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297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内的岩面上安装钢拱架,对岩面进行清理,湿喷机确定摆放位置;将水泥、砂、石和水按配合比搅拌混合,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根据强度确定水灰比后,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重点放在混凝土和易性上,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防止拌和料太干、太湿或离析等现象发生。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所供应原材料砂种类的不同,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试喷得出三种湿喷混凝土配合比,从而可避免堵管的情况和现象发生。象发生。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湿喷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涂灌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筑隧道内衬、墙壁、天棚等薄壁结构或其他结构的衬里以及钢结构的保护层。喷射混凝土是将预先配好的水泥、砂、石子、水和一定数量的外加剂,装入喷射机,利用高压空气将其送到喷头和速凝剂混合后,以很高的速度喷向岩石或混凝土的表面而形成。
[0003]混凝土喷射机是将混凝土拌和物直接喷向建筑物表面或结构物上,使建筑物表面得到加固或形成新的结构物的一种机械设备。
[0004]混凝土喷射机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设备,与其配套使用的机械设备有机械手、空压机、供水系统、配料及搅拌上料装置、速凝剂添加装置等,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配备组合,可实现多种工艺流程,也可将这些设备组装于一体构成集储料、搅拌、喷射于一体的三联机,从而提高整个混凝土喷射施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
[0005]而混凝土喷射机因机组设计缺陷:输送管道弯头多以及泵送压力有限。如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经常堵管,影响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在隧道内的岩面上安装钢拱架,对岩面进行清理,湿喷机确定摆放位置;
[0010]将水泥、砂、石和水按配合比搅拌混合,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
[0011]水泥采用P.O 42.5R水泥,水泥用量则为455~490kg/m3;
[0012]砂为中砂或细度模数<3.5的机制砂,砂用量为862~1084kg/m3;
[0013]石为小石,石用量为558~768kg/m3;
[0014]水采用地下水,水用量为200~218kg/m3;
[0015]速凝剂采用液体的速凝剂,用量为15.925~19.600kg/m3;
[0016]将混合完成的混凝土连续均匀地加入到湿喷机料斗内,液体速凝剂混合其中,通过输送泵将料斗内混凝土输送到喷头,压缩空气和液态速凝剂在混流器中混合,然后进入喷头与混凝土混合后从喷嘴高压喷出;
[0017]喷向岩石或混凝土表面完成初喷对坑洞进行补坑,初喷厚度不小于4cm,补坑结束后湿喷混凝土直至完成精平;
[0018]喷射厚度控制采用标桩法。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中砂细度模数为2.8或2.6。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小石的规格为5~10mm。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有机砂制备过程如:石渣通过破碎、筛分、制砂、清洗和提取后得到机制砂。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材料预处理中破碎、筛分、清洗和提取分别是采用了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圆振动筛、制砂机、振动筛、洗砂机和细沙提取机。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标桩法为利用锚杆外露长度作标桩,喷混凝土后无标桩头外露即可。如果不设锚杆,则可在岩面上用电钻钻孔锚固一些铁钉或φ6mm钢筋头,其外露长度与设计喷混凝土厚度相等,每平方米约设1~2根,梅花型布置,喷混凝土后无钢筋头外露即可。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喷头应距岩面为0.8~1.2m,在上部,可增加至1.2m~1.5m;喷射料束与受喷面垂直,与受喷面垂线成5
°
~15
°
夹角。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喷钢拱架时首先在配有钢筋网片的钢拱架中间的岩面进行喷射打底,喷嘴应靠近受喷面,并与垂直方向有一个小角度,使钢筋后面的混凝土能喷射得更加密实,防止钢筋后漏喷,以获得较好的包裹效果,然后侧喷钢拱架后面,喷嘴应靠近受喷面,与受喷面形成约75
°
角,然后再分层的喷射钢拱架中间,分层喷射直至扫平,修面时喷嘴距离受喷面约为1.2m时扫平,且喷嘴的移动速度要快且平稳。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根据强度确定水灰比后,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重点放在混凝土和易性上,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防止拌和料太干、太湿或离析等现象发生。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所供应原材料砂种类的不同,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试喷得出三种湿喷混凝土配合比,从而可避免堵管的情况和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是隧道初支中喷射顺序;
[0030]图2是喷射料束运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在隧道内的岩面上安装钢拱架,对岩面进行清理,湿喷机确定摆放位置;
[0034]将水泥、砂、石和水按配合比搅拌混合,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
[0035]水泥采用P.O 42.5R水泥,水泥用量则为455~490kg/m3;
[0036]砂为中砂或细度模数<3.5的机制砂,砂用量为862~1084kg/m3;
[0037]其中,中砂细度模数为2.8或2.6;
[0038]其中,有机砂制备过程如:石渣通过破碎、筛分、制砂、清洗和提取后得到机制砂,在材料预处理中破碎、筛分、清洗和提取分别是采用了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圆振动筛、制砂机、振动筛、洗砂机和细沙提取机。
[0039]石为小石,石用量为558~768kg/m3;
[0040]其中,小石的规格为5~10mm;
[0041]水采用地下水,水用量为200~218kg/m3;
[0042]速凝剂采用液体的速凝剂,用量为15.925~19.600kg/m3;
[0043]将混合完成的混凝土连续均匀地加入到湿喷机料斗内,液体速凝剂混合其中,通过输送泵将料斗内混凝土输送到喷头,压缩空气和液态速凝剂在混流器中混合,然后进入喷头与混凝土混合后从喷嘴高压喷出;
[0044]喷向岩石或混凝土表面完成初喷对坑洞进行补坑,初喷厚度不小于4cm,补坑结束后湿喷混凝土直至完成精平;
[0045]喷钢拱架时首先在配有钢筋网片的钢拱架中间的岩面进行喷射打底,喷嘴应靠近受喷面,并与垂直方向有一个小角度,使钢筋后面的混凝土能喷射得更加密实,防止钢筋后漏喷,以获得较好的包裹效果,然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内的岩面上安装钢拱架,对岩面进行清理,湿喷机确定摆放位置;将水泥、砂、石和水按配合比搅拌混合,保证喷射混凝土到湿喷现场的塌落度控制在8~12cm;水泥采用P.O 42.5R水泥,水泥用量则为455~490kg/m3;砂为中砂或细度模数<3.5的机制砂,砂用量为862~1084kg/m3;石为小石,石用量为558~768kg/m3;水采用地下水,水用量为200~218kg/m3;速凝剂采用液体的速凝剂,用量为15.925~19.600kg/m3;将混合完成的混凝土连续均匀地加入到湿喷机料斗内,液体速凝剂混合其中,通过输送泵将料斗内混凝土输送到喷头,压缩空气和液态速凝剂在混流器中混合,然后进入喷头与混凝土混合后从喷嘴高压喷出;喷向岩石或混凝土表面完成初喷对坑洞进行补坑,初喷厚度不小于4cm,补坑结束后湿喷混凝土直至完成精平;喷射厚度控制采用标桩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砂细度模数为2.8或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湿喷方法,其特征在于,小石的规格为5~10mm。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均蒙凯肖海苑罗含友刘坤连钟思宁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