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62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沿支架主体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两侧,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的端板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下壳体的第一边梁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凸出于支架主体的边缘,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支架主体的外周边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BDU支架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的问题。BDU支架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的问题。BDU支架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结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结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CTP(Cell To Pack)方案的兴起,如何设计便于装配和轻量化的电池配电盒安装支架结构,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0003]目前,电池包的BDU(电池包断路单元)支架多布置在电池模组上方,需要在下壳体设计横梁结构,以使BDU支架与横梁结构连接,以将BDU支架安装在下壳体上。这样,横梁结构占用了整包空间,降低了整包的体积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结构、下壳体以及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BDU支架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沿支架主体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两侧,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的端板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下壳体的第一边梁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凸出于支架主体的边缘,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支架主体的外周边的内侧。
[0006]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以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端板上的第一紧固件连接支架结构与端板;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以通过穿设在第二安装孔和第一边梁上的第二紧固件连接支架结构与第一边梁;其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沿支架主体的厚度方向延伸。
[0007]进一步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设置在支架主体上,第三安装部用于与BDU的壳体连接;第三安装部包括多个第三安装孔,以通过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BDU的壳体上的第三紧固件连接支架结构和BDU。
[0008]进一步地,支架结构还包括线束支架和安装支架,沿支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线束支架和安装支架安装在支架主体的两端,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线束支架具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一安装腔体。
[0009]进一步地,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有多个线束安装孔,多个线束安装孔沿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以使线束穿过线束安装孔和线束支架的第一安装腔体。
[0010]进一步地,支架结构包括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沿支架结构的厚度方向叠置的多个板体部,支架主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以构成支架结构。
[00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包括多个第二安装孔,各个第一安装孔和各个第二安装孔均沿厚度方向延伸,其中,支架结构的主体结构靠近BDU一侧的板体部上的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主体结构的远离BDU一侧的板体部上
的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00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壳体,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相对设置;底板;端板,端板安装在底板上;支架结构,支架结构的相对两侧分别端板和第一边梁连接。
[0013]进一步地,端板具有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支架结构的第一安装部,避让空间内设置有用于与支架结构的第一安装部配合连接的第一配合部;和/或第一边梁包括第一安装凸起,第一安装凸起与支架结构的第二安装部配合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一种电池包,包括:BDU,BDU包括壳体;下壳体,BDU的壳体与下壳体的支架结构连接;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在下壳体的底板上,电池模组安装在端板与第二边梁之间。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沿支架主体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两侧,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的端板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下壳体的第一边梁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凸出于支架主体的边缘,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支架主体的外周边的内侧。本技术通过将支架结构安装在第一边梁和端板之间,以通过支架结构将BDU安装在第一边梁和端板之间,这样,可以不用在端板与第一边梁之间设置横梁结构,节省了电池包的空间,提高了整包的体积利用率,并且,支架结构与第一边梁和端板连接,在第一边梁与端板之间增加了一个支撑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的刚度。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实施例的BDU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实施例的BDU安装在支架结构上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实施例的BDU安装在支架结构上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壳体的实施例的BDU安装在支架结构上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0、BDU;1、支架结构;10、支架主体;20、第一安装部;21、第一安装孔;30、第二安装部;31、第二安装孔;2、下壳体;101、第一边梁;102、第二边梁;200、端板;40、第三安装部;41、第三安装孔;400、第二配合部;70、线束支架;80、安装支架;800、压力传感器;700、线束安装孔;60、第一配合部;50、第一安装凸起;110、壳体;300、减重孔;50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请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100,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10;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沿支架主体10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10的两侧,第一安装部20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2的端板200连接,第二安装部30用于与下壳体2的第一边梁101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20凸出于支架主体10的边缘,第二安装部30设置在支架主体10的外周边的内侧。
[0028]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100,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10、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沿支架主体10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10的两侧,第一安装部20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2的端板200连接,第二安装部30用于与下壳体2的第一边梁101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20凸出于支架主体10的边缘,第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结构,用于安装BDU(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10);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沿所述支架主体(1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20)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0)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部(20)用于与电池包的下壳体(2)的端板(20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30)用于与所述下壳体(2)的第一边梁(10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0)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的边缘,所述第二安装部(30)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外周边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0)包括第一安装孔(21),以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21)和所述端板(200)上的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架结构与所述端板(200);所述第二安装部(30)包括第二安装孔(31),以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孔(31)和所述第一边梁(101)上的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架结构与所述第一边梁(10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均沿所述支架主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三安装部(40),所述第三安装部(40)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第三安装部(40)用于与所述BDU(100)的壳体(110)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40)包括多个第三安装孔(41),以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41)和所述BDU(100)的壳体(110)上的第三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架结构和所述BDU(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线束支架(70)和安装支架(80),沿所述支架主体(10)的长度方向,所述线束支架(70)和所述安装支架(80)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两端,所述安装支架(80)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800),所述线束支架(70)具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一安装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还设置有多个线束安装孔(700),多个所述线束安装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拴柱梁建鹏陈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