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84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上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的等间隔纵横布置的若干个垫块组件;垫块组件包括上垫块和下垫块,上垫块、下垫块之间插接有两根支撑件,每根支撑件的侧壁两端均对称固定有上支撑限位架和下支撑限位架,上层钢筋网支撑在上支撑限位架上,下层钢筋网支撑在下支撑限位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涵洞盖板与墙身钢筋安装施工过程中同时将钢筋进行了定位与支撑,减少了二次对钢筋进行马蹄支撑筋的施工,节约了用料和人工,大幅提高了涵洞盖板及墙身混凝土施工效率。可以有效的控制涵洞盖板/墙身上、下排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浇筑厚度、水平度,提高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的合格率。工的合格率。工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涵洞盖板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建设中,涵洞盖板/墙身厚度和钢筋保护层是施工质量控制重点,但也往往是控制难点,很多项目钢筋保护层控制效果不理想,甚至难以达到验收标准。现浇涵洞盖板多采用标高控制法控制盖板厚度,受混凝土工人操作水平影响很大,容易出现盖板厚薄不均的情况,常用的拉线法和插钎法效果不佳。涵洞墙身由于工人加固模板操作水平原因,为防止爆模,时常加固过紧将内部钢筋挤压变形,造成局部墙身厚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上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的等间隔纵横布置的若干个垫块组件;
[0006]所述垫块组件包括上垫块和下垫块,所述上垫块、下垫块之间插接有两根支撑件,每根支撑件的侧壁两端均对称固定有上支撑限位架和下支撑限位架,所述上层钢筋网支撑在上支撑限位架上,所述下层钢筋网支撑在下支撑限位架上。
[0007]所述垫块组件按照1.5m
×
1.5m的间距排布。
[0008]所述上垫块的底部、下垫块的顶部设有与支撑件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件的上下两端插入所述插槽内。
[0009]特别的,所述上层钢筋网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在上支撑限位架上,所述下层钢筋网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在下支撑限位架上。
[0010]特别的,所述上支撑限位架、下支撑限位架上设有弧形槽,所述上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的钢筋安置在弧形槽内。
[0011]所述上支撑限位架、下支撑限位架焊接在支撑件的侧壁上。
[0012]所述上垫块、下垫块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
[0013]所述支撑件为圆柱形支撑杆或者长方体形支撑杆。
[0014]所述上支撑限位架、下支撑限位架为圆柱形结构或者长方体形结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涵洞盖板与墙身钢筋安装施工过程中同时将钢筋进行了定位与支撑,减少了二次对钢筋进行马蹄支撑筋的施工,节约了用料和人工,大幅提高了涵洞盖板及墙身混凝土施工效率。可以有效的控制涵洞盖板/墙身上、下排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浇筑厚度、水平度,提高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垫块组件其中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垫块组件另外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0019]图中:1

垫块组件;2

上层钢筋网;3

下层钢筋网;
[0020]1.1

上垫块;1.2

下垫块;1.3

支撑件;1.4

上支撑限位架;1.5

下支撑限位架;1.6

弧形槽;
[0021]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的等间隔纵横布置的若干个垫块组件1;
[0024]所述垫块组件1包括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所述上垫块1.1、下垫块1.2之间插接有两根支撑件1.3,每根支撑件1.3的侧壁两端均对称固定有上支撑限位架1.4和下支撑限位架1.5,所述上层钢筋网2支撑在上支撑限位架1.4上,所述下层钢筋网3支撑在下支撑限位架1.5上。
[0025]所述垫块组件1按照1.5m
×
1.5m的间距排布。
[0026]所述上垫块1.1的底部、下垫块1.2的顶部设有与支撑件1.3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件1.3的上下两端插入所述插槽内。
[0027]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与上支撑限位架1.4、下支撑限位架1.5的连接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0028]例如,所述上层钢筋网2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在上支撑限位架1.4上,所述下层钢筋网3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在下支撑限位架1.5上。
[0029]采用扎丝绑扎的方式固定的比较稳固,但是比较繁琐。因此可以在上支撑限位架1.4、下支撑限位架1.5上设置弧形槽1.6,所述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的钢筋安置在弧形槽1.6内。
[0030]所述上支撑限位架1.4、下支撑限位架1.5焊接在支撑件1.3的侧壁上。
[0031]所述上垫块1.1、下垫块1.2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方形,当然不限于这两种。上垫块1.1、下垫块1.2是由砂浆或者砼浇筑的两个相同的预制块。
[0032]所述支撑件1.3为圆柱形支撑杆或者长方体形支撑杆,当然也不限于这两种形式。支撑件1.3的长度可以根据涵洞盖板/墙身厚度进行加工。
[0033]所述上支撑限位架1.4、下支撑限位架1.5为圆柱形结构或者长方体形结构,当然也不限于这两种结构。上支撑限位架1.4、下支撑限位架1.5用于支撑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防止其滑落或者变形。
[0034]工作原理:
[0035]使垫块组件1在具备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同时,对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进行定位支撑作用,同时通过调整上垫块1.1、下垫块1.2之间支撑件1.3的长度使垫块组件1高度与涵洞盖板/墙身厚度一致(略低于板厚0.3

0.5mm),进而对涵洞盖板/墙身的厚度进
行精确控制,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质量。
[0036]工作过程:
[0037]第一步:垫块组件1按照1.5m
×
1.5m的间距在涵洞盖板/墙身上进行布置,将下层钢筋网3置于下支撑限位架1.5上,上层钢筋网2置于上支撑限位架1.4上,并固定。
[0038]第二步:对布置好的区域进行检查,是否有垫块组件1位移及破损情况,如有及时调整及更换。
[0039]第三步:垫块组件1安装完成以后,检查无误,进行涵洞盖板/墙身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结合平时用的标高控制措施对顶板标高进行复核第一步对涵洞盖板/墙身进行控制。
[0040]本技术的垫块组件1在涵洞盖板和墙身上使用效果良好。
[0041]提高施工效率与经济效益:在涵洞盖板与墙身钢筋安装施工过程中同时将钢筋进行了定位与支撑,减少了二次对钢筋进行马蹄支撑筋的施工,节约了用料和人工,大幅提高了涵洞盖板及墙身混凝土施工效率。
[0042]质量提高:可以有效的控制涵洞盖板/墙身上、下排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浇筑厚度、水平度,使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的合格率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撑上层钢筋网(2)、下层钢筋网(3)的等间隔纵横布置的若干个垫块组件(1);所述垫块组件(1)包括上垫块(1.1)和下垫块(1.2),所述上垫块(1.1)、下垫块(1.2)之间插接有两根支撑件(1.3),每根支撑件(1.3)的侧壁两端均对称固定有上支撑限位架(1.4)和下支撑限位架(1.5),所述上层钢筋网(2)支撑在上支撑限位架(1.4)上,所述下层钢筋网(3)支撑在下支撑限位架(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组件(1)按照1.5m
×
1.5m的间距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块(1.1)的底部、下垫块(1.2)的顶部设有与支撑件(1.3)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件(1.3)的上下两端插入所述插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钢筋保护层并控制涵洞盖板厚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网(2)通过扎丝绑扎固定在上支撑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智辉曹向浦喻锦涛赵帅高坤马维生马祥瑞向发虎张学友潘海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