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结构包括连接座、外壳、摄像头套,外壳右侧面与连接座左侧面连为一体,由于电子雷达固定嵌套在外壳内部,当雨天的环境下,雨水易滞留在电子雷达的摄像头表面,通过在外壳的壳体内部设有震动机构,通过震动机构中的推板将电子雷达推动震动,而残留在电子雷达摄像头外部的水珠震动滴落,使摄像头获取的影相清晰,有利于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由于电子雷达受到的推动力有限,部分水珠滞留在摄像头外壁而蒸发并出现水痕的现象,通过在摄像头套内部设有刮板上下移动将摄像头外壁的水珠清除,减少雨水滞留在摄像头表面而出现水痕的现象,并且通过开口对堆积在摄像头套内底部的雨水引流排放,能减少雨水堆积。水堆积。水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电子设备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电子倒车雷达辅助车辆倒车,通过电子倒车雷达安装在外壳内部,通过连接架固定在车辆的尾部,通过雷达感应器对外界的信息感应,并获取倒车位置的影相,为驾驶员提供倒车信息;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子雷达外壳用于对倒车雷达固定安装时,由于电子雷达固定嵌套在外壳内部,当雨天的环境下,雨水易滞留在电子雷达的摄像头表面,导致摄像头受到雨水的阻挡而获取的影相不清晰,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采用电子雷达外壳用于对倒车雷达固定安装时,由于电子雷达固定嵌套在外壳内部,当雨天的环境下,雨水易滞留在电子雷达的摄像头表面,导致摄像头受到雨水的阻挡而获取的影相不清晰,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结构包括连接座、外壳、摄像头套,所述外壳右侧面与连接座左侧面连为一体,所述摄像头套安装在外壳正面位置。
[0005]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支撑块、震动机构,所述壳体左侧面安装在连接座右侧表面,所述支撑块分别固定在壳体上下侧内壁,所述震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左右两侧内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震动机构包括支撑板、伸缩杆、推板,所述支撑板右侧面与壳体右侧内壁连为一体,所述伸缩杆右端固定在支撑板靠近上下端的左侧面,所述推板右侧面与伸缩杆左端相连接,所述震动机构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有利于增大震动机构与电子雷达的接触面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板包括支板、连接板、衔接条、撞击球、排气孔,所述支板靠近上下端的右侧面与伸缩杆左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左端与支板右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条左端固定在连接板右端表面,且右端与支撑板左侧面相固定,所述撞击球放置在连接板上方,所述排气孔贯穿支板的左右两侧表面,所述撞击球设有三个,有利于增大撞击球对推板的撞击力,使得推板不断左右来回移动,所述排气孔设有两个,有利于增大推板与支撑板之间气流的扩散面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撞击球包括反弹块、球体、滚动球,所述球体外壁与反弹块嵌套连接,所述滚动球放置在球体内部,所述球体与连接板上表面活动配合,所述反弹块整体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有利于撞击球在连接板上滚动时,反弹块与支板和支撑板活动配合形变,产生弹力。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头套包括套环、推条、刮板、开口,所述套环背
部与外壳正面相连接,所述推条顶端固定在套环内顶部,所述刮板上表面安装在推条底端,所述开口贯穿套环内底部及底面中部之间,所述刮板与五条推条相连接,能增大推条对刮板的推动力。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包括衔接板、刮片、内腔、跳动球,所述衔接板顶端与推条底端相固定,所述刮片左侧面嵌固在衔接板右侧面,所述内腔设置在衔接板内部,所述跳动球位于内腔内部,所述刮片为海绵材质,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将电子雷达摄像头表面的水珠均匀吸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包括套管、伸缩块、阻挡块,所述套管嵌套在套环内底部及底面中部之间,所述伸缩块安装在套管左右两侧内壁,所述阻挡块左右两侧表面与伸缩块相连接,所述阻挡块相接触位置的顶部为凹陷的三角槽,有利于增大阻挡块上表面的受力面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挡块包括块体、磁块,所述块体左右两端表面与伸缩块连为一体,所述磁块嵌固在块体相接触的表面之间,所述磁块设有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且磁性相反,通过磁块磁力活动配合产生吸力,能对阻挡块的位置限位。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由于电子雷达固定嵌套在外壳内部,当雨天的环境下,雨水易滞留在电子雷达的摄像头表面,通过在外壳的壳体内部设有震动机构,通过震动机构中的推板将电子雷达推动震动,而残留在电子雷达摄像头外部的水珠震动滴落,使摄像头获取的影相清晰,有利于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
[0016]2、由于电子雷达受到的推动力有限,部分水珠滞留在摄像头外壁而蒸发并出现水痕的现象,通过在摄像头套内部设有刮板上下移动将摄像头外壁的水珠清除,减少雨水滞留在摄像头表面而出现水痕的现象,并且通过开口对堆积在摄像头套内底部的雨水引流排放,能减少雨水堆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壳内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震动机构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板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撞击球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摄像头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刮板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口内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阻挡块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连接座
‑
1、外壳
‑
2、摄像头套
‑
3、壳体
‑
21、支撑块
‑
22、震动机构
‑
23、支撑板
‑
231、伸缩杆
‑
232、推板
‑
233、支板
‑
33a、连接板
‑
33b、衔接条
‑
33c、撞击球
‑
33d、排气孔
‑
33e、反弹块
‑
d1、球体
‑
d2、滚动球
‑
d3、套环
‑
31、推条
‑
32、刮板
‑
33、开口
‑
34、衔接板
‑
r1、刮片
‑
r2、内腔
‑
r3、跳动球
‑
r4、套管
‑
t1、伸缩块
‑
t2、阻挡块
‑
t3、块体
‑
t31、磁块
‑
t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结构包括连接座1、外壳2、摄像头套3,所述外壳2右侧面与连接座1左侧面连为一体,所述摄像头套3安装在外壳2正面位置。
[0031]所述外壳2包括壳体21、支撑块22、震动机构23,所述壳体21左侧面安装在连接座1右侧表面,所述支撑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结构包括连接座(1)、外壳(2)、摄像头套(3),所述外壳(2)右侧面与连接座(1)左侧面连为一体,所述摄像头套(3)安装在外壳(2)正面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壳体(21)、支撑块(22)、震动机构(23),所述壳体(21)左侧面安装在连接座(1)右侧表面,所述支撑块(22)分别固定在壳体(21)上下侧内壁,所述震动机构(23)设置在壳体(21)左右两侧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23)包括支撑板(231)、伸缩杆(232)、推板(233),所述支撑板(231)右侧面与壳体(21)右侧内壁连为一体,所述伸缩杆(232)右端固定在支撑板(231)靠近上下端的左侧面,所述推板(233)右侧面与伸缩杆(232)左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33)包括支板(33a)、连接板(33b)、衔接条(33c)、撞击球(33d)、排气孔(33e),所述支板(33a)靠近上下端的右侧面与伸缩杆(232)左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板(33b)左端与支板(33a)右侧面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条(33c)左端固定在连接板(33b)右端表面,且右端与支撑板(231)左侧面相固定,所述撞击球(33d)放置在连接板(33b)上方,所述排气孔(33e)贯穿支板(33a)的左右两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电子雷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球(33d)包括反弹块(d1)、球体(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志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