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包括分离筒、驱动电机、叶轮、主轴、进气管、排气管、抽尘风机、及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机。分离筒内设置有叶轮主轴,其上端有驱动电机、进气管,其下端设置有排气管、抽尘风机;作业时,启动机外引风机把待处理气尘从前置双级环流旋风除尘机第一进气管吸入,经逐级气尘分离后的超细粉尘从分离筒进气管进入分离筒内从上往下进行气尘分离,在叶轮加速分离后的粉尘沿分离筒内壁往下移动至筒下端由抽尘风机抽出送入前置除尘机再处理,筒内分离后干净的空气由引风机从分离筒下端排气管抽出机外大气中。由引风机从分离筒下端排气管抽出机外大气中。由引风机从分离筒下端排气管抽出机外大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细粉尘除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轮加速离心分离技术与旋风除尘器配套为一体的除尘技术,作为除尘使用,属于粉尘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旋风除尘器,大多用来除去5um以上的粒子,较好的并联多管旋风除尘器对3um的粒子也只有80
‑
85%的除尘效率,对于3um以下更小的颗粒的粉尘就无能为力了,所以现在的旋风除尘器后端就不得不配套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存在易损件多、压降大、耗能高、制造成本高及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除尘器除尘技术不足的缺点,提供一种能高效除去5um以下的超细粉尘,可完全替代现有布袋除尘器等终端配套设备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包括分离筒、上端盖、下封盖、锥形管、外套管叶轮、主轴、驱动电机、轴承座、支架、数块支承板、抽尘风机、吸尘管、排尘管、第三进气管、第三排气管及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和连接管构成:分离筒设置在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终端,叶轮设置在分离筒内上段中心,叶轮中心设置有主轴,分离筒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上轴承座、驱动电机及第三进气管,其下端设置有第三排气管吸尘管、抽尘风机及排尘管。
[0006]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分离筒、上端盖、集尘管、外套管、下封盖;分离筒是其上端设置有外法兰的圆形筒体,开有中心孔的上端盖设置在其上端的外法兰上面并用螺栓相互固定连接,锥形管是上大下小口径设置在分离筒下端,其上端口直径与分离筒直径一样大并用焊接方式形相互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其下端口直径一样大侧面设置有第一通孔的套管并相互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套管下端口设置有开有大于第三排气管外径中心孔的下封盖并相互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0007]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叶轮;其由轮毂、数块叶片及驱动杆构成,叶片高度大于宽度设计,驱动杆是长方形板状设计,板两侧面设计成尖口棱形状并与叶片内侧边垂直焊接时按叶轮旋转方向与水平面所成仰角20
°
左右设置,轮毂其中心设置有大于主轴的轴孔,下端设置成上大下小锥形状,其外径与驱动杆内端口用焊接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0008]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上轴承座、驱动电机及支架;上轴承座设置在上端盖中心并相互用螺栓固定,其内设置有上轴承,支架设置在上端盖上方,其下端用螺栓固定在上端盖上,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上面并用螺栓相互固定连接。
[0009]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数块支承板、下轴承座;支承板是长方形板状设计,板两侧面设计成尖口棱形状,外端用螺栓固定在分离筒内离上端盖一定距离的
筒壁上,当支承板与分离筒内壁固定时要按叶轮旋转反方向与水平面所成仰角20
°
左右设置,下轴承座设置在筒内中心与支承板水平位置,其外径与支承板内端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下轴座上端设置成尖头状,其下端内设置有下轴承。
[0010]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主轴;其设置在分离筒内上段中心位置,其下端往下穿过下轴承座向下伸出一定长度并与下轴承呈转动连接,叶轮通过轮毂固定在主轴下端上,上端向上穿过上端盖及上轴承座内的上轴承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动呈转动连接。
[0011]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第三进气管、第三排气管;第三进气管设置在分离筒上端筒壁上,并与其内圆呈圆弧切线设置同时用焊接方式相互固定连接,第三排气管设置在分离筒内下端中心,其上端口高于锥形管上端口向上伸入分离筒一定长度设置,下端向下穿过下封盖中心孔下端口与下封盖距离一是长度设置并用焊接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吸尘管、抽尘风机、排尘管;吸尘管设置在分离筒下端外套管的通孔一外的管壁上并相互相通连接,吸尘管另一端与抽尘风机的进风口相通连接,排尘管一端与抽尘风机出风口相通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装置所述的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和连接管;其由第一级环流旋风除尘器、第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第一进气管、第一排气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排气管及第二连接管构成,第一进气管设置有通孔二,通孔二外管壁设置有排尘管并相通连接,第一进气管一端与机外气尘输送管相通连接,另一端切向进入第一环流旋风除尘器内相通连接,第一环流旋风除尘器顶端第一排气管与第一连接管相通连接,第一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环流旋风除尘器的第二进气管相通连接,第二环流旋风除尘器顶端的第二排气管与第二连接管相通连接,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三进气管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该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当待处理输入的气尘粉尘含量较小的场所时,可减少一级除尘,取消第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把第一级环流旋风除尘器顶端第一排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直接与分离筒上端的第三进气管相通连接,这样经从第一环流旋风除尘器气尘分离后的气尘就可直接进入分离筒内再分离,从而整机可减少一部分压降及降低不少能耗;如有现成的传统旋风除尘器也可代替本专利技术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所述的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不过传统旋风除尘器的配套对整机的压降会大一点及能耗也会高一些,但能把现成的传统旋风除尘机利用起来,可节约一部分前期投资成本。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根据实验室样机除尘作业测试数据是:整机压降小于1000pa,能耗小于同等除尘量的布袋除尘器,能高效除去5um以下的超细粉尘,可代替现有旋风除尘器后端设置的制造复杂、耗能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具有节能、高效、耐高温、易损件少、经久耐用、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广泛用于水泥厂、其它建材、煤场、冶金、粮食、化工、铸造及轻工等需要除尘行业的除尘作业;本专利技术是各需除尘行业的最佳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局部剖示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A
‑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B
‑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驱动电机,2、支架,3、联轴器,4、上轴承座,5、上端盖,6、上轴承,7、主轴,8、支承板,9、下轴承,10、下轴承座,11、叶片,12、驱动杆,13、轮毂,14、分离筒,15、叶轮,16、锥形管,17、第三排气管,18、外套管,19、下封盖,20、通孔一,21、吸尘管,22、抽尘风机,23、排尘管, 24、通孔二,25、第一进气管,26、进气孔,27、第三进气管,28、超细粉尘除尘装置,29、第一排气管,30、第一级环流旋风除尘器,31、第一连接管, 32、第二连接管,33、第二排气管,34、第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35、第二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及附图3对本专利技术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包括分离筒、上端盖、下封盖、锥形管、外套管叶轮、主轴、驱动电机、轴承座、支架、数块支承板、抽尘风机、吸尘管、排尘管、第三进气管、第三排气管及前置配套的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和连接管构成,其特征是:分离筒设置在双级环流旋风除尘器终端,叶轮设置在分离筒内上段中心,叶轮中心设置有主轴,分离筒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上轴承座、驱动电机及第三进气管,其下端设置有第三排气管吸尘管、抽尘风机及排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离筒、上端盖、集尘管、外套管、下封盖;分离筒是其上端设置有外法兰的圆形筒体,开有中心孔的上端盖设置在其上端的外法兰上面并用螺栓相互固定连接,锥形管是上大下小口径设置在分离筒下端,其上端口直径与分离筒直径一样大并用焊接方式形相互固定连接,下端设置有与其下端口直径一样大侧面设置有第一通孔的套管并相互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套管下端口设置有开有大于第三排气管外径中心孔的下封盖并相互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叶轮;其由轮毂、数块叶片及驱动杆构成,叶片高度大于宽度设计,驱动杆是长方形板状设计,板两侧面设计成尖口棱形状并与叶片内侧边垂直焊接时按叶轮旋转方向与水平面所成仰角20
°
左右设置,轮毂其中心设置有大于主轴的轴孔,下端设置成上大下小锥形状,其外径与驱动杆内端口用焊接方式相互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轴承座、驱动电机及支架;上轴承座设置在上端盖中心并相互用螺栓固定,其内设置有上轴承,支架设置在上端盖上方,其下端用螺栓固定在上端盖上,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上面并用螺栓相互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数块支承板、下轴承座;支承板是长方形板状设计,板两侧面设计成尖口棱形状,外端用螺栓固定在分离筒内离上端盖一定距离的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奇,
申请(专利权)人:沈智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