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01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一体化排涝泵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包括:泵站主体,其上包含:相连通于泵站主体底部外壁上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于泵站主体顶部外壁上的排水管路,设置于泵站主体内的提水泵组,其分别和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连通,顶板,底板,顶板和底板的外周壁上均环绕的固接有连接环套,每个连接环套内均活动连接有吊装组件,通过在泵站主体的顶部以及底部安装顶板和底板,并且,在顶板以及底板的外周壁上安装连接环套,通过连接环套内设置的多个吊装组件配合外界吊装设备实现对泵站主体的吊装,在实际操作时,可调节顶板、底板外侧连接环套内多个吊装组件之间的排布关系,满足了对泵站主体的稳定吊装。定吊装。定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一体化排涝泵站
,尤其涉及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体化泵站主要应用在污水提升、雨水提升等
,一体化泵站是一种集成地埋式泵站,一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预制,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泵站的泵水量的需求。
[0003]而一体化泵站在运输和安装时,由于自身重量较大,需要吊装设备的配合才能完成;
[0004]但是,目前的一体化泵站自身没有预制吊装系统,需要吊装绳索捆绑吊装,由于一体化泵站内部重心不确定,采用吊装绳索吊装的方式经常会出现吊装不稳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包括:泵站主体,其上包含:相连通于所述泵站主体底部外壁上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于所述泵站主体顶部外壁上的排水管路,设置于所述泵站主体内的提水泵组,其分别和所述进水管路以及所述排水管路连通,顶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泵站主体的顶端,底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泵站主体的底端,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外周壁上均环绕的固接有连接环套,每个所述连接环套内均活动连接有吊装组件,通过两个所述吊装组件配合外界吊装设备用以实现对所述泵站主体的吊装。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套包括:第一环圈,其焊接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外周壁上,且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环圈,其位于所述第一环圈的外侧,且远离所述一环圈的外侧壁上环绕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圈的内部开设有和所述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环圈和所述第二环圈之间设置有配合环圈,其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以及所述第二空腔均分别相连通于所述第三空腔。
[0008]优选的,所述吊装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连接块,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连接块,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内的配合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所述配合块之间相互固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所述环形槽的一侧外壁上相垂直的固定安装有延伸出所述连接环套的吊耳,并且,所述吊耳的端部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吊环。
[0009]优选的,所述配合环圈内相对设置的顶壁以及底壁上,沿其周向对称的开设有多条限制槽,其中,所述配合块上,开设有和所述限制槽外径一致的固定孔,还包括有:锁定
件,其贯穿所述限制槽以及所述固定孔,并用以对所述配合块在所述配合环圈内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螺杆,其具有:端头部以及固接于其一侧端面上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长度不低于所述配合环圈的高度,所述螺纹部上还螺接配合有螺母,并且,位于所述端头部与所述螺母之间的所述螺纹部外壁上,还套设有第一压紧片以及第二压紧片,所述第一压紧片贴合于所述配合环圈的顶壁上,且所述第二压紧片贴合于所述配合环圈的底壁上。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吊环内径的顶部位置处,还均开设有向外延伸的沉槽。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连接环套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至少两个吊装组件,并且,对应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外壁上的所述连接环套内的多个吊装组件均交叉错位排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
[0014]通过在泵站主体的顶部以及底部安装顶板和底板,并且,在顶板以及底板的外周壁上安装连接环套,通过连接环套内设置的多个吊装组件配合外界吊装设备实现对泵站主体的吊装,在实际操作时,可调节顶板、底板外侧连接环套内多个吊装组件之间的排布关系(错位排布或者同向排布),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从而满足了对泵站主体的稳定吊装,避免出现泵站主体损坏或者对人误伤的情况。
[0015]吊装组件在连接环套内可通过锁定件固定其位置,方便后续吊绳或者吊索穿过吊环实现对泵站主体的吊装,同时,吊环内开设的沉槽能够对吊环以及吊索进行卡紧限位,放置其出现偏移打滑的情况,保证了泵站主体吊装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泵站主体以及顶板、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环套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环套的正剖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吊装组件的俯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吊装组件的侧剖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泵站主体;11、进水管路;12、排水管路;
[0025]2、顶板;
[0026]3、底板;
[0027]4、连接环套;41、第一环圈;411、第一空腔;42、第二环圈;421、环形槽;422、第二空腔;43、配合环圈;431、第三空腔;432、限制槽;
[0028]5、吊装组件;51、第一连接块;52、第二连接块;53、配合块;531、固定孔;54、吊耳;55、吊环;551、沉槽;
[0029]6、锁定件;61、螺杆;611、端头部;612、螺纹部;62、螺母;63、第一压紧片;64、第二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包括:泵站主体1,其上包含:相连通于泵站主体1底部外壁上的进水管路11,相连通于泵站主体1顶部外壁上的排水管路12,设置于泵站主体1内的提水泵组,其分别和进水管路11以及排水管路12连通。
[0033]具体的,污水由进水管路11进入到泵站主体1内部,再经由其内部的提水泵组将污水抽引到位于高处排水管路12中,经由排水管路12将污水排出,完成污水的排放,此处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过多赘述。
[0034]请参阅图1

5,顶板2,其固定安装于泵站主体1的顶端,底板3,其固定安装于泵站主体1的底端,其中,顶板2和底板3的外周壁上均环绕的固接有连接环套4,每个连接环套4内均活动连接有吊装组件5,通过两个吊装组件5配合外界吊装设备用以实现对泵站主体1的吊装;
[0035]连接环套4包括:第一环圈41,其焊接固定于顶板2和底板3的外周壁上,且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411,第二环圈42,其位于第一环圈41的外侧,且远离第一环圈41的外侧壁上环绕的开设有环形槽421,第二环圈42的内部开设有和环形槽421相连通的第二空腔422,第一环圈41和第二环圈42之间设置有配合环圈43,其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431,第一空腔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主体(1),其上包含:相连通于所述泵站主体(1)底部外壁上的进水管路(11);相连通于所述泵站主体(1)顶部外壁上的排水管路(12);设置于所述泵站主体(1)内的提水泵组,其分别和所述进水管路(11)以及所述排水管路(12)连通;顶板(2),其固定安装于所述泵站主体(1)的顶端;底板(3),其固定安装于所述泵站主体(1)的底端;其中,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3)的外周壁上均环绕的固接有连接环套(4),每个所述连接环套(4)内均活动连接有吊装组件(5);通过两个所述吊装组件(5)配合外界吊装设备用以实现对所述泵站主体(1)的吊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套(4)包括:第一环圈(41),其焊接固定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3)的外周壁上,且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411);第二环圈(42),其位于所述第一环圈(41)的外侧,且远离所述第一环圈(41)的外侧壁上环绕的开设有环形槽(421);所述第二环圈(42)的内部开设有和所述环形槽(421)相连通的第二空腔(422);所述第一环圈(41)和所述第二环圈(42)之间设置有配合环圈(43),其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431);所述第一空腔(411)以及所述第二空腔(422)均分别相连通于所述第三空腔(4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装式一体化排涝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5)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411)内的第一连接块(51);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422)内的第二连接块(52);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431)内的配合块(53);所述第一连接块(51)、第二连接块(52)以及所述配合块(5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余国王美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载中科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