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41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所述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静脉建立右心导管通路,经右心导管将可降解栓塞颗粒或可降解栓塞颗粒制剂注射至实验动物体右心房,通过血液循环可降解栓塞颗粒阻塞肺动脉分支并诱发自体血栓形成,从而得到所述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与啮齿类动物模型或猪模型相比更接近人肺动脉高压下的疾病状态;该模型使用的可降解栓塞颗粒在动物体内可以随时间推移降解、吸收,溶栓药能够明显加速该过程,因此可以用于筛选溶栓药,适合开展溶栓药疗效评价实验研究。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多病因、发病机制复杂、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并最终发生不可逆性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肺循环疾病,患者病程持续、预后差,重度PAH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如不进行有效治疗,部分患者最终疾病将进展至右心衰竭而死亡。
[0003]由于PAH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相关动物模型开发成为人们探索其发病机制等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PAH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以啮齿类小动物为主,但由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基因差异较大,许多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试验有效的试剂,在临床试验中往往不理想。因此,开发非人灵长类PAH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PAH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恰当地开展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004]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了一种小型猪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是将野百合碱溶液注射到健康的1~5月龄、雄性或雌性﹑体重3~15kg小型猪腹腔中,在注射野百合碱第4~9周后得到小型猪慢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野百合碱在啮齿类小动物、小型猪类动物均有比较多的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报道,而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种系不同,应用野百合碱注射方法很难建立非人灵长类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动脉高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静脉建立右心导管通路,经右心导管将可降解栓塞颗粒或可降解栓塞颗粒制剂注射至实验动物体右心房,通过血液循环可降解栓塞颗粒阻塞肺动脉分支并诱发自体血栓形成,从而得到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0007]所述可降解栓塞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层、血小板层及部分红细胞层;
[0009]2)再次离心,弃掉部分上清液;
[0010]3)向剩余体系中加入凝血酶后将其注入硅胶管中,静置使其形成血栓条;
[0011]4)静置结束后将血栓条取出,经透膜过滤后即获得可降解栓塞颗粒。
[0012]所述可降解栓塞颗粒制剂包括所述可降解栓塞颗粒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可降解栓塞颗粒或所述可降解栓塞颗粒制剂在制备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中的用途。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得到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肺动脉高压模型在筛选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用途。
[001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可降解栓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可降解生物相容栓塞颗粒由动物自体血液成分制备而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在动物体内可以随时间推移降解、吸收,溶栓药能够明显加速这一进程,其诱导建立的PAH食蟹猴动物模型适合溶栓药治疗,适合开展溶栓药疗效评价实验研究。
[0018]2)避免了PVA栓塞颗粒在体内不可降解,也不能通过溶栓药降解吸收,其诱导建立的PAH食蟹猴动物模型不适合溶栓药治疗,不适合开展溶栓药疗效评价实验研究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增强CT肺动脉3D多平面重建示意图;
[0020]图2为建模后胸部CT检查肺栓塞表现示意图,左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片状高密影(箭头),右图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圆形空洞影(箭头),左肺下叶基底段大片状高密度影(箭头);
[0021]图3为增强CT肺动脉3D VR重建示意图,左图为前后位、右图为左后斜位;
[0022]图4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ay0正常时肺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呈倒三角型(等腰)空窗。
[0023]图5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ay15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呈不对称三角形,甚至匕首型,显著前移。
[0024]图6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ay36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频谱呈不对称三角形,显著前移,其内高信号范围增大。
[0025]图7为凝血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截图;
[0026]图8为心导管右室造影示两侧肺动脉显影;
[0027]图9为右心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压力波形图;
[0028]图10为高分辨CT肺解剖示意图;;
[0029]图11为实施例2死亡动物心脏及肺大体解剖,左图箭头示较大肺动脉分支自体血栓栓子栓塞;右图肺动脉分支内取出的自体血栓栓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栓塞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层、血小板层及部分红细胞层;
[0032]2)再次离心,弃掉部分上清液;
[0033]3)向剩余体系中加入凝血酶后将其注入硅胶管中,静置使其形成血栓条;
[0034]4)静置结束后将血栓条取出,经透膜过滤后即获得可降解栓塞颗粒。
[003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液选自静脉血或动脉血。
[0036]所述血液来源于实验动物的自体血液。自体血液可以避免发生凝血。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实验动物为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下获取的实验动物。所述实验动物例如为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猫、狗、小型猪、蟾蜍、普通棉耳狨猴、普通猕猴、食蟹猴、短尾猴、豚尾猴、熊猴、树鼩。所述实验动物优选为灵长类动物。
[003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和步骤2)中离心力为500~1000xg,和/或,离心时间为
8~12min。
[003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红细胞层的取用量按照如下比例:血液体积为4ml时,离心后取0.4~0.6ml红细胞层。红细胞层纤维蛋白原成分含量很少,因此若取用过多红细胞层可能导致形成的血栓稳定性差。
[003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弃掉上清液(上清液即血浆层)的体积比例为上清液总体积的5%~10%。
[0040]弃掉上半部上清液的目的或好处是:目的是增加血小板层的比例,进而提高血栓的稳定性及其制备的可降解栓塞颗粒的稳定性。
[0041]凝血酶是凝血酶原(凝血因子II)激活后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其催化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水解掉A肽和B肽,由此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单体进一步聚合,在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等参与下形成血凝块。
[00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凝血酶的加入量为20~40U。
[004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加入凝血酶后迅速将含凝血酶的体系注入至硅胶管中。加入凝血酶后若不及时转移至硅胶管中,可能会在原来的容器中发生血凝。
[0044]所述硅胶管可以市购,例如购自常州嵘牌橡塑制品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栓塞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层、血小板层及部分红细胞层;2)再次离心,弃掉部分上清液;3)向剩余体系中加入凝血酶后静置使其形成血栓条;4)将血栓条透膜过滤后即获得可降解栓塞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选自静脉血;优选的,所述血液来源于动物血液;更优选的,所述动物血液为灵长类动物自体血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离心力为500~1000xg和/或,离心时间为8~12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红细胞层的取用量按照如下比例:血液体积为4ml时,离心后取0.4~0.6ml红细胞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弃掉上清液的体积比例为上清液总体积的5%~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还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1)凝血酶的加入量为20~40U;2)加入凝血酶后迅速将含凝血酶的体系注入至硅胶管中;3)静置温度为0~10℃;4)静置时间为12~72hr。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经过透膜之前还包括将血栓条震荡为颗粒状;和/或,步骤4)中透膜的孔径为600~1000μm。8.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可降解栓塞颗粒。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富刘巍邓继林宋之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