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华军专利>正文

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07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其由麝香、川芎、马蹄香、木香、檀香、陈皮、青皮、白芷、薄荷、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血竭、沉香、穿山甲、藿香、花椒、山苍子、血三七、炒香附子、生川乌、生草乌、及己、红木香、砂仁、羌活、独活、艾绒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草药制成,成本低,且各药物诸药合用,互补互促,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可具有祛风除湿、镇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可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等、陈伤、颈椎病、肩周炎等进行有效的治疗,见效快,无刺激性,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

技术介绍

[0002]风湿,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也是一种致残较高的病,是现代医学难治愈的疾病。风湿属寒痹症,多属表症,类风湿病属湿热痹,或寒热错杂痹症,属里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僵直,畸形,甚致关节肿大、灼热,内含于五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其病因是:(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湿地,涉水冒雨,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不能抵御风寒湿邪侵袭,以致流注经络关节而发病。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痹》所说:“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
……
皆由气血亏损,胰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2)、感受风湿热邪:由于感受风湿热邪,或初为风寒湿邪外侵,日久不愈,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所致。
[0003]而陈旧伤复发痛主要表现为年骨、筋、肌肉受损伤治愈后,到了晚年受损处,又产生疼痛感,陈旧伤复发痛病是终身难以治愈的顽症,且发病人数有不断增加和大量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体育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这种病以难忍的疼痛为主,重则可以致人丧失劳动能力且经常复发。
[0004]目前治疗风湿病或陈旧伤复发的药品种类很多,但是,价格较高,治疗费用高,副作用大,治愈率低,使病人难以承受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可对风湿、类风湿、陈旧伤复发进行有效的治疗,治疗成本低,操作方便。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其由麝香、川芎、马蹄香、木香、檀香、陈皮、青皮、白芷、薄荷、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血竭、沉香、穿山甲、藿香、花椒、山苍子、血三七、炒香附子、生川乌、生草乌、及己、红木香、砂仁、羌活、独活、艾绒组成。
[0008]进一步地,其制备方法如下:
[0009]将除艾绒外其他的原料药研磨成粉,然后将粉状药采用艾绒进行包裹即可。
[0010]进一步地,其使用时:用牛皮纸卷成中空圆柱体,将艾绒及其包裹的药粉置于圆柱体内,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在炭火上加热后,受热后的开口端隔着棉布,对应按压在人体穴位上即可。
[0011]本专利技术的各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0012]麝香性温,味辛,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0013]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散寒。
[0014]马蹄香性平,味辛,归小肠膀胱经;消风散气解暑,利尿通淋去积。
[0015]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0016]檀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行气温中,开胃止痛。
[0017]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理气、调中、健脾、澡湿、化痰。
[0018]青皮性温,味辛、苦,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0019]白芷性温,味辛,归肺、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0020]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0021]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0022]肉桂性大热,味甘、辛,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0023]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0024]没药性平,味辛、苦,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0025]血竭性平,味甘、咸,归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0026]沉香性温,味辛、苦,归肾、脾、胃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0027]穿山甲性微寒,味咸,归肝、胃经;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0028]藿香性温,味辛,归胃、肺、脾经;辟秽,解暑,和中,祛湿,止呕。
[0029]花椒性热,味辛,归胃、脾、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0030]山苍子性温,味辛、苦,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0031]血三七性温,味辛、苦,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0032]炒香附子性平,味微苦,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0033]生川乌性热,味辛、苦,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0034]生草乌性热,味辛、苦,归心、脾、肝、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0035]及己性平,味苦,归肝经;活血散瘀,镇痛,杀虫。
[0036]红木香性温,味辛,归胃、脾、肝经;行气,活血,止痛,消胀。
[0037]砂仁性平,味甘、辛,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0038]羌活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0039]独活性微温,味辛、苦,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0040]艾绒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0041]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2]本专利技术采用中草药制成,成本低,且各药物诸药合用,互补互促,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可具有祛风除湿、镇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可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等、陈伤、颈椎病、肩周炎等进行有效的治疗,见效快,无刺激性,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5]实施例1: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其由麝香、川芎、马蹄香、木香、檀香、陈皮、青皮、白芷、薄荷、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血竭、沉香、穿山甲、藿香、花椒、山苍子、血三七、炒香附子、生川乌、生草乌、及己、红木香、砂仁、羌活、独活、艾绒组成。
[0046]其制备方法如下:
[0047]将除艾绒外其他的原料药研磨成粉,然后将粉状药采用艾绒进行包裹即可。
[0048]本专利技术可配合雷火针灸器具进行使用,其中一种使用方法如下:
[0049]用牛皮纸卷成中空圆柱体,将艾绒及其包裹的药粉置于圆柱体内,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端在炭火上加热后,受热后的开口端隔着棉布,对应按压在人体穴位上,每次半分钟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由麝香、川芎、马蹄香、木香、檀香、陈皮、青皮、白芷、薄荷、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血竭、沉香、穿山甲、藿香、花椒、山苍子、血三七、炒香附子、生川乌、生草乌、及己、红木香、砂仁、羌活、独活、艾绒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宋华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