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盘、上料组件及贴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6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9
本申请涉及一种承载盘,用于承载托盘,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装配槽以及开设于每个所述装配槽的周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分别与所述装配槽连通,且与所述装配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托盘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托盘与所述装配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配合形成防呆固定。从而将托盘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承载盘上,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料组件以及一种具有该上料组件的贴片机。及一种具有该上料组件的贴片机。及一种具有该上料组件的贴片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盘、上料组件及贴片机


[0001]本申请涉及芯片贴合
,尤其涉及一种承载盘、一种具有该承载盘的上料组件以及一种具有该上料组件的贴片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贴片机的上料组件通常包括承载盘和与承载盘配套设置的托盘,承载盘用于承载托盘,托盘用于放置贴片元件。由于贴片元件尺寸的改变(例如贴片元件尺寸变小),导致原有的托盘不再适用于放置尺寸已变化的贴片元件,因此需要匹配尺寸的新型托盘来放置贴片元件。因此,当工作人员使用与尺寸已变化的贴片元件相配套的新型托盘时,就会存在新型托盘不与承载盘匹配的问题。
[0003]工作人员通常使用双面胶来实现新型托盘和承载盘之间的固定以解决新型托盘与承载盘不匹配的问题。然而,双面胶的粘性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会不断下降,致使新型托盘在传送过程中出现抖动进而引起贴片元件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位或振翻的情况,使得贴片元件可能无法被正常吸取,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而且需要频繁更换双面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盘、具有该承载盘的上料组件以及一种具有该上料组件的贴片机。旨在实现承载盘与托盘的固定,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防呆功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承载盘,所述承载盘用于承载托盘,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装配槽以及开设于每个所述装配槽的周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分别与所述装配槽连通,且与所述装配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托盘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托盘与所述装配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配合形成防呆固定。
[0006]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承载盘包括开设于所述承载盘上的所述装配槽以及开设于所述装配槽周壁上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连通,且与所述装配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托盘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因此,本申请的承载盘可实现将所述托盘的承载和固定,进而避免了托盘在传送过程中出现抖动而导致的贴片元件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位或振翻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无需使用双面胶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
[0007]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槽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30mm,所述装配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
[0008]可选地,所述承载盘上还开设有多个拾取槽,所述拾取槽位于所述装配槽的相对
两侧,所述拾取槽与所述装配槽连通。
[0009]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槽共用一个所述拾取槽,所述拾取槽的深度为6.0mm至8.0mm。
[0010]基于同样的技术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传送装置、至少一个托盘以及上述承载盘,其中,所述承载盘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每个所述托盘包括与所述装配槽对应设置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端。所述本体装配至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固定端装配至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端装配至所述第二固定槽内,所述传送装置传输所述承载盘以及位于所述承载盘上的所述托盘至指定位置。
[0011]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上料组件包括传动装置、托盘以及承载盘,所述承载盘包括开设于所述承载盘上的所述装配槽以及开设于所述装配槽周壁上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连通,所述托盘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本体与所述装配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对应设置。因此,本申请的承载盘可实现将所述本体装配至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固定端装配至所述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端装配至所述第二固定槽内,从而实现了所述承载盘与所述托盘的固定,进而避免了托盘在传送过程中出现抖动而导致的贴片元件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位或振翻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无需使用双面胶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
[0012]可选地,所述承载盘上的所述装配槽的数量为1至8个,所述托盘数量为1至8个;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数量为1至3个,所述第一固定端的数量为1至3个;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数量为1至3个,所述第二固定端的数量为1至3个。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分别位于所述装配槽的不同夹角处,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不同夹角处。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侧壁在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壁上的正投影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形状为直角形。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数量为1至3个,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侧壁在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底壁上的正投影为弧形,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形状为倒斜角形。
[0016]基于同样的技术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贴片机,所述贴片机包括吸附组件以及上述的上料组件,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所述上料组件上的贴片元件。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料组件的承载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承载盘中结构II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料组件的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公开的承载盘与托盘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所示的承载盘与托盘中结构V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所示的承载盘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3所示的托盘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盘,用于承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装配槽以及开设于每个所述装配槽的周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分别与所述装配槽连通,且与所述装配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托盘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装配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槽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槽配合形成防呆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盘,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槽之间的间距为20mm至30mm,所述装配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深度为3.4mm至5m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上还开设有多个拾取槽,所述拾取槽位于所述装配槽的相对两侧,所述拾取槽与所述装配槽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槽共用一个所述拾取槽,所述拾取槽的深度为6.0mm至8.0mm。5.一种上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至少一个托盘以及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承载盘,其中,所述承载盘放置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每个所述托盘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美林肖通存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欧菲炬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