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该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上盖,培养皿上盖包括培养皿上盖面、培养皿上环形壁面以及在培养皿上盖面靠近培养皿上环形壁面的一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空心柱,其中,空心柱的一侧圆柱面与培养皿上盖面固定连接,空心柱用于悬滴培养细胞;培养皿下盖,培养皿下盖包括培养皿下盖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悬滴培养都是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依据所用器皿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案,其一,利用专用的悬滴培养板(如美国3D Biomatrix公司的Perfecta悬滴板)进行悬滴培养;其二,将细胞悬液加在玻璃或者聚苯乙烯等塑料制作的培养皿的上盖,进行悬滴培养。
[0003]悬滴培养板的实质是在普通的96孔或者384孔培养板底部打上透孔,如图1所示,在细胞成团过程中,利用移液枪将细胞悬液添加到孔中,使液滴悬挂在悬滴板上。在成团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不慎可能造成液滴坠落,导致成团失败;加之,悬滴板的价格要大大高于普通培养皿,使得悬滴培养的成本增加。
[0004]利用培养皿进行悬滴培养时,先用移液枪将细胞悬液加在培养皿的盖子上,然后将培养皿上盖翻转,使得液滴悬挂在培养皿上盖下方。由于培养皿上盖表面是一整个没有加以隔断的圆面,在滴加细胞悬液时,可能发生两个或者多个液滴的融合,且在翻转的过程中液滴容易发生坠落,导致成团失败;另外,在细胞成团之后,细胞团不便于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及其制备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包括:
[0007]培养皿上盖,培养皿上盖包括培养皿上盖面、培养皿上环形壁面以及在培养皿上盖面靠近培养皿上环形壁面的一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空心柱,其中,空心柱的一侧圆柱面与培养皿上盖面固定连接,空心柱用于悬滴培养细胞;
[0008]培养皿下盖,培养皿下盖包括培养皿下盖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还包括:
[0010]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承接台、收集槽、侧壁面、底座;
[0011]其中,承接台包括多个凹槽和多个平台,凹槽与平台间隔分布,平台用于挤压空心柱内的液滴;
[0012]收集槽设置于底座的一面,位于承接台的第一侧面的外端;
[0013]侧壁面分别环绕承接台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以及收集槽远离第一侧面的一端,与底座设置有收集槽的一面连接;
[0014]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侧壁面的高度等于承接台的平台高度和空心柱的高度之和;
[0016]培养皿上盖面的直径不低于侧壁面的对角线中最长的对角线的长度。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收集槽的深度根据底座的厚度而确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在第一侧面为截面的情况下,平台的截面宽度根据均匀分布的空心柱间的间距而确定。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凹槽由凹槽斜台和凹槽平台组成,以便于液滴的移动;
[0020]凹槽斜台的倾斜角度根据凹槽平台的高度和平台的高度确定。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收集装置还包括:斜台,以便于液滴从凹槽移动到收集装置;
[0022]其中,斜台高的一侧与第一侧面连接,斜台低的一侧与收集槽连接。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收集装置包括疏水收集装置。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空心柱与培养皿上盖面固定连接的一侧圆柱面的面积大于空心柱的另一侧圆柱面的面积,以便于悬滴培养细胞。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6]利用注塑工艺,将培养皿上盖面、培养皿上环形壁面以及空心柱经过一体成型形成培养皿上盖,其中,空心柱均匀分布在培养皿上盖面靠近培养皿上环形壁面的一侧,空心柱的一侧圆柱面与培养皿上盖面固定连接,空心柱用于悬滴培养细胞;以及
[0027]利用注塑工艺,将培养皿下盖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经过一体成型形成培养皿下盖。
附图说明
[0028]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悬滴板悬滴培养细胞团的示意图;
[0029]图2(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主视图;
[0030]图2(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刨面图;
[0031]图3(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2]图3(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收集装置的拆分结构图;
[0033]图4(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现有技术中培养皿的结构图;
[0034]图4(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现有技术中培养皿上盖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0035]图4(c)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现有技术中培养皿下盖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0036]图5(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收集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0037]图5(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
皿的收集装置的俯视图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0038]图5(c)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收集装置的左视图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0039]图5(d)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的收集装置的拆分结构图中具体结构参数标记示意图;
[0040]图6(a)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进行悬滴培养细胞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的主视图;
[0041]图6(b)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进行悬滴培养细胞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的俯视图;
[0042]图6(c)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进行悬滴培养细胞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的左视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
培养皿上盖;11
‑
培养皿上盖面;12
‑
培养皿上环形壁面;13
‑
空心柱;
[0045]2‑
培养皿下盖;21
‑
培养皿下盖面;22
‑
培养皿下环形壁面;
[0046]3‑
收集装置;31
‑
承接台;311
‑
凹槽;312
‑
平台;3111
‑
凹槽斜台;3112
‑
凹槽平台;32
‑
收集槽;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上盖,所述培养皿上盖包括培养皿上盖面、培养皿上环形壁面以及在所述培养皿上盖面靠近所述培养皿上环形壁面的一侧设有均匀分布的空心柱,其中,所述空心柱的一侧圆柱面与所述培养皿上盖面固定连接,所述空心柱用于悬滴培养细胞;培养皿下盖,所述培养皿下盖包括培养皿下盖面、培养皿下环形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承接台、收集槽、侧壁面、底座;其中,所述承接台包括多个凹槽和多个平台,所述凹槽与所述平台间隔分布,所述平台用于挤压所述空心柱内的液滴;所述收集槽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面,位于所述承接台的第一侧面的外端;所述侧壁面分别环绕所述承接台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以及所述收集槽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设置有所述收集槽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其中,所述侧壁面的高度等于所述承接台的平台高度和所述空心柱的高度之和;所述培养皿上盖面的直径不低于所述侧壁面的对角线中最长的所述对角线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其中,所述收集槽的深度根据所述底座的厚度而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悬滴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两用培养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英潇,范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