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51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包括内板钣金和铝合金防撞梁;所述内板钣金包括钣金主体、前端的前部凸缘和后部凸缘;所述后部凸缘与所述钣金主体之间连接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处于所述空腔中;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部凸缘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搭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处于空腔中的连接螺母连接,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贴在安装板上,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两者的连接稳定性。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


[0001]本技术涉及车门钣金
,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车门内板上一般都会安装有防撞梁,防撞梁的后端与车门内板的后端凸缘连接装配。车门内板的后端还需要安装铰链和限位器等,该处结构需要加强,一般都配置有铰链加强板。为了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防撞梁通常采用铝合金防撞梁。防撞梁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车门内板的前后凸缘上。在前部,铝合金防撞梁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的前侧凸缘上。在后部,由于涉及车门铰链、车门限位器等结构的限制,连接螺母直接凸起安装在铰链加强板的安装面上,铝合金防撞梁的前端的螺栓连接至连接螺母,由于螺母凸起在铰链加强板的安装面上,使得铝合金防撞梁的前端与安装面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结构稳定性还有待提升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成为必要。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包括内板钣金和安装在所述内板钣金上的铝合金防撞梁;
[0005]所述内板钣金包括钣金主体、设置在所述钣金主体的前端的前部凸缘和设置在所述钣金主体的后端的后部凸缘;
[0006]所述后部凸缘与所述钣金主体之间连接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安装有安装板;
[0007]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处于所述空腔中;
[0008]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部凸缘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搭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
[0009]本技术提供的车门内板结构,在铰链加强板上连接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与铰链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后部的连接螺母处于空腔中,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搭在安装板上,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连接螺母连接,将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固定在安装板上,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贴在安装板上,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00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连接在所述加强板主板的相对两端;
[0011]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后部凸缘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钣金主体连接;
[0012]所述安装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板主板、主板连接板、安装板支撑板和第三翻边;
[0013]所述安装板主板与所述加强板主板连接,所述主板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加强板主板上并朝向所述铝合金防撞梁侧延伸,所述安装板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主板连接板上并朝向所
述加强板主板延伸,所述第三翻边连接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并与所述加强板主板连接;
[0014]所述空腔形成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所述主板连接板和加强板主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母连接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紧固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
[0015]铰链加强板的第一翻边与后部凸缘连接,铰链加强板的第二翻边与钣金主体连接,将加强板主板固定在后部凸缘与钣金主体之间。安装板的安装板主板和第三翻边分别与加强板主板连接,空腔形成在主板连接板、安装板支撑板和加强板主板之间。安装板支撑板用于安装连接螺母,连接螺母处于安装板支撑板远离铝合金防撞梁的一侧,连接螺母收纳在空腔中,第二螺栓穿过铝合金防撞梁并与连接螺母连接,安装板支撑板可稳定地支撑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
[00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主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有利于提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001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主板、所述主板连接板、所述安装板支撑板和所述第三翻边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有利于提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00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主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和第三主板;
[0019]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主板连接,所述第二主板从所述第一主板朝向所述安装板主板延伸,所述第三主板从所述第二主板朝向所述钣金延伸,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主板连接;
[0020]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主板连接,所述安装板主板与所述第三主板连接;
[0021]所述空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主板、所述第二主板、所述主板连接板和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之间。
[0022]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形成台阶或第二主板与第一主板弯折,利于在第一主板、第二主板、主板连接板和安装板支撑板之间安装连接螺母的空腔。
[002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铝合金防撞梁包括防撞梁底板、防撞梁顶板和连接在所述防撞梁底板与所述防撞梁顶板之间的防撞梁侧板;
[0024]所述防撞梁底板的后端搭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防撞梁底板的后端具有底板后端通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底板后端通孔并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
[0025]铝合金防撞梁呈盒形,结构强度高,第二螺栓不会伸出防撞梁顶板,可避免与周围零件干涉,并具有较好的隐藏效果。
[002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撞梁顶板的后端具有工具过孔,所述底板后端通孔处于所述工具过孔的边界范围内,方便通过工具安装第二螺栓。
[002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撞梁底板与所述防撞梁顶板之间具有防撞梁加强板,提高了铝盒金防撞梁的结构强度。
[002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板钣金为铝合金内板,有利于减轻车门内板的重量。
[0029]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的车门内板结构及汽车车门,在铰链加强板上连接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与铰链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后部的连接螺母处于空腔中,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搭在安装板上,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连接螺母连接,将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固定在安装板上,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贴在安装板上,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2]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3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车门内板结构上安装有铰链加强板和安装板的区域的放大图;
[0035]图3为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通过第二螺栓与安装板连接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7]如图1

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钣金和安装在所述内板钣金上的铝合金防撞梁;所述内板钣金包括钣金主体、设置在所述钣金主体的前端的前部凸缘和设置在所述钣金主体的后端的后部凸缘;所述后部凸缘与所述钣金主体之间连接有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处于所述空腔中;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前部凸缘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搭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的第二螺栓与所述连接螺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板、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连接在所述加强板主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后部凸缘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钣金主体连接;所述安装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安装板主板、主板连接板、安装板支撑板和第三翻边;所述安装板主板与所述加强板主板连接,所述主板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加强板主板上并朝向所述铝合金防撞梁侧延伸,所述安装板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主板连接板上并朝向所述加强板主板延伸,所述第三翻边连接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并与所述加强板主板连接;所述空腔形成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所述主板连接板和加强板主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母连接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所述铝合金防撞梁的后端紧固在所述安装板支撑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主板、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