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带轮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轮缘位于开口端内侧的皮带轮(下称“新型皮带轮a”)是新能源汽车曲轴传动的重要零部件,它在结构上与传统带轮b相比较,由于其型腔内侧需要压配连接件,所以型腔比传统带轮要深。为保证传动平稳、刚性足够,一侧轮缘在幅板位,另一侧轮缘离开口端面有一定的距离。因要与连接件配合,其开口处要求要有足够的强度。因此该新型皮带轮的旋压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开口侧轮缘成型时必须对口部实施箍紧,否则轮缘背部容易产生夹缝,导致强度不足,造成产品不良。
[0003]现有的新型皮带轮系由毛坯经过多组旋轮逐渐旋压而成,前几组预成型,后几组为齿部成型,齿部成型时需对预成型中已经形成的开口部箍紧后进行旋压加工,而现有的旋转模具无法实现该功能,因此无法在现有的旋转模具上同时完成预成型和齿部成型,只能用两台设备来加工:在第一台设备预成型后,再由已预先装好的有固定外套的第二台设备来完成齿部成型加工。如此不仅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还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可以同时用于加工新型皮带轮的预成型和齿部成型的旋转模具,以解决现有旋转模具用于加工新型皮带轮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包括旋转座、推动组件、滑块、凸模和外滑套;所述旋转座具有一内腔,所述旋转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贯通的径向穿孔;所述推动组件可轴向移动的设置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座(100)、推动组件(200)、滑块(300)、凸模(400)和外滑套(500);所述旋转座(100)具有一内腔,所述旋转座(100)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贯通的径向穿孔(112);所述推动组件(200)可轴向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内腔里,所述推动组件(200)上设有第一斜面(221);所述滑块(300)可径向移动的穿设在所述径向穿孔(112)内,所述滑块(300)的内端与所述推动组件(200)抵接、外端与所述外滑套(500)抵接,所述滑块(300)的外端设有第二斜面(310);所述凸模(400)固接于所述旋转座(100)的顶部;所述外滑套(500)可轴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旋转座(100)上,所述外滑套(500)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310)相适配的第三斜面(510);用于预成型加工时,所述外滑套(500)未箍紧皮带轮,所述第一斜面(221)顶抵所述滑块(300)内端,所述第二斜面(310)顶抵所述第三斜面(510),所述外滑套(500)、滑块(300)和推动组件(200)之间相互顶抵形成限位;用于齿部加工时,所述外滑套(500)位于最高处且箍紧皮带轮开口,所述推动组件(200)顶抵所述滑块(300)内端,所述第二斜面(310)顶抵所述第三斜面(510),所述外滑套(500)、滑块(300)和推动组件(200)之间相互顶抵形成限位;所述推动组件(200)从用于预成型加工时的位置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斜面(221)持续顶抵所述滑块(300)内端以推动所述滑块(300)向外移动,所述第二斜面(310)持续顶抵所述第三斜面(510)进而推动所述外滑套(500)向上移动至所述用于齿部加工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组件,所述卸料组件包括内滑套(600)、卸料顶板(700)和卸料杆(800);所述内腔包括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的内径大于所述上腔的内径;所述内滑套(600)可轴向移动的套设在所述上腔外的所述旋转座(100)上,且位于所述下腔的上方;所述外滑套(500)套设在所述内滑套(600)外;所述卸料顶板(700)可轴向移动的设置于所述下腔内;所述卸料杆(800)可轴向移动的穿过所述下腔的上腔壁,所述卸料杆(800)的一端与所述卸料顶板(7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滑套(6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面(221)位于所述上腔里;所述推动组件(200)从用于齿部加工时的位置继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动组件(200)带动所述卸料顶板(70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内滑套(600)向上移动,将皮带轮顶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皮带轮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100)具有上座(110)、中座(120)和下座(130);所述上座(110)底部开设有所述径向穿孔(112),所述上座(110)内开设有第一腔室(111);所述中座(120)内开设有第二腔室(121),所述中座(120)相对所述上座(110)向外延伸形成容置平台(122);所述第一腔室(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1)共同构成所述上腔;所述下座(130)开设有第三腔室(131),所述第三腔室(131)构成所述下腔;所述内滑套(600)套设在所述上座(110)上,所述内滑套(600)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块(300)的避让槽(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航,罗广梅,江永彬,陈炯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捷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