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63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包括:透水砖面层,中砂找平层,透水土工布,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防渗膜,穿孔排水管,碎石盲沟。该透水砖铺装结构能及时将结构层内的下渗雨水排出,充分发挥透水铺装路面削减径流峰值的作用;防渗膜能很好的阻隔地下水与下渗雨水之间的联系,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地下水倒灌;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铺装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行道铺装路面是市政道路领域一种重要的路面形式,传统的人行道多为不透水的硬质铺装路面。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一种能促进雨水下渗的透水砖铺装路面应运而生。这种透水铺装在低地下水位区域能很好的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但是在高地下水位区域,雨水下渗缓慢,大量的雨水积存在透水砖铺装的结构层内,甚至还会发生地下水倒灌进入透水砖铺装结构层内的情况,导致透水砖铺装的下渗能力大大削弱,透水砖铺装的作用大打折扣。另外,经过很短的渗透路径进入地下的雨水,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雨水下渗还可能对路基造成破坏。
[0003]现有技术专利CN209099101U,专利名为《适合应用于高地下水位地区的透水铺装结构》,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孔排水管和不透水层的透水铺装结构,能有效避免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还能通过多孔排水管将透水铺装结构层能的雨水排出。但是该透水铺装结构的透水砖和底部波浪形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施工,施工成本高,实用性较差;且该透水铺装结构仅底面有不透水层,不能阻隔地下水与雨水的侧面联系,防渗效果不佳。
[000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在高地下水位区域既能隔断地下水与下渗雨水之间的联系,又便于施工的透水砖铺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在高地下水位区域,既能够隔断地下水与下渗雨水之间的联系,又便于施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包括中砂找平层2,所述中砂找平层2上方按照常规地面砖的形式铺设有透水砖面层1,所述中砂找平层2下方设置有透水土工布3,所述透水土工布3下方设置有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所述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下方设置有级配碎石底基层5,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的侧面和底面包裹有防渗膜6;所述防渗膜6位于级配碎石底基层5底面的部分水平铺设,仅在路面中间位置下凹形成碎石盲沟8,所述碎石盲沟8内设有穿孔排水管7。
[0007]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面层1可按照常规地面砖的形式铺设,无特殊要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砂找平层2其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透水砖面层1。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土工布3位于中砂找平层2与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之间,防止找平层的中砂堵塞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土工布3采用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为200g/m2;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厚度为140~160mm,透水系数不小于0.5mm/
s,连续孔隙率不应小于10%;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厚度为190~210mm,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连续孔隙率不应小于10%;级配碎石底基层5的侧面和底面均用防渗膜6包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碎石盲沟8位于级配碎石底基层5下的透水路面中间位置,形状为等腰梯形,内部用级配碎石填充;碎石盲沟8横断面应大于穿孔排水管7的横断面;碎石盲沟8的侧面和底面均用防渗膜6包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穿孔排水管7埋设在碎石盲沟内,接入附近的雨水管网,外侧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开孔率不小于3%;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防渗膜6用于包裹级配碎石底基层5与碎石盲沟8的侧面和底面;防渗膜6采用复合土工膜,且为两布一膜结构,按照土工布200g/m2+HDPE(光面1mm厚)+200g/m2的型式设置。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0016]1、通过在级配碎石底基层上方设置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能够保障透水铺装路面既具有一定强度,又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能。
[0017]2、碎石盲沟能很好的收集下渗雨水,碎石盲沟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穿孔排水管及时排入下游的雨水管网,及时腾出蓄水空间促进地面雨水下渗,充分发挥透水铺装路面削减径流峰值的作用;
[0018]3、防渗膜包裹了级配碎石底基层与碎石盲沟的侧面和底面,在高地下水位区域能很好的阻隔地下水与下渗雨水之间的联系,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地下水倒灌;
[0019]4、透水砖可按常规地面砖的形式铺设,结构层底面为结构简单的平面和梯形盲沟,便于施工,施工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中:1、透水砖面层;2、中砂找平层;3、透水土工布;4、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5、级配碎石底基层;6、防渗膜;7、穿孔排水管;8、碎石盲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3]需要指出,根据实施的需要,可将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步骤/部件拆分为更多步骤/部件,也可将两个或多个步骤/部件或者步骤/部件的部分操作组合成新的步骤/部件,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包括中砂找平层2,所述中砂找平层2上方按照常规地面砖的形式铺设有透水砖面层1,所述中砂找平层2下方设置有透水土工布3,所述透水土工布3下方设置有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所述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下方设置有级配碎石底基层5,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的侧面和
底面包裹有防渗膜6;所述防渗膜6位于级配碎石底基层5底面的部分水平铺设,仅在路面中间位置下凹形成碎石盲沟8,所述碎石盲沟8内设有穿孔排水管7。
[002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水砖面层1可按照常规地面砖的形式铺设,无特殊要求。
[002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砂找平层2其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透水砖面层1。
[0027]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土工布3位于中砂找平层2与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之间,防止找平层的中砂堵塞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土工布3采用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为200g/m2;
[0028]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厚度为140~160mm,透水系数不小于0.5mm/s,连续孔隙率不应小于10%;
[0029]更进一步的,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厚度为190~210mm,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连续孔隙率不应小于10%;级配碎石底基层5的侧面和底面均用防渗膜6包裹;
[0030]更进一步的,所述碎石盲沟8位于级配碎石底基层5下的透水路面中间位置,形状为等腰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用于人行道路面铺装,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砖面层(1)、中砂找平层(2)、透水土工布(3)、级配碎石底基层(5),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和透水土工布(3)中间还设有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所述级配碎石底基层(5)的侧面和底面包裹有防渗膜(6),所述防渗膜(6)位于级配碎石底基层(5)底面的部分水平铺设且在与路面中轴对应的位置下凹形成梯形的碎石盲沟(8),所述碎石盲沟(8)内设有穿孔排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砂找平层(2)的透水性能不低于透水砖面层(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3)设于中砂找平层(2)和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之间,用于防止中砂找平层(2)的中砂堵塞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爱兵左卫军任小梅马晟胡君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