗,成活率受影响,管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缩短母苗在生产苗上的生长时间,减少对生产苗的影响,极大降低母苗的感病率以及剪取匍匐茎后的母苗无缓苗期,管理简单,成活率高的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基质容器,该容器的内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放置母苗的培育层,外部为保温层,在基质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用于放置薄膜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高度高于中间的高度,形成两侧凸起呈长方形的手持部,在手持部上设置有手持把柄,方便提取,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多个定位角。
[0006]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角由尖刺定位角和普通定位角组成,相互之间交替排布,其中尖刺定位角的高度小于普通定位角,当基质容器在平地时通过普通定位角可以保持站立。
[0007]作为优选:所述尖刺定位角的底部设置有尖刺角,其定位角的侧身上设置有倒刺,当基质容器插入土中,该倒刺让整个基质容器在土中保持固定。
[0008]作为优选:所述基质容器的底部还设有透气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基质容器外部的保温层为保温海绵或者加厚的泡沫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基质容器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明显的缩短了母苗在生产苗上的生长时间,减少了对生产苗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母苗的感病率;剪取匍匐茎后的母苗无缓苗期,管理简单,成活率99%。
[0013](2)本技术提供的培养装置,减少了基质水分的蒸发,保证草莓匍匐茎生根所需基质水分,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补水操作,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0014]常规的是需要找到并且剪断之后单独养殖,这种存活率非常低,而本技术采用直接种植,并且通过使用本技术的培养装置可以减少人工成本,不剪断单独培养,等待根系长全后在进行剪断,存活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如图1

2所示,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为基质容器2,该基质容器2的内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放置母苗的培育层3,外部为保温层4,在基质容器2的顶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用于放置薄膜5的凹槽6,该凹槽6的两侧高度高于中间的高度,形成两侧凸起呈长方形的手持部7,在手持部7上设置有手持把柄8,方便提取,在所述基质容器2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多个定位角9。
[0018]所述定位角9由尖刺定位角10和普通定位角11组成,相互之间交替排布,其中尖刺定位角10的高度小于普通定位角11,当基质容器2在平地时通过普通定位角11可以保持站立,所述尖刺定位角10的底部设置有尖刺角12,其定位角的侧身上设置有倒刺13,当基质容器2插入土中,该倒刺13让整个基质容器2在土中保持固定,所述基质容器2的底部还设有透气孔14,所述基质容器2外部的保温层4为保温海绵或者加厚的泡沫层,所述基质容器2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等硬质材料。
[0019]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基质容器装育苗基质;
[0021]2)将装有育苗基质的容器覆薄膜密封;该薄膜覆在基质容器顶部的薄膜凹槽中;
[0022]3)在覆膜上用刀片划一道口子15;
[0023]4)将大田苗上抽出的匍匐茎直接置于口子15里,用草莓压苗叉固定;并且在匍匐
茎少撒上少量泥土覆盖即可;
[0024]5)培养7

15天;
[0025]6)待匍匐茎长出根系,剪取匍匐茎小苗,去除容器表面覆膜,获得一株独立的带基质的容器苗,移至育苗室培养,作为草莓育苗母苗。
[0026]所述步骤1中育苗基质为普通育苗基质,无病虫,装入容器前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湿度以手握基质水滴欲滴不滴状态。所述步骤2的密封薄膜为不透水薄膜。所述步骤3的口子15长度为2

3CM。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明显的缩短了母苗在生产苗上的生长时间,减少了对生产苗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母苗的感病率;剪取匍匐茎后的母苗无缓苗期,管理简单,成活率99%。
[0029](2)本技术提供的培养装置,减少了基质水分的蒸发,保证草莓匍匐茎生根所需基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基质容器,该容器的内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放置母苗的培育层,外部为保温层,在基质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用于放置薄膜的凹槽,该凹槽的两侧高度高于中间的高度,形成两侧凸起呈长方形的手持部,在手持部上设置有手持把柄,方便提取,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侧还设有多个定位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草莓母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角由尖刺定位角和普通定位角组成,相互之间交替排布,其中尖刺定位角的高度小于普通定位角,当基质容器在平地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远香周庆友陈国徽幸昌伟刘诗磊黄峥钧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树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