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9661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与可视化顶盖,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新风引入室、污风排放室、换热室、第一风机室、第二风机室、过滤室、污风引入室及元器件装配室,所述换热室内安装有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一风机室和第二风机室的内壁均贴附有吸音棉,且内部均安装有变频离心风机。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所有零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均独立布置在设备内,可独立拆卸,风机模块采用隔音材料包裹,有效降低噪音,且设备采用可视化设计,便于查看设备内部情况,简便了设备的售后工作配件检修、更换无需费时费力,维修保养更加便捷、高效。高效。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
,具体为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室外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新风系统开始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这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为节约能耗,在空调制冷或制热的季节,建筑物的门窗往往是关闭的,这就会导致室内CO2浓度过高,室内空气质量非常不好,按照国家规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1000PPM,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CO2浓度控制,归根结底是控制新风的送风量,现有的新风控制系统在气体检测传感器的作用下,可实现新风量按照室内需求情况进行调节和自动控制。
[0003]但现有的新风控制设备内的元器件安装比较复杂,其内部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的检修,并且线路错综复杂,空间狭小不利于检查维修,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包括壳体与可视化顶盖,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新风引入室、污风排放室、换热室、第一风机室、第二风机室、过滤室、污风引入室及元器件装配室,所述换热室内安装有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一风机室和第二风机室的内壁均贴附有吸音棉,且内部均安装有变频离心风机,所述过滤室内安装有净化过滤网,所述元器件装配室内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器,所述变频离心风机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与微电脑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可视化顶盖通过螺丝安装于壳体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引入室、污风排放室、过滤室及污风引入室外均安装有风筒,且新风引入室、污风排放室及污风引入室内均安装有防护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引入室和污风排放室均与换热室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室和第二风机室均与换热室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室与过滤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室与污风引入室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元器件装配室分设有两个,所述微电脑控制器嵌装于其中一个的外壁上,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位于另一个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可视化顶盖上嵌装有视窗,且视窗覆盖于换热室、第一风机室、第二风机室及过滤室。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所有零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均独立布置在设备内,可独立拆卸,风机模块采用隔音材料包裹,有效降低噪音,且设备采用可视化设计,便于查看设备内部情况,简便了设备的售后工作配件检修、更换无需费时费力,维修保养更加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可视化顶盖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热交换工作原理图。
[0017]图中:1、壳体;2、可视化顶盖;3、新风引入室;4、污风排放室;5、换热室;6、第一风机室;7、第二风机室;8、过滤室;9、污风引入室;10、元器件装配室;11、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2、吸音棉;13、变频离心风机;14、净化过滤网;1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微电脑控制器;17、风筒;18、防护网;19、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包括壳体1与可视化顶盖2,所述壳体1内依次设有新风引入室3、污风排放室4、换热室5、第一风机室6、第二风机室7、过滤室8、污风引入室9及元器件装配室10,所述换热室5内安装有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所述第一风机室6和第二风机室7的内壁均贴附有吸音棉12,且内部均安装有变频离心风机13,所述过滤室8内安装有净化过滤网14,所述元器件装配室10内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和微电脑控制器16,所有零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均独立布置在设备内,可独立拆卸,风机模块采用隔音材料包裹,有效降低噪音,且设备采用可视化设计,便于查看设备内部情况,简便了设备的售后工作配件检修、更换无需费时费力,维修保养更加便捷、高效,所述变频离心风机13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均与微电脑控制器16电性连接,所述可视化顶盖2通过螺丝安装于壳体1上。
[0020]具体的,所述新风引入室3、污风排放室4、过滤室8及污风引入室9外均安装有风筒17,且新风引入室3、污风排放室4及污风引入室9内均安装有防护网18。
[0021]本实施方案中,风筒17可用于连接通风管,方便根据建筑结构进行布置,防护网18用于起到阻隔大颗粒杂质的作用。
[0022]具体的,所述新风引入室3和污风排放室4均与换热室5相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室6和第二风机室7均与换热室5相连通。
[0023]本实施方案中,在第一风机室6内的变频离心风机13的作用下,室外新风自新风引入室3引入并通过换热室5内的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与室内污风进行换热,在第二风机室7内的变频离心风机13的作用下,室内污风经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换热后,自污
风排放室4排出。
[0024]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机室6与过滤室8相连通,所述第二风机室7与污风引入室9相连通。
[0025]本实施方案中,室外新风引入后,经过滤室8内的净化过滤网14过滤后,排入室内,在第二风机室7内的变频离心风机13的作用下,室内污风自污风引入室9引入并通过换热室5内的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与室外新风进行换热。
[0026]具体的,所述元器件装配室10分设有两个,所述微电脑控制器16嵌装于其中一个的外壁上,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位于另一个中。
[0027]本实施方案中,型号为GSS

SprintIR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并发送信号至微电脑控制器16(是针对特定的用户和应用场景,面向产品对象需要的功能,定制开发的产品模块,可以更好的嵌入用户产品,具有个性化、量身定制、智能化等特点,其中央处理芯片的型号为DHCE2676),经系统程序设定来控制变频离心风机13的送风量,新风风量大小与排风风量大小均可独立调节,风量调节时应始终保持新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让室内处于微正压状态,型号为菱形ERC

200的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主要是由专用纤维利用特殊工艺制成的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包括壳体(1)与可视化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依次设有新风引入室(3)、污风排放室(4)、换热室(5)、第一风机室(6)、第二风机室(7)、过滤室(8)、污风引入室(9)及元器件装配室(10),所述换热室(5)内安装有ERC纤维纸全热交换芯体(11),所述第一风机室(6)和第二风机室(7)的内壁均贴附有吸音棉(12),且内部均安装有变频离心风机(13),所述过滤室(8)内安装有净化过滤网(14),所述元器件装配室(10)内分别安装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和微电脑控制器(16),所述变频离心风机(13)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5)均与微电脑控制器(16)电性连接,所述可视化顶盖(2)通过螺丝安装于壳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引入室(3)、污风排放室(4)、过滤室(8)及污风引入室(9)外均安装有风筒(17),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允宜何昕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万享唯家暖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