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24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包括:球囊扩张组件、加压管路以及加压机构;其中,所述球囊扩张组件具有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且所述球囊扩张组件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复位,所述二次扩张功能包括横向扩张功能以及前后扩张功能;其中,所述加压管路连通于所述加压机构与所述球囊扩张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设计比较合理,具备一次扩张和二次扩张功能,同时还具备横向扩张功能和前后扩张功能,能够对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有效的推挤,使突出部回纳,快速解除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用性较好。实用性较好。实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0003]目前的椎间盘复位装置,一般不具备一次扩张和二次扩张功能,同时也不具备横向扩张功能和前后扩张功能,难以对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有效的推挤,难以使突出部回纳,难以快速解除患者痛苦,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用性不太好。
[0004]为此,提出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设计比较合理,具备一次扩张和二次扩张功能,同时还具备横向扩张功能和前后扩张功能,能够对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有效的推挤,使突出部回纳,快速解除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用性较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包括:球囊扩张组件、加压管路以及加压机构;
[0008]其中,所述球囊扩张组件具有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且所述球囊扩张组件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复位,所述二次扩张功能包括横向扩张功能以及前后扩张功能;
[0009]其中,所述加压管路连通于所述加压机构与所述球囊扩张组件之间;
[0010]其中,所述加压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加压管路向所述球囊扩张组件中加入气体以使得所述球囊扩张组件实现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的目的。
[0011]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球囊扩张组件包括外球囊、两个横向扩张球囊、两个前后扩张球囊、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以及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均密封地嵌装在所述外球囊的球壁上,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之间的连线与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之间,且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相互连
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之间,且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相互连通。
[0012]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以及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位于所述外球囊内部的位置处均设有平面,所述平面上均固定且连通地安装有插接头,所述插接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
[0013]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以及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背向所述平面的位置处的球壁厚度小于其他位置处的球壁厚度。
[0014]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管路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以及第三软管,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均固定且密封地安装在所述外球囊的球壁上,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球囊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侧部相连通,所述第三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侧部相连通。
[0015]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靠近所述外球囊的位置处相互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外球囊的交界处外部还固定设有加强套。
[0016]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的侧部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位置处均连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排气管上均固定安装有排气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连接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朝向所述排气管设置。
[0017]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加压机构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加压机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以及所述第三软管设置,每组所述加压机构均包括活塞筒、活塞、活塞杆以及手柄,所述活塞筒的一端为开口端,且所述活塞筒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活塞筒的封闭端端面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嘴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连接嘴与所述活塞筒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连接嘴插接在所述连接座的内部,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朝向所述活塞筒的内部设置,所述活塞活动安装在所述活塞筒的内部,所述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塞背向所述连接嘴的一端端部,且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塞筒的开口端外部,所述手柄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端部。
[0018]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活塞筒的开口端外部均螺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中心位置处预留有与所述活塞杆相匹配的导向孔。
[0019]上述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中,所述端盖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活塞筒的内部相连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设计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由球囊扩张组件、加压管路以及加压机构构成,其中,球囊扩张组件具有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且球囊
扩张组件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复位,其中,一次扩张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大致复位,二次扩张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精细复位,从而保证该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对椎间盘突出病症的治疗效果,其中,横向扩张功能和前后扩张功能可以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病症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一步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精细复位,从而使得该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设计比较合理,实用性较好。
[0022]综上:该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设计比较合理,具备一次扩张和二次扩张功能,同时还具备横向扩张功能和前后扩张功能,能够对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有效的推挤,使突出部回纳,快速解除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局部视图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自骶管入路球囊扩张椎间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扩张组件(1)、加压管路(2)以及加压机构(3);其中,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具有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且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用于对椎间盘突出位置进行复位,所述二次扩张功能包括横向扩张功能以及前后扩张功能;其中,所述加压管路(2)连通于所述加压机构(3)与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之间;其中,所述加压机构(3)用于通过所述加压管路(2)向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中加入气体以使得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实现一次扩张以及二次扩张功能的目的;所述球囊扩张组件(1)包括外球囊(101)、两个横向扩张球囊(102)、两个前后扩张球囊(103)、第一连接管(104)以及第二连接管(105),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102)以及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103)均密封地嵌装在所述外球囊(101)的球壁上,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102)之间的连线与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103)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管(104)连接在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102)之间,且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10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104)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05)连接在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103)之间,且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10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05)相互连通;两个所述横向扩张球囊(102)以及两个所述前后扩张球囊(103)位于所述外球囊(101)内部的位置处均设有平面(106),所述平面(106)上均固定且连通地安装有插接头(107),所述插接头(10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04)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105);所述加压管路(2)包括第一软管(201)、第二软管(202)以及第三软管(203),所述第一软管(201)、所述第二软管(202)以及所述第三软管(203)均固定且密封地安装在所述外球囊(101)的球壁上,所述第一软管(201)的一端与所述外球囊(10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软管(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05)的侧部相连通,所述第三软管(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4)的侧部相连通;所述第一软管(201)、所述第二软管(202)以及所述第三软管(203)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08),且所述第一软管(201)、所述第二软管(202)以及所述第三软管(203)的侧部靠近所述连接座(208)的位置处均连通安装有排气管(206),所述第一软管(201)、所述第二软管(202)以及所述第三软管(203)上均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荣肖龙缪伟丰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