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04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及制备方法,涉及医药制剂领域;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吡罗昔康0.1~5wt%、溶剂1~20wt%、促渗剂1~20wt%和凝胶贴膏基质10~90wt%,余量为水。为了预防这类药物对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顺应性,本申请研发方向主要从改变现有吡罗昔康的给药剂型,即开发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基于凝胶贴膏在局部用药的优势,以吡罗昔康为模型药物,目标在于旨在延长模型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提高皮肤透过性,平稳发挥疗效。平稳发挥疗效。平稳发挥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医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20%~33%人口罹患肌肉骨骼疾病。美国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每两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肌肉骨骼疾病,其发病率相当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的总和。目前尚无快速根治的方法,药物治疗目的是通过控制疼痛和炎症达到病人可耐受的合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相比于口服途径,局部外用制剂直接用于病变部位皮肤,经皮肤渗透到达病痛组织而发挥镇痛作用,具有起效快、局部浓度高、系统暴露量少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更适合肌肉骨骼系统急、慢性炎症疼痛的治疗。其中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以及各类轻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尤其是急、慢性炎性疼痛等。外用NSAIDs可提供与口服NSAIDs相当的镇痛效果;在所有外用镇痛药中,外用NSAIDs的疗效最为显著。如果仅有局部轻至中度疼痛(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的急性发作),可优先选用外用NSAIDs。目前已经上市的外用NSAIDs包括吡罗昔康、吲哚美辛、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双氯芬酸、酮洛芬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及制备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
[0005]吡罗昔康0.1~5wt%、溶剂1~20wt%、促渗剂1~20wt%和凝胶贴膏基质10~90wt%,余量为水。
[0006]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所述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中至少一种。
[0007]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凝胶贴膏基质包括:保湿剂、增粘剂、填充剂、骨架基质材料和交联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
[0008]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湿剂为甘油和丙二醇;
[0009]所述增粘剂为聚乙烯醇、明胶和羧甲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0]所述填充剂为滑石粉、高岭土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0011]所述交联调节剂为甘羟铝、依地酸二钠和L

酒石酸中的至少一种。
[0012]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骨架基质材料为聚丙烯酸钠NP

700。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吡罗昔康、促渗剂和溶剂按比例混合,获得吡罗昔康溶液;
[0015]将所述吡罗昔康溶液和凝胶贴膏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
[0016]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凝胶贴膏基质包括凝胶贴膏第一基质和凝胶贴膏第二基质;
[0017]其中,所述凝胶贴膏第一基质通过将所述交联调节剂、所述增粘剂与水混合后获得;
[0018]其中,所述凝胶贴膏第二基质通过所述骨架基质材料、所述填充剂、所述增粘剂、所述交联调节剂和所述保湿剂混合后获得。
[0019]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20]将吡罗昔康、促渗剂和溶剂按比例混合,获得吡罗昔康溶液;
[0021]将所述吡罗昔康溶液和和所述凝胶贴膏第二基质混合后,再与所述凝胶贴膏第一基质混合,获得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
[0022]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凝胶贴膏第一基质通过将所述交联调节剂、所述增粘剂与水混合后获得的步骤,包括:
[0023]所述交联调节剂、所述增粘剂与水的混合温度为45℃
±
5℃。
[0024]作为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方式,在将所述吡罗昔康溶液和凝胶贴膏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步骤之后,还包括:
[0025]将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置于涂布机中涂布,每贴膏体重10g,裁切尺寸14cm*10cm,用纸铝塑复合带包装后置于20~25℃下交联1周,获得成品。
[0026]吡罗昔康为长效非甾体抗炎抗风湿药,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生物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的合成与聚积,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作用。长期口服该药,有效控制疼痛的同时也会导致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的剂型有贴片、凝胶剂、软膏、胶囊剂、片剂、注射液,而市面上暂无吡罗昔康凝胶贴膏上市和出售。为了预防这类药物对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顺应性,本申请研发方向主要从改变现有吡罗昔康的给药剂型,即开发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基于凝胶贴膏在局部用药的优势,以吡罗昔康为模型药物,目标在于旨在延长模型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提高皮肤透过性,平稳发挥疗效。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在不同载药量的体外透皮(鼠皮)累积透过量曲线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在不同载药量的体外透皮(猪皮)累积透过量曲线图。
[0029]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1]实施例1~5
[0032]实施例1~5的配方组成如表1所示:
[0033]表1:
[0034][0035]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如下所示:
[0036]吡罗昔康溶液:将月桂氮卓酮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与N

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匀,随后加入吡罗昔康,待溶解完全,室温搅拌,备用;
[0037]凝胶贴膏第一基质:室温将依地酸二钠加入适量水中,待溶解完全,升温至45℃
±
5℃,随后边搅拌边加入L

酒石酸和明胶,待溶解完全,降温至35℃
±
5℃,恒温搅拌,备用;
[0038]凝胶贴膏第二基质:依次将丙二醇、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钠NP

700、二氧化钛、滑石粉、羧甲纤维素钠和甘羟铝加入到适量甘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常温恒速搅拌,备用,调节转速为500rpm
±
50rpm;
[0039]将吡罗昔康溶液与凝胶贴膏第二基质混合,高速搅拌均匀后加入凝胶贴膏第一基质,低速搅拌均匀,即得目标膏体,随后将膏体置于涂布机中涂布,每贴膏体重10g,裁切尺寸14cm*10cm,用纸铝塑复合带包装后置于25℃下交联1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吡罗昔康0.1~5wt%、溶剂1~20wt%、促渗剂1~20wt%和凝胶贴膏基质10~90wt%,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所述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中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贴膏基质包括:保湿剂、增粘剂、填充剂、骨架基质材料和交联调节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和丙二醇;所述增粘剂为聚乙烯醇、明胶和羧甲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填充剂为滑石粉、高岭土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调节剂为甘羟铝、依地酸二钠和L

酒石酸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基质材料为聚丙烯酸钠NP

700。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凝胶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吡罗昔康、促渗剂和溶剂按比例混合,获得吡罗昔康溶液;将所述吡罗昔康溶液和凝胶贴膏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含吡罗昔康的皮肤局部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玫颖刘晨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