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及绕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02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及绕包机构,包括旋转轴、转盘、牵引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呈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及压轮组;所述转盘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且所述第一转向轮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轮组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驱使所述包带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可以缩短包带的牵引长度、减少风阻,降低噪音、提高运行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及绕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绕包机,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及绕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线缆的绕包生产过程中,首先是将芯线通过牵引组件牵引输出,同时包带通过放带机构输出,最后包带以一定的张力包裹于芯线上,从而使芯线及包带结合形成线缆。现有的绕包机放带机构放出包带后,包带需要经过绕包机构的旋转轴,然后再绕过一牵引轮,最后过通绕包支架引出到最外端而包裹到芯线上,然而,由于牵引轮与绕包支架是沿芯线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因此,包带从牵引出来后到与芯线包裹位置的距离还很大,在芯线的牵引力作用下包带很容易被拉伸变长,从而导致包带变形;并且,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包带受到的风阻很大,进而导致工作噪音大,旋转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带的牵引长度小、风阻小,噪音低、运行稳定性高的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带的牵引长度小、风阻小,噪音低、运行稳定性高的绕包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包括旋转轴、转盘、牵引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呈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及呈中心对称地枢接于所述转盘一侧的压轮组;所述转盘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且所述第一转向轮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轮组转动,以使所述压轮组牵引包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驱使所述包带旋转。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通过在所述转盘上设置两压轮组,并使得两所述压轮组呈对称地设置,又在所述转盘上设置第一转向轮,使所述第一转向轮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因此,两所述压轮组与所述第一转向轮基本处于同一径向平面上,当所述包带绕过两所述压轮组及所述第一转向轮而包覆所述芯线时,包带从所述旋转轴引出到包裹芯线的轴向距离很短。因而,包带沿轴向的牵引长度很小,穿带十分容易方便;当高速旋转时,风阻变得极小,从而有效减少包带的震动,极大地降低了噪音,并且有效提高旋转的稳定性,可以进行更高速的旋转,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采用两压轮组输送包带,前一压轮组可以对包带直接牵引,并且前一压轮组可以对前方的包带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防止放出的包带速度或包带量变化而对后方将要包裹于芯线上的包带造成影响,因此,两组压轮组可以完全屏蔽两压轮组以外的影响因素,进而使得包带能稳定地输出,保证包带稳定性。
[0007]较佳地,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从动轮分别与两所述压轮组的其中一压轮同轴固定,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滚动接触,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通过设置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并且使得所述主动轮与两所述从动轮滚动接触,从而可利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达到驱动两所述压轮组同时转动的目的,进而实现对包带双牵引的效果,提高包带输送的稳定性。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及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同步带围绕于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及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将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转轴上且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再利用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及第一同步带驱动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转动,从而可在不影响所述压轮组围绕所述转盘的中心轴公转的同时,驱使所述压轮组自转,实现对包带的牵引,其结构简单,控制十分方便。
[0009]较佳地,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沿中心轴方向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延伸到靠近所述压轮组的一端的端面。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包带能跟随所述旋转轴转动的同时向前输送,并且在所述通槽内受到的风阻小,输送更稳定。
[0010]较佳地,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压轮组的一端,以将所述包带引导到所述通槽内。通过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所述包带能准确、稳定地进入所述旋转轴内,提高运行的平稳性性。
[0011]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二从动皮带轮及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带围绕于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及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之间。
[0012]较佳地,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二转向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以将所述包带引导到所述压轮组;所述第二转向轮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到所述转盘的中心的距离。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转向轮,可以使得所述包带进入所述转盘后平稳、准确地输送到所述压轮组上,进而提高包带输送的平滑性及稳定性。
[0013]较佳地,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一转向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14]具体地,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所述第二转向轮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5]一种绕包机构,包括中心杆以及压轮双牵引机构,所述中心杆可供芯线从内部穿过,所述旋转轴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中心杆外,以驱使所述包带旋转并包裹于所述芯线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绕包机构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绕包机构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绕包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绕包机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绕包机构100包括压轮双牵引机构1及供芯线200从内部通过的中心杆2。所述压轮双牵引机构1包括旋转轴11、转盘12、牵引组件13、第一驱动机构14、第二驱动机构15及基座17,所述旋转轴11的外侧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7上,所述旋转轴11与所述中心杆2同轴地套接,且所述旋转轴11两端与所述中心杆2之间设置轴承,以使所述旋转轴11可相对所述中心杆2转动。所述牵引组件13包括第一转向轮131 及呈中心对称地枢接于所述转盘12一侧的压轮组132。每一所述压轮组132具有两相互抵压并可滚动接触的压轮132a,所述压轮132a的转轴132b与所述旋转轴11平行。所述转盘12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轴11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轮131设置于所述转盘12上,且所述第一转向轮131到所述转盘12的中心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132到所述转盘12的中心距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压轮组132转动,以使所述压轮组132牵引包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转盘、牵引组件、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旋转轴呈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转向轮及呈中心对称地枢接于所述转盘一侧的压轮组;所述转盘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轮设置于所述转盘上,且所述第一转向轮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小于所述压轮组到所述转盘的中心距离;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轮组转动,以使所述压轮组牵引包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驱使所述包带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从动轮分别与两所述压轮组的其中一压轮同轴固定,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滚动接触,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及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同轴且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主动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同步带围绕于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及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上的压轮双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壁沿中心轴方向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延伸到靠近所述压轮组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自安李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钲威电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