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09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工具领域,管理装置包括骨折外固定器,所述骨折外固定器包括夹板以及连接带,所述夹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连接带上还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连接带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位于连接带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可导通;所述骨折外固定器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带束紧程度的带扣;还包括信号拾取装置,所述信号拾取装置用于检测患者的体征参数,所述信号拾取装置设置在连接带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夹板上。管理方法采用本管理装置实现,本方案可解决和优化骨科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疼痛评价以及疼痛缓解问题。缓解问题。缓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疼痛被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或感觉体验,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1995年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列为第5大生命体征。疼痛是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重要主诉之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的外力或其他损伤相关。骨科运动系统创伤或手术治疗所造成的急性疼痛,发生率近乎100%,因损伤程度和个体感受的差异,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急性疼痛被定义为“运动系统新近产生并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持续时间通常在30天内,包括术后疼痛、创伤引起的疼痛等”。
[0003]在我国每年至少有数百万人因急性骨折就诊于急诊科,并且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甚至内脏器官破损,并伴随着疼痛,随着疼痛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负性情绪等,这些症状或多或少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如造成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面色苍白、睡眠障碍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等。
[0004]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骨折后最主要的主诉是疼痛,患者的首要诊疗诉求亦是缓解疼痛。疼痛管理是缓解疼痛的前提,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价直接关系到患者疼痛管理质量。近年来,对疼痛进行评价的方法被区分为包括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疼痛分级法(NRS),Wong
r/>Baker脸谱量表(FRS)等,实施该方法进行疼痛强度评价一般具有对医护人员技能和经验要求高、持续时间较长、病人自述对评价结果具有影响等特点;客观评价方法利用与疼痛有关联的生理指标以及特点,不限于如采用监测到的心率、血压、面部表情等特征完成疼痛评级,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申请号为CN202010034752.5,CN202011354901.2,CN202111183391.1等专利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
[0005]提供一种适用于院前急救的并针对骨伤患者的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对急性疼痛在急救中的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和优化骨科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疼痛评价以及疼痛缓解问题。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及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包括骨折外固定器,所述骨折外固定器包括夹板以及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用于将夹板绑扎固定在患者肢体上,所述夹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夹板上用于与病人肢体接触的一侧的对侧;所述连接
带上还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连接带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位于连接带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可导通;所述骨折外固定器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带束紧程度的带扣;还包括信号拾取装置,所述信号拾取装置用于检测患者的体征参数,所述信号拾取装置设置在连接带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夹板上。
[0008]以上管理装置用于骨科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疼痛评价以及疼痛缓解,主要针对骨伤患者的院前急诊而设计。具体的,在急诊过程中,当判定为患者因为骨伤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固定时,通常采用骨折外固定器对骨伤位置进行外部固定,骨折外固定器的运用为一种紧急处理措施,在实践中,受限于院外检测条件、处理时效要求等,在疼痛管理上,通常还是医护人员现场问询、观察的方式,然后根据问询和观察结果得出疼痛评价结果,根据疼痛评价结果置顶和执行现场疼痛管理方案。故现有院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过程中,疼痛管理的执行一般以医护人员为主导,使用标准化工具完成疼痛评估所占比例较低,使用药物或非药物进行院前止痛治疗所占比例较低。
[0009]本方案针对以上现状,提供可采用客观测量结果运用于疼痛评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疼痛的技术方案。
[0010]本方案的工作过程或原理为:首先,通过带扣以及连接带将所述骨折外固定器固定于患者肢体上,以利用夹板的抗变形能力约束患者肢体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气囊位于夹板的下侧,利用第一气囊对夹板进行支撑;根据信号拾取装置的安装方式,当信号拾取装置设置在连接带上时,利用连接带对号拾取装置的压迫保持信号拾取装置与患者皮肤的接触关系;当信号拾取装置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夹板上时,利用粘贴带将信号拾取装置压迫为与患者皮肤的接触,这样,即可利用信号拾取装置获取到所需的体征参数;而后,建立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导通关系,利用存储在第一气囊和/或外接的气源对第一气囊中的气压进行调节,调整骨折外固定器在患者肢体上的束紧度,而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保持导通状态,以形成均压的气囊内部压力环境。
[0011]采用以上方案:首先,利用院前急诊创伤骨科患者通常所需要采用到的骨折外固定器为依托,设置为骨折外固定器上设置有信号拾取装置,这样不仅能够通过骨折外固定器上的信号拾取装置获得患者的体征参数以从侧面反映患者的疼痛情况,通过体征参数客观反应患者当下情况,相较于问询、观察判断依托医护人员的经验以及专业性,其中掺杂患者回答对判断结果准确性干扰,采用本方案,可有效提升疼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骨折外固定器上设置有信号拾取装置,可在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流程上设置信号拾取装置安装节点,强制要求完成疼痛评估检测流程,提高疼痛评估在骨创伤患者院前急诊中的开展度。
[0012]其次,相较于在独立于骨折外固定器设置体征参数检测仪器,在院前急诊运用中,从处理流程上,一般在安装骨折外固定器之前需要剖开患者的衣物检查患者创伤情况,一般也仅需要在体表创伤上包覆纱布等,这样,在实践中,连接带内侧能够与患者体表接触的几率本身较大,故处理从时效角度考虑,信号拾取装置设置在连接带时,完成骨折外固定器的过程即完成了信号拾取装置固定,本方案可有效缩短固定器安装以及信号拾取装置安装所需要的时耗;在采用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夹板上的情况下,信号拾取装置可设定为仅为体征参数检测仪器的前端信号拾取元件,信号处理、供电等零件固定在夹板上即可,这样,此
运用下也能够缩短固定器安装以及信号拾取装置安装所需要的时耗。
[0013]其次,通过设置为还包括第二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设置在连接带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位于连接带的内部,当通过带扣对骨折外固定器进行初步固定后,相较于仅采用带扣调整束紧程度,可通过调整第二气囊中的气压,由于气压调节精度可控性更高,这样可使得骨折外固定器能够相对舒服以及有效的被安装在患者的肢体上;当患者肢体发生局部水肿情况时,由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共同围成本装置上的内压空间,在连接带适应局部水肿变化的同时,该内压空间相较于仅采用第一气囊,内压变大程度减小,通过内压变化缓冲能力使得因为组织水肿导致的对患者肢体的约束力变化减小,从而提升骨折外固定装置佩戴舒适性,从约束力变化上改善患者疼痛;所述第一气囊可作为夹板下方的垫层,如支撑于担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包括骨折外固定器,所述骨折外固定器包括夹板(1)以及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用于将夹板(1)绑扎固定在患者肢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上还设置有第一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4)设置在夹板(1)上用于与病人肢体接触的一侧的对侧;所述连接带(2)上还设置有第二气囊(16),所述第二气囊(16)设置在连接带(2)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位于连接带(2)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囊(16)与第一气囊(4)可导通;所述骨折外固定器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连接带(2)束紧程度的带扣;还包括信号拾取装置(3),所述信号拾取装置(3)用于检测患者的体征参数,所述信号拾取装置(3)设置在连接带(2)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上或通过柔性绳连接在夹板(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为多根;所述体征参数包括心率、温度、体表湿度、组织肿胀情况、血液流变特征中的至少一个,针对任意被监测的体征参数,用于获取该体征参数的信号拾取装置(3)的数量均大于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4)通过绑带(7)与夹板(1)形成可拆卸连接关系,所述夹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绑带(7)穿过的绑扎孔(13),定义夹板(1)上用于与患者肢体接触的一侧为内侧面、所述内侧面的对侧为外侧面,其余侧面为侧壁面,所述绑扎孔(13)其中一端的孔口位于所述侧壁面上,另一端的孔口位于所述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16)通过导气管导通,所述导气管包括主管及分支管(11),主管的进气端与第一气囊(4)相连,主管的出气端设置有布气管(10),分支管(11)的一端与布气管(1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气囊(16)相连;所述主管上还设置有管接头(8)、截断阀(9),所述主管至少有两段,各段主管通过管接头(8)串联;所述截断阀(9)串联在管接头(8)与布气管(10)之间的主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16)设置在连接带(2)的内部:连接带(2)为内侧具有腔体的袋状结构,所述腔体作为第二气囊(16)的囊体空间,连接带(2)各侧的侧壁均为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包括内侧的橡胶层(12)及设置在橡胶层(12)外侧的织物层(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孟秋赵庆华张克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