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及交通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048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及交通工具,所述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以及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接线区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关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域连通;第一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区;第二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线缆组件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均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使得用户在对电池充电时不需要进行接头方向识别,实现盲操作即可完成连接电源的过程,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及交通工具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及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理念的推广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领域正逐渐从传统的燃油型汽车向新能源型汽车过渡,其中,新能源汽车中以电池为动力驱动的汽车最为典型。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以电池驱动为主的电动汽车对电池的容量要求更高,以及,电池充放电的使用频率也明显增加。
[0003]本技术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接口为单一方向设置,在进行对汽车电池充电时,需要识别电源插头的特定方向才能与电池的充电接口连接,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及交通工具,能够使得用户在对电池充电时不需要进行接头方向识别,实现盲操作即可完成连接电源的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所述底插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以及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接线区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关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域连通;第一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区;第二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线缆组件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均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
[0006]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若干第一接线柱和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数量相同的第二接线柱,所述若干第一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区,所述第二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线区,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区一端的第一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区一端的第二接线柱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一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二接线柱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三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区,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区一端的第三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三接线柱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另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凸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第三接线凸台,所述第一接线凸台、所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所述第三接线凸台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区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关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对应,所述第一接线凸台、所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所述第三接线凸台用于供外界电源插头插接以支撑所述电源插头。
[0009]可选地,所述底座还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自所述底座的另一表面向所述底座的一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容腔的延伸部分凸出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容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接线凸台、所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所述第三接线凸台。
[0010]可选地,还包括温度感应组件,所述温度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表面,所述温度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电池充电互换底插线缆的温度。
[0011]可选地,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底座的一表面还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用于容纳密封组件。
[0012]可选地,所述底座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外界固定组件穿过以将所述底座固定。
[0013]可选地,所述底座还设有装配卡槽,所述装配卡槽用于与外界定位结构卡接。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上任意所述的底插装置。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线缆组件以及第二线缆组件,所述底座的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以及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接线区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关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域连通,所述第一线缆组件与所述第一接线区连通,所述第二线缆组件与所述第三接线区连通,所述第一线缆组件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均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当外界的充电插头与所述第一接线区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区连接时,或者,外界的充电插头与所述第三接线区以及所述第二接线区连接时,均能够与所述第一线缆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线缆组件连通,因此,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能够使得用户在对电池充电时不需要进行接头方向识别,实现盲操作即可完成连接电源的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中底座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中底座的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中第一线缆组件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中第二线缆组件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底插装置中温度感应组件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6]请参阅图1,所述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1包括:底座100、第一线缆组件200、第二线缆组件300、温度感应组件400以及密封组件500。所述第一线缆组件200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30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线缆组件200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300均与电池模组连接,以使得所述底插装置1能够与所述电池模组处于连通状态,当外界的电源插头与所述底插装置1连接时,能够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所述温度感应组件400设置于所述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底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以及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接线区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关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区域和所述第二接线区域连通;第一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区;第二线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区,所述第一线缆组件和所述第二线缆组件均用于与电池模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若干第一接线柱和与所述第一接线柱数量相同的第二接线柱,所述若干第一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区,所述第二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线区,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区一端的第一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区一端的第二接线柱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一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二接线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三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三接线区,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区一端的第三接线柱与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区另一端的第三接线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另一表面设有第一接线凸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第三接线凸台,所述第一接线凸台、所述第二接线凸台以及所述第三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虎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雅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