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针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61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针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以及若干插接于绝缘体的插针,所述绝缘体包括绝缘主体以及与绝缘主体的后端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插针包括插针主体以及与插针主体的后端连接的插针尾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供插针尾部插入并限制插针尾部上下移动的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插槽对插针尾部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插针始终与绝缘体贴合不翘起,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良率,并有效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对插后出现翘PIN而丧失功能等异常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针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插针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插针连接器可用于医疗器械中的电池电源、数据信号连接传输,现有的插针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体和插针,现有的插针连接器为了防止翘PIN通常将插针的尾部折弯,使其与绝缘体贴合,靠插针折弯后形成的下压力来确保插针与绝缘体贴合不翘起,这种防翘PIN的方式在实际生产时稳定性差,无法彻底解决插针连接器翘PIN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针连接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针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以及若干插接于绝缘体的插针,所述绝缘体包括绝缘主体以及与绝缘主体的后端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插针包括插针主体以及与插针主体的后端连接的插针尾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供插针尾部插入并限制插针尾部上下移动的插槽。
[0005]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尾部设有凹台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与所述凹台部配合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设于插槽的上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包括位于插槽一侧的第一凸台以及位于插槽另一侧的第二凸台,所述凹台部包括设于插针尾部一侧的第一凹台以及设于插针尾部另一侧的第二凹台。
[0007]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还包括与绝缘主体的前端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供插针插入的插孔通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插针本体的前部设有抵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前端设有与连接部配合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插孔通道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整体呈弧形板状,所述插针沿绝缘体的中心轴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槽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设于第一插接部的上部,所述第二插槽设于第一插接部的下部,所述插孔通道包括第一插孔通道和第二插孔通道,所述第一插孔通道设于第二插接部的上部,所述第二插孔通道设于第二插接部的下部,所述第一插槽以及第一插孔通道均突伸于绝缘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插槽以及第二插孔通道均突伸于绝缘主体的下端面,所述插针包括第一插针以及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插接于第一插槽以及第一插孔通道,所述第二插针插接于第二插槽以及第二插孔通道。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插槽对插针尾部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插针始终与绝缘体贴合不翘起,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良率,并有效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对插后出现翘PIN而丧失功能等异常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绝缘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绝缘体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绝缘体的仰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插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包括:
[0018]1—绝缘体;2—插针;11—绝缘主体;12—第一插接部;21—插针主体;22—插针尾部;3—插槽;4—凹台部;5—凸台部;51—第一凸台;52—第二凸台;41—第一凹台;42—第二凹台;13—第二插接部;6—插孔通道;7—抵接部;8—引导槽;31—第一插槽;32—第二插槽;61—第一插孔通道;62—第二插孔通道;23—第一插针;24—第二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一种插针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以及若干插接于绝缘体1的插针2,所述绝缘体1包括绝缘主体11以及与绝缘主体11的后端连接的第一插接部12,所述插针2包括插针主体21以及与插针主体21的后端连接的插针尾部22,所述第一插接部12设有供插针尾部22插入并限制插针尾部22上下移动的插槽3。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插槽3对插针尾部22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插针2始终与绝缘体1贴合不翘起,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良率,并有效防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对插后出现翘PIN而丧失功能等异常问题,进而提高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
[0022]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尾部22设有凹台部4,所述第一插接部12设有与所述凹台部4配合的凸台部5,所述凸台部5设于插槽3的上端。在实际使用中,插针尾部22插入插槽3,凹台部4的上端面与凸台部5的下端面贴合并限制插针2向上翘起。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凹台部4与凸台部5,凸台部5对插针尾部22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插针2始终与绝缘体1贴合不翘起,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良率,提高产品稳定性以及耐用性。
[0024]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5包括位于插槽3一侧的第一凸台51以及位于插槽3另一侧的第二凸台52,所述凹台部4包括设于插针尾部22一侧的第一凹台41以及设于插针尾部22另一侧的第二凹台42。具体地,所述插槽3的纵截面形状为“凸”字形,所述第一凸台51与第一凹台41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台52与第二凹台42的位置对应设置。
[0025]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进一步加强凸台部5对插针尾部22起到的限位作用,受力均匀,可靠性强,利于提高产品稳定性。
[002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1还包括与绝缘主体11的前端连接的第二插接部13,所述第二插接部13设有供插针2插入的插孔通道6。
[0027]在实际使用中,插针尾部22先穿过插孔通道6后插入插槽3。本技术的绝缘体1以及插针2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性强,利于提高产品稳定性。
[0028]进一步地,所述插针2本体的前部设有抵接部7,所述第二插接部13的前端设有与
连接部配合的引导槽8,所述引导槽8与插孔通道6连通。具体地,所述引导槽8呈漏斗状。
[0029]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对插针2的插入动作起到导向的作用,插针2插入后连接部的后端与引导槽8贴合进而限制插针2继续向绝缘体1的后端移动,便于插针2插入插孔通道6并对插针2进行限位。
[003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1整体呈弧形板状,所述插针2沿绝缘体1的中心轴间隔设置。
[0031]进一步地,所述插槽3包括第一插槽31和第二插槽32,所述第一插槽31设于第一插接部12的上部,所述第二插槽32设于第一插接部12的下部,所述插孔通道6包括第一插孔通道61和第二插孔通道62,所述第一插孔通道61设于第二插接部13的上部,所述第二插孔通道62设于第二插接部13的下部,所述第一插槽31以及第一插孔通道61均突伸于绝缘主体1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插槽32以及第二插孔通道62均突伸于绝缘主体11的下端面,所述插针2包括第一插针23以及第二插针24,所述第一插针23插接于第一插槽31以及第一插孔通道61,所述第二插针24插接于第二插槽32以及第二插孔通道62。具体地,所述第一插针23位于绝缘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以及若干插接于绝缘体的插针,所述绝缘体包括绝缘主体以及与绝缘主体的后端连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插针包括插针主体以及与插针主体的后端连接的插针尾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供插针尾部插入并限制插针尾部上下移动的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尾部设有凹台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有与所述凹台部配合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设于插槽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包括位于插槽一侧的第一凸台以及位于插槽另一侧的第二凸台,所述凹台部包括设于插针尾部一侧的第一凹台以及设于插针尾部另一侧的第二凹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还包括与绝缘主体的前端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有供插针插入的插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好
申请(专利权)人: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