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63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包括第一翼轨、第二翼轨、组合心轨、扣件系统和轨枕系统,第一翼轨和第二翼轨纵向对称设置,组合心轨设置于第一翼轨和第二翼轨之间,轨枕系统由若干平行轨枕组成,扣件系统将第一翼轨、第二翼轨和组合心轨安装在轨枕系统上,扣件系统为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第一翼轨趾端、第二翼轨趾端和组合心轨跟端设置有坡度比为1:40的轨底坡,第一翼轨中部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翼轨两端顶部高度,第二翼轨中部顶部高度高于第二翼轨两端顶部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行车平稳性具有显著效果;辙叉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可显著提高辙叉区横向稳定性以及扣件系统的可靠性。定性以及扣件系统的可靠性。定性以及扣件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国有铁路铺设60kg/m钢轨9号道岔约2.2万组,铺设量巨大,主要产品图号为CZ577,设计年代为2002年,适用于时速≤120km/h的铁路线路,侧向通过速度为35km/h。基于现场的使用反馈统计,目前60kg/m钢轨9号道岔主要用于客货共线I级铁路正线、到发线道岔,重载铁路到发线道岔及其他站线道岔,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岔几何尺寸保持能力差;(2)辙叉区钢轨件易发生磨耗、掉块等伤损,使用寿命短;(3)使用预埋套管式扣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套管损坏频繁且更换困难,造成了巨大的养护维修工作量。
[0003]提高60kg/m钢轨9号道岔使用性能、提升其服役寿命成为了铁路工务部门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国铁集团主持针对主型60kg/m钢轨9号道岔进行改进设计。因此,需要对于9号道岔合金钢组合辙叉进行优化设计。
[0004]既有9号单开道岔采用预埋套管式扣件系统,在岔枕内预埋塑料套管,通过螺栓将扣件垫板与岔枕连接,实际使用中这种扣件系统所提供的横向约束不足,道岔横向稳定性较差,套管伤损失效的情况频繁出现,而套管的更换又非常麻烦,最终导致了大量的养护维修工作量。
[0005]基于以上几方面问题,现需一种新型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既有9号单开道岔道岔几何尺寸保持能力差;辙叉区钢轨件易发生磨耗、掉块等伤损,使用寿命短;使用预埋套管式扣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套管损坏频繁且更换困难,造成了巨大的养护维修工作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通过基于60N钢轨廓形的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包括第一翼轨、第二翼轨、组合心轨、扣件系统和轨枕系统,第一翼轨和第二翼轨纵向对称设置,组合心轨设置于第一翼轨和第二翼轨之间,轨枕系统由若干平行轨枕组成,扣件系统将第一翼轨、第二翼轨和组合心轨安装在轨枕系统上,扣件系统为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第一翼轨趾端、第二翼轨趾端和组合心轨跟端设置有坡度比为1:40的轨底坡,第一翼轨中部顶部高度高于第一翼轨两端顶部高度,第二翼轨中部顶部高度高于第二翼轨两端顶部高度;
[0008]组合心轨包括长心轨和短心轨,长心轨和短心轨一端连接呈尖端结构,长心轨长度大于短心轨长度,短心轨尖端面和根端面相互不平行,短心轨尖端面连接长心轨尖端侧面,长心轨尖端面与短心轨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作为优选方式,长心轨包括第一加工段、过渡段和第二加工段,第一加工段、过渡段和第二加工段依次纵向连接,第一加工段为尖端结构,第一加工段的顶部廓形为直径R13+R80+R300的三段平滑连接的圆弧,过渡段两侧边与第一加工段两侧边分别共线,第二加工段外侧边与过渡段外侧边共线,第二加工段内侧边与外侧边相互平行,第二加工段和过渡段的顶部廓形均为直径R8+R16+R60+R200的四段平滑连接员的圆弧。
[00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作为优选方式,短心轨顶部廓形为直径R8+R16+R60+R200的四段平滑连接员的圆弧。
[00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作为优选方式,第一翼轨轨底坡纵向内侧位置的钢轨、第二翼轨轨底坡纵向内侧位置的钢轨和组合心轨的轨底坡纵向内侧位置的钢轨设置有扭转过渡段。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作为优选方式,扣件系统为带有垫板的预埋扣件系统,扣件将垫板和第一翼轨、第二翼轨和组合心轨固定在轨枕系统上,垫板设置在第一翼轨、第二翼轨和组合心轨下方。
[001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作为优选方式,轨底坡位置的扣件系统的垫板上表面为平面,且外侧厚度高于内侧厚度。
[0014]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5](1)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轮载逐渐从翼轨过渡到长心轨上,侧向通过时轮载继续从长心轨过渡到短心轨上,在轮载过渡区设计翼轨逐渐抬高,翼轨与长心轨在高度上形成较好的匹配关系,可改善轮载过渡过程中的轮轨作用关系,减弱长心轨尖端小断面区域的冲击作用,提升长心轨的使用寿命,避免因为长心轨过早损坏而导致辙叉整体报废;
[0016](2)通过翼轨、长心轨、短心轨轨头加工,确保车轮在通过辙叉过程中,有效提升车辆运行平稳性;同时长心轨尖端在不影响行车平稳性的前提下,可有效提升长心轨前端薄弱断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0017](3)通过翼轨趾端和长、短心轨跟端钢轨扭转1:40实现与导曲钢轨和岔后区间钢轨的衔接,通过垫板的特殊设计与扭转的翼轨趾端和长、短心轨跟端合理配合,确保轨件的稳定性,以上措施可显著减缓钢轨件的伤损发生发展速率;
[0018](4)翼轨和长、短心轨通长采用合金钢材质进行制造,可有效提升强度和抗冲击和磨耗的性能,因此可有效提升辙叉的使用寿命;
[0019](5)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配合合金钢材质的钢轨件,可有效提升辙叉区轨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重载条件下轨道几何形位不易保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组合心轨示意图;
[0022]图3为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长心轨示意图;
[0023]图4为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廓形刀具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第一翼轨;2、第二翼轨;3、组合心轨;31、长心轨;311、第一加工段;312、过渡段;
313、第二加工段;32、短心轨;4、扣件系统;5、轨枕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包括第一翼轨1、第二翼轨2、组合心轨3、扣件系统4和轨枕系统5,第一翼轨1和第二翼轨2纵向对称设置,组合心轨3设置于第一翼轨1和第二翼轨2之间,轨枕系统5由若干平行轨枕组成,扣件系统4将第一翼轨1、第二翼轨2和组合心轨3安装在轨枕系统5上,扣件系统4为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4,第一翼轨1趾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翼轨(1)、第二翼轨(2)、组合心轨(3)、扣件系统(4)和轨枕系统(5),所述第一翼轨(1)和所述第二翼轨(2)纵向对称设置,所述组合心轨(3)设置于所述第一翼轨(1)和所述第二翼轨(2)之间,所述轨枕系统(5)由若干平行轨枕组成,所述扣件系统(4)将所述第一翼轨(1)、所述第二翼轨(2)和所述组合心轨(3)安装在所述轨枕系统(5)上,所述扣件系统(4)为预埋铁座式扣件系统(4),所述第一翼轨(1)趾端、所述第二翼轨(2)趾端和所述组合心轨(3)跟端设置有坡度比为1:40的轨底坡,所述第一翼轨(1)中部顶部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翼轨(1)两端顶部高度,所述第二翼轨(2)中部顶部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翼轨(2)两端顶部高度;所述组合心轨(3)包括长心轨(31)和短心轨(32),所述长心轨(31)和所述短心轨(32)一端连接呈尖端结构,所述长心轨(31)长度大于所述短心轨(32)长度,所述短心轨(32)尖端面和根端面相互不平行,短心轨(32)尖端面连接所述长心轨(31)尖端侧面,所述长心轨(31)尖端面与所述短心轨(32)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合金钢钢轨组合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心轨(31)包括第一加工段(311)、过渡段(312)和第二加工段(313),所述第一加工段(311)、所述过渡段(312)和所述第二加工段(313)依次纵向连接,所述第一加工段(31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璞王树国赵振华葛晶杨东升王猛司道林钱坤王钟苑刘强路鲁杨亮高原王琨淇安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