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密封部件(46)的极限耐压的偏差的注射器组装体(12A)及药液给予设备(10)。在注射器组装体(12A)中,在帽盖(44)的推压面(48)与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56)的密封面(60)之间,以被推压的方式保持有密封部件(46)。密封部件(46)在推压面(48)与密封面(60)的相对部分的整个区域的推压空间(64)中被沿轴向推压而被保持,在推压空间(64)中,推压面(48)与密封面(60)之间的间隙中的内周侧最窄。(48)与密封面(60)之间的间隙中的内周侧最窄。(48)与密封面(60)之间的间隙中的内周侧最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射器组装体及药液给予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药液密封的注射器组装体及药液给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提出了一种在柱塞的推压作用下将填充于筒体内的药液给予到生物体内的注射泵式的药液给予设备(国际公开第2019/182031号)。药液给予设备具备供药液填充的注射器组装体。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固定于前端喷嘴部的帽盖、和配置在帽盖与前端喷嘴部之间且将前端喷嘴部的开口密封的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注射器组装体的组装工序中,具有密封部件的压缩沿圆周方向变得不均匀,导致发生漏液的内压(极限耐压)产生偏差,从而会出现极限耐压极低的注射器组装体这一问题。
[0004]关于帽盖,通过安装装置进行使帽盖的轴与注射器的轴同轴地对位、且将帽盖朝向前端喷嘴部嵌入的工序。然而,判明了在组装帽盖时,帽盖的轴有时会相对于注射器的轴倾斜,导致基于前端喷嘴部对密封部件的压溃荷载产生偏差,从而极限耐压产生偏差这一情况。
[0005]因此,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极限耐压的偏差的注射器组装体及药液给予设备。
[0006]以下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为提供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固定于前端喷嘴部的帽盖;和配置在帽盖与前端喷嘴部之间且将前端喷嘴部密封的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上述帽盖具有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前端进行面接触并将上述密封部件向基端侧推压的推压面,上述前端喷嘴部在前端具有与上述推压面相对且与上述密封部件的基端进行面接触的密封面、和形成在上述密封面的内周侧且与上述注射器的内腔连通的前端开口,上述密封部件将上述前端开口封堵,并且在上述推压面与上述密封面的相对部分的整个区域的推压空间中被沿轴向推压而被保持,在上述推压空间中,上述推压面与上述密封面之间的间隙中的内周侧最窄。
[0007]另一观点在于提供一种药液给予设备,具备:上述观点的注射器组装体;能够滑动地配置在上述注射器内的垫圈;能够将上述垫圈向前端方向推压的柱塞组装体;和驱动上述柱塞组装体的驱动机构。
[0008]根据上述观点的注射器组装体及药液给予设备,基于前端喷嘴部对密封部件的压溃荷载被均匀化,极限耐压的偏差被抑制。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组装体的药液给予设备的概略图。
[0010]图2是图1的药液给予设备的拆下了壳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1]图3是图2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0012]图4是比较例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0013]图5是表示图3的注射器组装体的作用的剖视图。
[0014]图6是表示实验例1(比较例)的注射器组装体的极限耐压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0015]图7是表示实验例2(第1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组装体的极限耐压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0016]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0017]图9是表示图8的注射器组装体的作用的剖视图。
[0018]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0019]图11是表示图10的注射器组装体的作用的剖视图。
[0020]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组装体的前端侧的剖视图。
[0021]图13是表示图12的注射器组装体的作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注射器组装体12A、12B、12C、12D及药液给予设备10。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主要部分,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023][第1实施方式][0024]图1所示的药液给予设备10是为了将药液M给予到生物体内而使用的。药液给予设备10在柱塞组装体14的推压作用下将填充于注射器组装体12A内的药液M花费较长时间(例如几分钟~几小时左右)持续地向生物体内给予。药液给予设备10也可以将药液M间歇地向生物体内给予。作为药液M,例如能够列举蛋白质制剂、麻药性镇痛剂、利尿药等。
[0025]如图1所示,药液给予设备10在使用时,连接有例如贴片式的带针管17作为给予器具16。从注射器组装体12A排出的药液M经由带针管17被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带针管17具备:能够与注射器组装体12A的前端喷嘴部56连接的连接器18;一端与连接器18连接的具有挠性的送液管19;与送液管19的另一端连接且能够贴附于皮肤S的贴片部20;和从贴片部20突出的穿刺针21。穿刺针21相对于皮肤S大致垂直地穿刺。此外,穿刺针21也可以为相对于皮肤S斜着穿刺的穿刺针。
[0026]如图1或图2所示,药液给予设备10具备:具有填充有药液M的注射器24的注射器组装体12A;能够滑动地配置在注射器24内的垫圈26;能够沿轴向(箭头X方向)伸长且能够对垫圈26向前端方向(箭头X1方向)加压的柱塞组装体14;驱动柱塞组装体14的驱动机构28;供给药液给予设备10的动作所需的电力的电池30;控制驱动机构28的控制部32;支承注射器组装体12A、柱塞组装体14及驱动机构28的底架构造34;和收纳这些部件的壳体36。
[0027]如图2所示,注射器组装体12A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56的注射器24;安装在注射器24的前端喷嘴部56上的帽盖44;和配置在前端喷嘴部56与帽盖44之间的密封部件46。
[0028]注射器24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具体而言,注射器24具有:主体部50,其具有能够填充药液M的内腔13;和凸缘部54,其从主体部50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药液M被预先填充在注射器24内。注射器24可以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
[0029]如图3所示,在前端喷嘴部56的前端部设有卡合凸部56a。卡合凸部56a向径向外侧
突出,且形成为沿周向延伸一周的环状。卡合凸部56a具有:供帽盖44的后述的爪部74a、74b卡定的卡定面56a1;和形成在比卡定面56a1靠前端侧的位置且朝向前端方向缩径的倾斜面56a2。卡定面56a1是相对于前端喷嘴部56的轴垂直的平坦面。在前端喷嘴部56的外周面中,在卡合凸部56a的基端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环状槽56b。
[0030]在前端喷嘴部56的基端部外周,设有防止帽盖44的晃动的防晃凸部56e。防晃凸部56e向径向外侧鼓出,且形成为沿周向延伸一周的环状。防晃凸部56e的外周面沿着前端喷嘴部56的轴延伸。防晃凸部56e的基端与肩部52的前端相连。
[0031]在前端喷嘴部56的前端,形成有与轴向垂直的密封面60。密封面60呈圆形环状形成在前端开口58的外周侧。通过密封面60的径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与密封部件46进行面接触,发挥高密封性(耐压性),即使作用有比较高的内腔13的压力也能够防止漏液。密封面60的内径能够设为0.5~5.0mm左右,外径能够设为2.0~9.0mm左右。
[0032]在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具备:具有前端喷嘴部的注射器;固定于所述前端喷嘴部的帽盖;和配置在所述帽盖与所述前端喷嘴部之间且将所述前端喷嘴部密封的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在所述注射器组装体中,所述帽盖具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前端进行面接触并将所述密封部件向基端侧推压的推压面,所述前端喷嘴部在前端具有与所述推压面相对且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基端进行面接触的密封面、和形成在所述密封面的内周侧且与所述注射器的内腔连通的前端开口,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前端开口封堵,并且在所述推压面与所述密封面的相对部分的整个区域的推压空间中被沿轴向推压而被保持,在所述推压空间中,所述推压面与所述密封面之间的间隙中的内周侧最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其中,在所述密封面上设有沿着内周侧形成为环状、且朝向所述推压面突出的环状突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其中,所述密封面由以从外周侧趋向内周侧而逐渐朝向所述推压面突出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其中,在所述推压面上设有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