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包括承载龙骨、承载托板、弹性铰链、内置接线端子、外置接线端子及驱动电路,承载龙骨外侧面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设至少两个弹性铰链,承载托板嵌于承载龙骨内,且各承载托板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内接线端子连接,外置接线端子嵌于承载龙骨下端面与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内侧面连接,并与外置接线端子及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本新型可灵活满足多种不同电控柜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并有效的提高电路系统安装定位的集成化程度、模块化程度。模块化程度。模块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柜内电路系统安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智慧医疗、家庭康护、工业设备远程控制、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导致用于当前该类系统的控制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供电柜、控制作业的电控柜内的电路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电控柜内的电气元器件间的连接关系及导线也越来越复杂,而当前的电控柜等设备在进行电路系统及电路系统中涉及的导线、电气元器件等进行安装定位时,依然采用的传统的安装布局结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导致了电控柜内电路系统布局、安装结构复杂,安装、维护难度大,并导致导线及电气元器件日常维护、辨识管理及设备更换难度大,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控柜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便捷性。
[000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电控柜内电路系统安装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好,可灵活满足多种不同电控柜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并通过承载龙骨及承载托板对电路系统、供电线缆进行集中承载定位,有效的提高电路系统安装定位的集成化程度、模块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路系统安装、拆卸及维护作业的灵活性、便捷性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包括承载龙骨、承载托板、弹性铰链、内置接线端子、外置接线端子及驱动电路,其中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外侧面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设至少两个弹性铰链,且各弹性铰链分布在同一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的直线方向上,承载托板若干,嵌于承载龙骨内,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并通过滑槽与承载龙骨内侧面滑动连接,且各承载托板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内接线端子连接,外置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龙骨下端面并通过导线与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承载托板包括防护侧板、底板、布线槽、绝缘块及绝缘横担,其中底板上端面与若干防护侧板垂直连接,各防护侧板间首尾相连并构成与底板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且底板外侧面超出防护侧板外侧面至少5毫米,布线槽若干,分别与底板左右两侧位置的防护侧板外表面及底板上端面连接并平行分布,内置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并与防护侧板外侧面连接,绝缘横担若干,分别通过绝缘块与底板上端面连接,各绝缘横担均与底板上端面平行分布,且绝缘横担与底板上端面间间距为3—20毫米,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内侧面连接,并与外置接线端子及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铰链与承载龙骨侧表面连接,弹性铰链轴线与承载龙骨底部间间距为0至承载龙骨高度的1/2,且弹性铰链与承载龙骨侧表面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
述滑轨嵌于承载龙骨侧表面内,并与承载龙骨侧表面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滑轨内设滑块及定位销,其中滑块前端面与弹性铰链连接,所述滑块侧表面通过定位销与滑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包括基板、负压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引流罩、电加热丝及回流管,所述基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基板内设若干条与基板上端面平行分布的主散热腔体,且所述主散热腔两端对应的基板两侧表面位置均设通孔,并通过透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主散热腔体对应的基板上端面及下端面均布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主散热腔体轴线方向均布,且散热孔轴线与主散热腔体轴线垂直分布相交,所述引流罩与基板下端面连接,并包覆在基板下端面各散热孔外,并与散热孔连通,所述引流罩另与一条回流管连通,且所述回流管另一端嵌于承载龙骨外侧面,所述负压风机位于引流罩内,与引流罩同轴分布并于基板下端面连接,所述电加热丝至少一条,嵌于基板下端面内并环绕基板轴线均布,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基板上端面并沿基板轴线方向均布,且所述负压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及电加热丝间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龙骨外侧面另设至少两条导向臂,所述导向臂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两侧,所述导向臂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棘轮机构,且导向臂后端面通过棘轮机构与承载龙骨外侧面铰接,所述导向臂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呈0
°
—180
°
夹角,所述导向臂对应的承载龙骨外侧面设与承载龙骨外侧面平行分布的调节槽,所述棘轮机构嵌于调节槽内,并通过滑槽与调节槽槽底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至少一条,与调节槽槽底连接并于调节槽轴线平行分布,且当导向臂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呈0
°
夹角时,导向臂嵌于调节槽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横担为横断面呈“T”字结构,其轴线于底板上端面平行分布,并与底板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所述绝缘横担上端面设一个接地电极,绝缘横担内设一条与绝缘横担同轴分布的布线孔,接地电极通过导线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且导线嵌于布线孔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DSP及FPGA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001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好,可灵活满足多种不同电控柜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并通过承载龙骨及承载托板对电路系统、供电线缆进行集中承载定位,有效的提高电路系统安装定位的集成化程度、模块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路系统安装、拆卸及维护作业的灵活性、便捷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底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包括承载龙骨1、承载托板2、弹性铰链3、内置接线端子4、外置接线端子5及驱动电路6,其中承载龙骨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外侧面以承载龙骨1轴线对称设至少两个弹性铰链3,且各弹
性铰链3分布在同一与承载龙骨1轴线垂直分布的直线方向上,承载托板2若干,嵌于承载龙骨1内,与承载龙骨1同轴分布并通过滑槽7与承载龙骨1内侧面滑动连接,且各承载托板2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内接线端子4连接,外置接线端子5至少一个,嵌于承载龙骨1下端面并通过导线8与各内置接线端子5电气连接.
[0018]本实施例中,所示承载托板2包括防护侧板21、底板22、布线槽23、绝缘块24及绝缘横担25,其中底板21上端面与若干防护侧板21垂直连接,各防护侧板21间首尾相连并构成与底板22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且底板22外侧面超出防护侧板21外侧面至少5毫米,布线槽23若干,分别与底板22左右两侧位置的防护侧板21外表面及底板22上端面连接并平行分布,内置接线端子4至少一个并与防护侧板21外侧面连接,绝缘横担25若干,分别通过绝缘块24与底板22上端面连接,各绝缘横担25均与底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包括承载龙骨、承载托板、弹性铰链、内置接线端子、外置接线端子及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外侧面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设至少两个弹性铰链,且各弹性铰链分布在同一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的直线方向上,所述承载托板若干,嵌于承载龙骨内,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并通过滑槽与承载龙骨内侧面滑动连接,且各承载托板下端面分别与至少一个内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外置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龙骨下端面并通过导线与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承载托板包括防护侧板、底板、布线槽、绝缘块及绝缘横担,其中所述底板上端面与若干防护侧板垂直连接,各防护侧板间首尾相连并构成与底板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且底板外侧面超出防护侧板外侧面至少5毫米,所述布线槽若干,分别与底板左右两侧位置的防护侧板外表面及底板上端面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内置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并与防护侧板外侧面连接,所述绝缘横担若干,分别通过绝缘块与底板上端面连接,且各绝缘横担均与底板上端面平行分布,且绝缘横担与底板上端面间间距为3—20毫米,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龙骨内侧面连接,并与外置接线端子及各内置接线端子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铰链与承载龙骨侧表面连接,弹性铰链轴线与承载龙骨底部间间距为0至承载龙骨高度的1/2,且弹性铰链与承载龙骨侧表面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嵌于承载龙骨侧表面内,并与承载龙骨侧表面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滑轨内设滑块及定位销,其中滑块前端面与弹性铰链连接,所述滑块侧表面通过定位销与滑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综合控制系统操控台用综合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包括基板、负压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引流罩、电加热丝及回流管,所述基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基板内设若干条与基板上端面平行分布的主散热腔体,且所述主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冯国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