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55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进一步提高本车辆的驾驶员和该本车辆的周围的安全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具备:识别部,其识别车辆的周围的状况;转向操作件,其能够调整所述车辆的转向;振动器,其使所述转向操作件的一部分振动;安全带,其束缚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张力调整机构,其能够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来控制所述振动器和所述张力调整机构。和所述张力调整机构。和所述张力调整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检测行人的技术和控制安全带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7265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20000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

3487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现有技术中,本车辆的驾驶员和该本车辆的周围的安全性有时不够,具有进一步提高该安全性的余地。
[0010]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本车辆的驾驶员和该本车辆的周围的安全性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0013](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具备:识别部,其识别车辆的周围的状况;转向操作件,其能够调整所述车辆的转向;振动器,其使所述转向操作件的一部分振动;安全带,其束缚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张力调整机构,其能够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来控制所述振动器和所述张力调整机构。
[0014](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左侧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振动器进行控制,使从所述乘员观察时所述转向操作件的左侧的部位与右侧的部位相比更加强烈地振动,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右侧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振动器进行控制,使从所述乘员观察时所述转向操作件的右侧的部位与左侧的部位相比更加强烈地振动。
[0015](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后方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张力调整机构进行控制,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
[0016](4)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所述乘员的视线的朝向或面部的朝向,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和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朝向,来控制所述振动器和所述张力调整
机构。
[0017](5)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存在于所述车辆的周围且所述乘员没有将视线或面部朝向所述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振动器进行控制,使存在所述物体的第一侧的所述转向操作件的部位与不存在所述物体的第二侧的所述转向操作件的部位相比更加强烈地振动。
[0018](6)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在第四方案或第五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在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存在于后方且所述乘员没有将视线或面部朝向所述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张力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与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在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存在于后方且所述乘员将视线或面部朝向所述物体的情况相比,更加增强所述安全带的张力。
[0019](7)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控制所述振动器使所述转向操作件振动之后,控制所述张力调整机构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
[0020](8)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七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还具备输出信息的输出部,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使所述输出部输出信息。
[0021](9)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案在第八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部包括显示部,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拟人化的角色的图像。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上述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本车辆的驾驶员和该本车辆的周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车辆用安全带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0025]图2是示出搭载有显示装置200的本车辆M的车内的一例的图。
[0026]图3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200的双凸透镜构造的图。
[0027]图4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200的功能的图。
[0028]图5是用于说明车外相机10对物体的检测与显示装置200对图像对象OB
IMG
的显示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9]图6是表示由控制装置100进行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0]图7是表示驾驶员将视线或面部朝向全部的风险点PT的一个场景的图。
[0031]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图。
[0032]图9是用于说明图7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另一控制方法的图。
[0033]图10是表示驾驶员没有将视线或面部朝向一部分风险点PT的一个场景的图。
[0034]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图。
[0035]图12是用于说明振动器300的控制时刻的图。
[0036]图13是用于说明预紧器400的控制时刻的图。
[0037]图14是表示驾驶员将视线或面部朝向全部的风险点PT的另一场景的图。
[0038]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图。
[0039]图16是表示驾驶员没有将视线或面部朝向一部分风险点PT的另一场景的图。
[0040]图17是用于说明图16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图。
[0041]图18是表示驾驶员没有将视线或面部朝向一部分风险点PT的另一场景的图。
[0042]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的场景中的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1:车辆用安全带装置;10:车外相机;12:雷达装置;14:LIDAR;16:物体识别装置;18:车辆传感器;20:车内相机;100:控制装置;110:图像处理部;120:输出控制部;130:振动控制部;140:张力控制部;150:存储部;200:显示装置;250:扬声器;300:振动器;310:转向盘;400:预紧器;410: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适用左侧通行的法规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适用右侧通行的法规的情况下,只要将左右反过来读即可。
[0046]图1是表示车辆用安全带装置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车辆用安全带装置1例如具备车外相机10、雷达装置12、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14、物体识别装置16、车辆传感器18、车内相机20、控制装置100、显示装置200、扬声器250、振动器300、转向盘310、预紧器400以及安全带41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具备:识别部,其识别车辆的周围的状况;转向操作件,其能够调整所述车辆的转向;振动器,其使所述转向操作件的一部分振动;安全带,其束缚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张力调整机构,其能够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来控制所述振动器和所述张力调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左侧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振动器进行控制,使从所述乘员观察时所述转向操作件的左侧的部位与右侧的部位相比更加强烈地振动,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右侧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振动器进行控制,使从所述乘员观察时所述转向操作件的右侧的部位与左侧的部位相比更加强烈地振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识别部识别为从所述乘员观察时在后方存在所述乘员应当注视的物体的情况下,对所述张力调整机构进行控制,调整所述安全带的张力。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安全带装置,其中,所述车辆用安全带装置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所述乘员的视线的朝向或面部的朝向,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状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台晋介安井裕司小森贤二坂本洋介小池阳介鸟饲显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