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3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包括:电力载波收发电路,与信号检测装置和第一主控电路连接;第一主控电路,与第二主控电路连接,能够接收所述电力信号,并向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输出指令;第二主控电路,与无线传输电路连接;无线传输电路,与远程终端连接,能够将所述电力故障状态传输给所述远程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力载波收发电路,获取电力线缆的电力信号,并通过第一主控电路和第二主控电路实现对所述电力信号进行判断,以确定电力线缆是否为故障状态,若是,则通过无线传输电路将故障状态传输给远程终端以进行显示及备份,本申请结构轻便,且方便移动,并且实现了向远程终端无线传输信息的功能。实现了向远程终端无线传输信息的功能。实现了向远程终端无线传输信息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故障检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电力输送时,电力线缆是必须使用的重要载体,但由于电缆的长度很长,一旦电力线缆发生断线时,就需要及早的确定断线点并快速进行维修,否则就会造成居民用电困难以及工厂无法生产的问题,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进行电力线缆断点检测时,就需要用到电力线缆故障检测设备,目前常用的电力线缆故障检测装置虽能够检测断点找出故障,但是机体本身较为笨重,移动不便,并且无法将故障状态传输至远程终端进行显示及备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常用的电力线缆故障检测装置虽能够检测断点找出故障,但是机体本身较为笨重,移动不便,并且无法将故障状态传输至远程终端进行显示及备份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包括:
[0007]电力载波收发电路,与信号检测装置和第一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能够接收所述信号检测装置发出的电力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
[0008]第一主控电路,与第二主控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主控电路能够接收所述电力信号,并向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输出指令;能够将所述电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主控电路;
[0009]第二主控电路,与无线传输电路连接,能够接收所述数字信号,并将确认的电力故障状态传输给所述无线传输电路;
[0010]无线传输电路,与远程终端连接,能够将所述电力故障状态传输给所述远程终端。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2]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包括:
[0013]耦合电路,与所述信号检测装置、载波接收电路和载波发送电路连接,所述耦合电路能够将所述电力信号耦合成载波信号输出给所述载波发送电路;将所述载波接收电路接收的所述指令输出给所述信号检测装置;
[0014]所述载波接收电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连接,能够将所述第一主控电路输出的
所述指令传输给所述耦合电路;
[0015]所述载波发送电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连接,能够将所述载波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7]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还包括:
[0018]过零电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连接,能够检测接入的外部交流电压的过零信号,并将所述过零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0]所述载波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
[0021]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耦合电路的第一副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放入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的第一信号发送端连接;
[0022]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耦合电路的第一副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的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
[0023]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的一端连接;
[0024]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的第一信号发送端和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
[0025]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的一端连接。
[002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7]所述载波发送电路包括:第一芯片、双向稳压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0028]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副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0029]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副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30]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耦合电路的第二副线圈的两端连接;
[0031]所述第九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003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33]所述耦合电路包括:第十电容和第一变压器;
[0034]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与电力线缆的火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原线圈一端连接;
[0035]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力线缆的零线连接。
[003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37]所述过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复合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光电开关;
[0038]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基极与电力线缆的火线和所述耦合电路的原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力线缆的零线和所述耦合电路的原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合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39]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40]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连接;
[0041]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阴极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42]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地,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43]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004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45]所述无线传输电路为移动通信电路、蓝牙通信电路和WIFI电路中的任意一种。
[004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47]所述移动通信电路包括:第二芯片、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004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力载波收发电路(100),与信号检测装置和第一主控电路(200)连接,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100)能够接收所述信号检测装置发出的电力信号,并传输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第一主控电路(200),与第二主控电路(300)连接,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能够接收所述电力信号,并向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100)输出指令;能够将所述电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主控电路(300);第二主控电路(300),与无线传输电路(400)连接,能够接收所述数字信号,并将确认的电力故障状态传输给所述无线传输电路(400);无线传输电路(400),与远程终端连接,能够将所述电力故障状态传输给所述远程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100)包括:耦合电路(103),与所述信号检测装置、载波接收电路(101)和载波发送电路(102)连接,所述耦合电路(103)能够将所述电力信号耦合成载波信号输出给所述载波发送电路(102);将所述载波接收电路(101)接收的所述指令输出给所述信号检测装置;所述载波接收电路(101),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连接,能够将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输出的所述指令传输给所述耦合电路(103);所述载波发送电路(102),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连接,能够将所述载波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载波收发电路(100)还包括:过零电路(104),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连接,能够检测接入的外部交流电压的过零信号,并将所述过零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故障诊断及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接收电路(101)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耦合电路(103)的第一副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放入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的第一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耦合电路(103)的第一副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的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控电路(200)的第一信号发送端和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远离所述耦合电路(103)的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盛国杨晓华赵永辉李翔杨昊杨茗孙立元熊金刘光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