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475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4
一种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其可定位于车辆的末端附近,以减少侧面碰撞期间施加给乘员的冲击力。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可包括多个能量吸收器,其位于车辆乘客舱和车辆的纵向端之间的多个横向侧上。多个能量吸收器可配置为在有限的行驶距离(发生减速的距离)内吸收碰撞力,以防止对多名乘员和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系统造成损伤。多个能量吸收器可配置为在压缩力下沿车辆的倾斜轴变形。侧面碰撞碰撞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散布器,其设置于多个能量吸收器之间,以将碰撞力分散到车辆的其他多个部分。部分。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PCT申请要求以2019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6/717,928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3]传统车辆被设计为在侧面碰撞期间为乘客提供保护。在传统乘客车辆中,所有乘员都面向车辆向前运动的方向,有几种结构可在侧面碰撞冲击期间保护乘员,所述几种结构包括门槛、门柱或框架、以及乘客座椅的安装结构。这些结构通常可吸收由侧面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在具有乘员面向彼此的车厢座椅配置(carriage seating configuration)的车辆中,这些结构相对于乘员并不在同一位置,因此在遭遇冲击期间可能无法充分吸收能量。
附图说明
[0004]参照附图进行以下详细描述。在以下附图中,附图标记的最左侧数字标识第一次出现该附图标记的附图。在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相同的部件或特征。
[0005]图1是具有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车辆的俯视图。
[0006]图2A是具有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车辆的立体图。
[0007]图2B是示例性的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立体图。
[0008]图3A是连接到车辆的用于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性能量吸收器的立体图。
[0009]图3B是用于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性能量吸收器的立体图。
[0010]图3C是附接到支撑结构的图3B的示例性能量吸收器的立体图。
[0011]图4A为显示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性能量吸收器于冲击期间变形的立体图。
[0012]图4B为示出示例性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于冲击期间变形的俯视图。
[0013]图5为具有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示例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0014]图6是用于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另一示例性能量吸收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上所述,具有车厢座椅配置的车辆的各乘员不靠近传统的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例如门槛或门框定位。门槛,也称为门脚,是位于车门开口底部下方的车辆车身部分。在传统的车辆座椅中,各乘员可朝向车辆中心定位,车辆中心靠近或直接位于门槛上方。在传统的座椅配置中,门槛有助于在各乘员附近吸收和分配侧面碰撞力。在配置为车厢座椅的车辆中,各乘员可坐在车门、门框和门槛的纵向端部的前方或后方。此外,在配置为车厢座椅的车辆中,各乘员与车辆外部之间的车辆可借助于此吸收撞击能量的距离可能十分有限。
[0016]车辆均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以帮助确保乘员在撞击中的安全。其中一项测试为侧面碰撞撞击测试:FMVSS 214动态侧面碰撞保护

刚性杆侧面撞击测试。在此示例的侧面
碰撞撞击测试中,当车辆以32公里/小时(kph)的速度行驶、与车辆纵轴成约75
°
角时,以刚性杆进行撞击。该刚性杆配置为在接近车辆乘员头部的重心处撞击车辆。在具有传统座椅配置的车辆中,该刚性杆撞击车辆的中间部分靠近门槛和门框处。在车厢座椅配置的车辆中,可能会撞击靠近车辆的一端,其超出门槛的纵向端部。
[0017]本申请涉及一种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此结构配置为定位于靠近乘员车辆的端部以减少在侧面冲击期间由乘员吸收的力道和/或保护电池、动力传动系统或车辆的其他系统。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可包括能量吸收器,这些能量吸收器在乘客舱和车辆的纵向端部(例如,车辆的前部或后部)之间位于车辆的横向侧部上。在一些示例中,各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可以靠近乘客舱地设置于车辆的门槛的纵向端部和车辆的纵向端部之间。各能量吸收器配置为以有限的滑动距离(发生减速的距离)将施加到乘员的力进行最小化,以防止对乘员和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系统造成损坏。各能量吸收器可配置为在压缩力下沿车辆的倾斜轴变形。如本文所述的,此类多种能量吸收器可基于特定几何构造、材料成分或其组合来设计以促进此类的变形。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散布器,该负载散布器设置于相应的能量吸收器和乘客舱、电池壳体或车辆的其他结构之间,以将施加到能量吸收器的碰撞力分布到乘客舱、电池壳体或车辆中的其他结构的更大区域。在一些示例中,插设于每个能量吸收器和车辆的电池壳体之间的车身或驱动组件框架的一部分可以用作负载散布器。在一些示例中,每个负载散布器可具有接触电池壳体的表面积,该表面积大于相应的能量吸收器接触负载散布器的表面积。与能量吸收器相同,这样的负载散布器可包括特定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组成或其组合以促进这样的力分布。在至少一些示例中,这样的能量吸收器和负载散布器可一体成型并包括单一构件。防撞击结构可附加地或替代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板件、壳体、横梁、梁柱和/或直接或间接耦接在各能量吸收器之间的其他结构件,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负载路径来进一步将碰撞力传递或分配到车辆的车身或框架。在一些示例中,各负载路径结构耦接至负载散布结构(和/或与其一体成形),负载散布结构将碰撞力从能量吸收器分配到各负载路径。
[0018]在一些示例中,车辆包括两个轴,其中每个轴定位于乘客舱和车辆的一端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各能量吸收器定位于两个轴其中之一与乘客舱之间。车辆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被电池壳体包围的电池。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壳体的一部分定位在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能量吸收器之间,使得电池壳体充当施加到各能量吸收器的其中之一的力的负载散布器。在一些示例中,电池壳体和电池之间具有空间或间隙,以允许电池壳体在冲击期间发生一些变形而不会损坏电池。
[0019]在一些示例中,车辆包括耦接到乘客舱的一端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包括车辆的车轴和一对车轮。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变速箱和/或耦接到车轴以推进车辆的其他多种动力传动系统部件。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池和电池壳体。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的各能量吸收器可直接或间接地耦接到驱动组件并且可定位在电池壳体的外板。在一些示例中,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能量吸收器和电池壳体之间的负载散布结构,如上所述。
[0020]在一些示例中,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可以用在双向的车辆上(即,根据行驶方向,车辆的两个纵向端都可以是车辆的前端)。双向车辆可具有位于车辆一端或两端的侧面碰撞防撞击结构。
[0021]在一些示例中,各能量吸收器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形成,例如铝、钢或其他金属、碳纤维、聚合物、塑料、发泡材料或前述材料的组合。在一些示例中,各能量吸收器包括外壁。外壁可以被一个或多个腹板分成多个单元。在一些示例中,外壁的第一侧可比外壁的第二侧短,其中外壁的第一侧比外壁的第二侧更靠近车辆的纵向端部。在一些示例中,外壁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的横向轴(车辆的横向轴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以倾斜角延伸。通过设置各能量吸收器于该倾斜角的方向,碰撞结构能够吸收更多来自车辆正面和侧面的冲击能量。在一些示例中,倾斜角相对于车辆的横向轴在大约介于0
°
和大约30
°
之间,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倾斜角介于大约10
°
和大约20
°
之间。在一个特定示例中,倾斜角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包括:第一纵向端部、与第一纵向端部相反的第二纵向端部、第一横向侧部、以及与第一横向侧部相反的第二横向侧部;位于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之间的乘客舱,其中,乘客舱包括靠近第一纵向端部且面向第二纵向端部的座椅;第一轴,其设置于第一纵向端部和乘客舱之间;第二轴,其设置于第二纵向端部和乘客舱之间;第一能量吸收器,其在第一横向侧部上设置于第一轴和乘客舱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变形以吸收在第一横向侧部上的冲击能量,第一能量吸收器包括开放式单元结构;以及第二能量吸收器,其在第二横向侧部上设置于第一轴和乘客舱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变形以吸收在第二横向侧部上的冲击能量,第二能量吸收器包括开放式单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能量吸收器或第二能量吸收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外壁,所述外壁由一个或多个腹板分成多个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外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腹板相对于在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之间延伸的横向轴以倾斜角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倾斜角介于约1
°
至20
°
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能量吸收器或第二能量吸收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挤出件。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第一能量吸收器或第二能量吸收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铝、钢、碳纤维或塑料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在第一纵向端部处耦接至乘客舱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轴和电池壳体,其中,第一能量吸收器和第二能量吸收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横向地耦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能量吸收器和所述车辆的车身之间的负载散布器。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祖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